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案例-不攀爬高处:阳台、窗台的安全警戒线.docx
-
资源ID:1347822
资源大小:8.24KB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幼儿园大班案例-不攀爬高处:阳台、窗台的安全警戒线.docx
不攀爬高处:阳台、窗台的安全警戒线一、案例背景幼儿园大班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探索欲望,但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对潜在危险的认知不足。班级教室临近户外操场,阳台和窗台视野开阔,成为孩子们日常活动时容易被吸引的区域。尽管班级日常安全教育中多次强调高处危险,仍有部分幼儿因缺乏直观感受,难以真正将安全规则内化,存在攀爬阳台护栏、趴在窗台上张望等行为,安全隐患突出。二、案例描述在一次自由活动时间,教师发现几名幼儿围在阳台附近,其中一名男孩小明趁同伴遮挡视线,迅速爬上阳台下方的矮柜,双手抓着护栏探出身子,兴奋地向楼下的操场张望。旁边的幼儿先是发出惊呼,随后也跃跃欲试,场面一度混乱。教师立即快步上前,严肃制止了小明的行为,并将他抱下矮柜。此时,小明情绪激动,委屈地说:“我只是想看看下面的小朋友在玩什么。”其他幼儿也纷纷表示“这样很好玩”,显然并未意识到行为背后的危险。三、案例分析从幼儿心理发展角度来看,大班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们对高处的视野充满向往,同时这个阶段的幼儿具有强烈的模仿心理,当看到同伴做出危险行为时,容易盲目跟风。从安全教育实施层面分析,以往的安全教育多以口头说教为主,缺乏直观的危险认知体验,幼儿难以真正理解攀爬高处的严重后果。此外,班级活动区域的安全管理存在疏漏,矮柜等可攀爬设施未进行有效隔离,给幼儿提供了冒险的机会。四、案例反思此次事件让我深刻认识到,幼儿安全教育不能停留在表面的说教,必须采用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帮助幼儿建立深刻的安全认知。后续可通过情景模拟、观看安全教育动画、开展安全主题绘画活动等形式,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和创作中了解攀爬阳台、窗台的危险性。在班级管理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对容易引发危险行为的区域进行物理隔离,并加强日常活动中的安全巡查。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协作,建议家长在家中也做好阳台、窗台的安全防护,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