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案例-通过动手活动学习物体的重量.docx
-
资源ID:1347710
资源大小:9.31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幼儿园中班案例-通过动手活动学习物体的重量.docx
通过动手活动学习物体的重量一、案例背景幼儿园大班幼儿处于具体运算思维初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喜欢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在科学领域的教学目标中,要求幼儿能够感知和发现物体的特征,并尝试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物体的重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单纯通过讲解难以让幼儿理解,因此设计了本次以动手活动为主的教学,旨在让幼儿在实践中感知物体重量的差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二、案例描述活动开始前,教师在教室的活动区摆放了各种不同材质、大小相近的物品,如装满水的塑料瓶、空心的积木块、铁制的小玩具、海绵玩偶等。教师先拿出两个外观相似但重量明显不同的物品装满豆子的纸盒和空纸盒,神秘地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两个盒子长得一样,猜猜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立刻来了兴趣,纷纷举手猜测,有的说颜色不一样,有的说里面装的东西不一样。教师弓I导幼儿通过掂一掂的方式来验证猜测,孩子们兴奋地拿起盒子,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哇!这个好重!”“这个好轻!”接着,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探索活动,每个小组都有一套不同的物品。孩子们自由选择物品,通过用手掂、用天平秤称重等方式比较物体的重量。在操作过程中,幼儿们积极讨论,有的说:“我觉得这个铁玩具比积木重好多!”有的发现:“这个海绵看起来很大,但是好轻啊!”还有的幼儿将物品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进行排列。教师在一旁观察,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为了进一步加深幼儿对重量的理解,教师开展了“搬运小能手”游戏。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面前有相同数量但重量不同的物品,要求幼儿将物品搬运到指定地点,速度快且搬运过程中物品不掉落的小组获胜。孩子们热情高涨,在搬运过程中明显能根据物品的重量调整搬运方式,对于重的物品会双手抱着,轻的物品则单手拿着。游戏结束后,教师弓I导幼儿分享在游戏中对物体重量的感受。三、案例分析本次活动通过多种动手操作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从幼儿的认知发展角度来看,符合大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通过直接用手掂物品,让幼儿获得对重量的直观感受;使用天平秤称重,将抽象的重量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视觉现象,帮助幼儿建立准确的认知。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他们在比较和分类物品重量时,需要仔细观察物体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同时还要思考如何将物品进行有序排列,这一系列过程促进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小组合作和游戏环节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搬运物品时根据重量调整策略,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体现。此外,教师在活动中扮演了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通过提问、弓I导和适时的帮助,推动活动顺利进行,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四、案例反思本次活动整体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准备物品时,虽然考虑到了材质和大小的差异,但部分物品的重量对比不够明显,导致个别幼儿在操作时难以准确区分。在后续活动中,应更精细地挑选物品,确保重量差异能够清晰呈现。活动过程中,虽然大部分幼儿积极参与,但仍有少数性格内向的幼儿比较被动,参与度不高。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中,需要更加关注个体差异,设计一些更具吸引力的环节,鼓励每一位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在活动后的总结环节,可以进一步弓I导幼儿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说一说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与重量有关的事情,从而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深化幼儿对物体重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