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案例-通过传统美食体验增强幼儿的食物认知.docx
-
资源ID:1347722
资源大小:11.74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幼儿园中班案例-通过传统美食体验增强幼儿的食物认知.docx
通过传统美食体验增强幼儿的食物认知一、活动背景在幼儿园中班的日常观察中,教师发现孩子们普遍存在挑食现象,对许多食物缺乏正确认知,且对中华传统美食了解甚少。为改善这一情况,同时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幼儿对本土饮食文化的认同感,我们设计了“舌尖上的家乡味'传统美食体验活动,希望通过让幼儿亲身参与传统美食的制作与品尝,增强他们对食物的认知,激发对美食的兴趣。二、活动目标L引导幼儿认识至少三种常见的传统美食食材及其特征,了解简单的制作过程。2 .通过观察、触摸、品尝等多感官体验,增强幼儿对食物的认知能力,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3 .激发幼儿对传统美食的兴趣,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初步培养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彖感。4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合作意识,在活动中学会分享与交流。三、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糯米、粽叶、红枣、红豆沙等制作粽子的食材和工具;面粉、酵母、豆沙馅等制作豆沙包的材料;干净的围裙、手套、蒸锅、煮锅等烹饪器具;展示传统美食图片和制作过程的多媒体课件。2 .经验准备:提前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向幼儿介绍一些传统美食,让幼儿对传统美食有初步的印象;引导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观察食物的制作过程,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3 .人员准备:邀请擅长制作传统美食的家长志愿者参与活动,协助教师指导幼儿进行美食制作;提前对教师和家长志愿者进行培训,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四、活动过程(一)美食探秘一认识传统美食活动开始,教师通过播放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精美的传统美食图片,如金黄酥脆的油条、软糯香甜的粽子、造型可爱的豆沙包等,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孩子们兴奋地指着屏幕,大声说出自己认识的美食名称。随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美食的颜色、形状和纹理,提问:“你们看这个粽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呀?颜色和我们平时吃的米饭一样吗?”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粽子是三角形的,有的说颜色比米饭深一些。接着,教师详细介绍每种美食的名称、特点和制作原料,让幼儿对传统美食有更深入的了解。(二)巧手制作一体验美食诞生在认识了传统美食后,孩子们迎来了最期待的环节动手制作美食。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制作粽子,一组制作豆沙包。在家长志愿者和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穿上小围裙,洗净小手,开始了美食制作之旅。制作粽子的小组,孩子们围坐在桌子旁,认真地看着家长志愿者示范包粽子的方法。只见家长志愿者先拿起一片粽叶,卷成一个小漏斗状,放入糯米和红枣,再将粽叶包裹起来,用绳子扎紧。孩子们跃跃欲试,纷纷拿起粽叶模仿起来。一开始,有的孩子怎么也卷不好粽叶,糯米总是漏出来;有的孩子绳子系得太松,粽子散了架。但在教师和家长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逐渐掌握了技巧,虽然包出的粽子形状各异,但每个孩子都充满了成就感。制作豆沙包的小组同样热闹非凡。孩子们将发酵好的面团揉成一个个小圆球,用小手将面团压扁,放入豆沙馅,然后学着大人的样子将面皮捏合起来,做成一个个可爱的豆沙包。有的孩子还发挥创意,在豆沙包上捏出了小花朵、小笑脸等造型,充满童趣。(三)美味共享一品尝传统美食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香喷喷的粽子和豆沙包出锅了。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迫不及待地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有的孩子咬了一口粽子,开心地说:“自己包的粽子太好吃了,比我以前吃的都香!”有的孩子品尝着豆沙包,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还不忘和小伙伴分享:“你快尝尝我的豆沙包,里面的豆沙可甜啦!”在品尝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美食的味道、口感,进一步加深对食物的认知。同时,鼓励幼儿将自己制作的美食分享给其他班级的老师和小朋友,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社交能力。五、活动效果1 .认知提升:通过活动,幼儿对糯米、粽叶、面粉等食材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准确说出至少三种传统美食的名称、原料和特点,食物认知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在后续的课堂问答中,孩子们对食物相关问题的回答更加积极准确。2 .兴趣激发:幼儿对传统美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活动结束后,许多孩子主动和家长讨论在家制作传统美食,甚至有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用橡皮泥模仿制作美食,创造性地再现活动场景。3 .习惯改善:活动有效改善了部分幼儿的挑食现象。以前不爱吃糯米的小朋友,在亲自制作和品尝粽子后,开始接受并喜欢上了糯米;一些对豆沙馅抗拒的孩子,也在活动中改变了看法。孩子们逐渐养成了不挑食、珍惜食物的良好饮食习惯。4 .文化感知:幼儿初步感受到了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在与同伴交流分享时,会自豪地介绍自己制作的传统美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得到了初步培养。六、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以传统美食体验为切入点,成功地增强了幼儿的食物认知,达到了预期目标。活动中,多感官参与的方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和品尝体验中,对食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家长志愿者的参与不仅丰富了活动资源,还促进了家园合作。然而,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制作环节,由于幼儿动手能力存在差异,部分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品较慢,导致活动时间有些延长;在食材准备上,可进一步丰富种类,让幼儿接触更多不同的食物。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提前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更好的发展,继续挖掘传统美食教育资源,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