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案例-如何引导幼儿参与到家庭责任中.docx
-
资源ID:1347660
资源大小:9.41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幼儿园中班案例-如何引导幼儿参与到家庭责任中.docx
如何引导幼儿参与到家庭责任中一、案例背景在日常与家长的沟通和观察中发现,幼儿园大班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被过度保护和溺爱的环境。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年龄小,主要任务是快乐成长,无需承担家庭责任,导致幼儿缺乏参与家庭事务的机会和意识。许多幼儿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家人的付出习以为常,没有责任感和感恩之心。为了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培养其责任感和自理能力,我决定开展弓I导幼儿参与家庭责任的实践活动。二、案例描述首先,我在班级开展了“家庭小帮手”主题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朱家故事,向幼儿讲述一个原本被家人忽视、承担所有家务的妈妈,在离开后家人们生活变得一团糟,最后认识到错误并主动分担家务的故事,弓I导幼儿思考家人的付出和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孩子们被故事深深吸引,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妈妈每天做饭很辛苦”,有的说“爸爸上班也很累”。接着,我鼓励幼儿回家后,尝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整理自己的玩具、叠衣服、摆放碗筷等,并请家长用拍照或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第二天在班级分享,给予积极参与的幼儿“家庭小能手”贴纸奖励。最初,部分幼儿积极性不高,比如明明小朋友,回家后不愿意整理玩具,家长反馈他总是说“妈妈会帮我弄”。针对这种情况,我与明明妈妈沟通,建议她在家减少对孩子的包办代替,多鼓励明明尝试。同时,在班级里,我单独与明明交流,告诉他整理玩具是很有趣的事情,还能锻炼小手变聪明,其他小朋友都做得很好,相信他也可以。经过鼓励,明明开始尝试整理自己的玩具,虽然一开始整理得不太整齐,但在家人和老师的不断表扬下,他越来越认真,整理得也越来越好。随着活动的推进,我组织了“家庭责任分享会”,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家参与家务的过程和感受。乐乐小朋友兴奋地说:“我帮妈妈洗碗的时候,妈妈夸我长大了,我特别开心!”通过分享,幼儿们感受到了参与家庭责任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三、案例分析从幼儿心理发展角度来看,大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渴望被认可和肯定。通过绘本故事的弓I导,能够弓I发幼儿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意识到家人的辛苦,从而产生想要帮助家人的意愿。同时,及时给予的奖励和鼓励,满足了幼儿渴望被表扬的心理需求,强化了他们参与家庭责任的行为。在与家长的合作方面,家园共育起到了关键作用。家长从最初的包办代替到逐渐放手,给予幼儿实践的机会,并积极配合老师记录和反馈幼儿在家的表现,形成了教育合力。这种合作不仅让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都能得到一致的教育引导,还能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培养幼儿责任感的重要性。此外,分享会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幼儿在分享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家庭责任的理解,也从同伴的分享中获得启发,激发了更多参与家庭事务的想法和热情。四、案例反思通过这次弓I导幼儿参与家庭责任的实践活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活动过程中,虽然关注到了个别幼儿的情况并及时进行弓I导,但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主动性较弱的幼儿,弓I导的方法还不够丰富多样,没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与家长的沟通方面,虽然大部分家长能够积极配合,但仍有少数家长重视程度不够,存在敷衍记录或不记录的情况。今后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家长对培养幼儿责任感重要性的认识,争取家长更积极的配合。同时,活动内容和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例如,可以开展亲子家务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在互动中增强亲子关系,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家庭责任意识。在后续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持续弓I导幼儿更好地参与到家庭责任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