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案例-如何设计有效的感官教育课程.docx
-
资源ID:1347663
资源大小:10.68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幼儿园中班案例-如何设计有效的感官教育课程.docx
如何设计有效的感官教育课程在幼儿园中班的教育中,感官教育是弓I导幼儿认识世界、发展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设计感官教育课程,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帮助他们更全面、深入地感知周围环境。以下将以“奇妙的水果世界”感官教育课程为例,探讨如何设计出有效的感官教育课程。一、明确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核心指引,对于中班幼儿的感官教育课程来说,目标需兼顾知识、技能与情感多个维度。在“奇妙的水果世界”课程中,知识目标设定为让幼儿认识常见水果的名称、颜色、形状;技能目标是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描述水果特征的能力;情感目标则是激发幼儿对水果的喜爱,养成不挑食的良好饮食习惯,同时提升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二、精心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围绕目标展开,合理搭配不同感官体验活动。1 .视觉探索:教师提前准备苹果、香蕉、葡萄、草莓等多种颜色、形状各异的水果实物或高清图片。在课堂上,将水果摆放在展示台上,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水果的颜色和形状。例如,“苹果是圆圆的,红红的”“香蕉弯弯的,像小船,是黄色的”。同时,让幼儿对比不同水果的大小,进一步丰富视觉认知。2 .触觉感知:准备一个不透明的摸箱,将水果放入其中。邀请幼儿上台,闭上眼睛伸手摸箱中的水果,通过触摸感受水果的表皮质地,如苹果表皮光滑、草莓表面凹凸不平、琳猴桃毛茸茸的等,然后猜测水果的名称,并分享自己触摸时的感受。3嗅觉体验:把水果切成小块分别放入不同的密封盒中,教师依次打开密封盒,让幼儿闻一闻水果散发的气味,如苹果的香甜、柠檬的清新酸爽、榴莲的特殊气味等,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闻到的气味,再根据气味猜测水果种类。4 .听觉互动:教师提前录制不同水果被切开、被挤压时发出的声音,如西瓜被切开的“咔嚓”声、葡萄被捏破的“噗”声。在课堂上播放这些声音,让幼儿仔细倾听并判断是哪种水果发出的声音,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5 .味觉品尝:在确保幼儿没有食物过敏的前提下,将水果洗净、去皮、切块,让幼儿亲自品尝。品尝后,弓I导幼儿交流水果的味道,如苹果甜甜的、橙子酸酸甜甜的等,加深对水果的整体认知。三、课程实施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以故事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水果王国要举办一场盛大的派对,邀请我们一起去认识那里的水果朋友,大家想不想去呀?”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热情。2 .活动开展:按照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的顺序依次开展活动。在每个活动环节,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认真观察、大胆表达。对于幼儿的回答,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和肯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例如,当幼儿准确说出水果的特征时,教师可以说:“你观察得真仔细,说得太棒了!”3 .游戏巩固:开展“水果分类小能手”游戏。在教室地面用不同颜色的胶带划分出几个区域,分别代表不同的水果类别,如圆形水果区、红色水果区等。教师将水果卡片分发给幼儿,幼儿根据手中卡片上水果的特征,将其送到对应的区域,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水果特征的认知。4 .总结延伸:课程结束前,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认识的水果,总结它们的颜色、形状、气味和味道等特征。布置课后小任务,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制作水果拼盘,将课堂所学延伸到家庭生活中,增进亲子互动。四、课程效果评估课程结束后,通过多种方式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是否能够积极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和描述水果;与幼儿交流,了解他们对水果特征的掌握程度;让幼儿完成简单的水果特征匹配小练习,检验知识学习成果。从评估结果来看,大部分幼儿能够准确说出常见水果的颜色、形状、气味和味道,并且在活动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参与度,课程目标基本达成。通过“奇妙的水果世界”这一感官教育课程案例可以看出,有效的感官教育课程需要明确的目标、丰富多元的内容、生动有趣的实施过程以及科学的效果评估。在今后的感官教育课程设计中,教师应不断结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创新课程形式和内容,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感官体验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