幼儿园大班案例-分享快乐更快乐:把开心的事告诉好朋友.docx
-
资源ID:1347840
资源大小:8.58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享快乐更快乐:把开心的事告诉好朋友.docx
分享快乐更快乐:把开心的事告诉好朋友一、案例背景幼儿园大班幼儿正处于社会交往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渴望与同伴建立亲密关系,却常常因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忽略分享带来的积极体验。为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与社交技巧,班级开展“快乐传递”主题活动,鼓励幼儿主动分享生活中的趣事,营造温暖友爱的班级氛围。二、案例描述晨间活动时,性格内向的朵朵一直攥着口袋,时不时露出微笑。区域活动开始后,她独自坐在图书角,反复翻看同一本绘本。教师观察到这一情况,轻声询问:“朵朵,今天好像有特别的事情想和老师分享?”朵朵红着脸从口袋掏出一个小玩偶,小声说:“这是妈妈昨天奖励我的,她说要保密。”教师蹲下与她平视:“这个小玩偶好可爱!如果你愿意和好朋友分享,他们一定会很开心,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有趣的玩法呢。”在教师的鼓励下,朵朵慢慢走到搭建区,小声对正在搭城堡的乐乐说:“我有新玩具,你要看吗?”乐乐立刻放下积木,眼睛发亮:“哇!它能当城堡里的小公主!”其他小朋友听到也围过来,七嘴八舌讨论给玩偶设计皇冠和花园。原本安静的朵朵逐渐活跃起来,和同伴一起给玩偶编故事,笑声充满整个区域。放学时,朵朵主动对教师说:“原来告诉大家开心的事,我会更开心!”三、案例分析朵朵的转变体现了分享行为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价值。从心理学角度看,幼儿早期的“保密”行为源于自我意识的萌芽,但过度自我封闭会阻碍社交能力发展。教师通过敏锐观察和开放式引导,帮助朵朵突破心理防线,将独享的快乐转化为群体互动的契机。当朵朵分享玩偶时,同伴的积极回应给予她情感反馈,这种正向强化促使她体验到社交带来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从而建立“分享二快乐加倍”的认知模式。同时,分享过程中的语言交流与想象共创,也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创造性思维发展。四、案例反思此次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在幼儿社交引导中应扮演“支持者”和“观察者”的角色。面对幼儿的退缩行为,直接干预可能引发抵触,而耐心倾听与情境创设更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在后续教育中,可设计“快乐分享角”“心情故事时间”等常态化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表达平台/针对性格内向的幼儿,采用“小步递进”策略,如先从一对一分享开始,逐步过渡到小组交流。此外,家园共育也至关重要,需引导家长鼓励孩子在家中分享趣事,强化分享意识,共同助力幼儿构建健康积极的社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