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区刺槐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网上征求意见稿).docx
-
资源ID:1347168
资源大小:16.97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太行山区刺槐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网上征求意见稿).docx
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2025太行山区刺槐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20××-××-×X发布20XX-XX-XX实施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乙、-YBUs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目标与原则15修复对象26修复措施27作业设计48检查验收与档案管理4附表A太行山区刺槐退化林分退化等级标准表5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标准由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长明、刘炳响、董欣然、刘春鹏、郭宾良、贾丽敏、陈义兰、张彦芬、刘士彬、柔叙伊。本文件为首次发布。太行山区刺槐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刺槐退化林的修复目标与原则、退化类型、修复模式、调查设计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方法。本规程适用于太行山区刺槐退化林,其它刺槐林分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44351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15781森林抚育技术规程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LY/T1690-2017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3. 1退化林degradedforest受到人为或自然因素影响,森林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严重低于林分平均状态,短期内难以自然恢复的林分。3.2退化林修复degradedforestremediationandrestorationof通过人为采取封育、截干、定株、树种引入等方式,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恢复森林功能,促进森林正向演替的活动或过程。3.3目标林相targetforest满足特定森林经营目标需要,结构合理、功能持续的稳定林分。4目标与原则4.1 修复目标在刺槐退化林分问题诊断基础上,有针对性采取定株抚育、截干促萌、断根促萌、树种引入、择伐补植、封育修复等修复措施,逐步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生产力,改善土壤质量,提升林分活力,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得到恢复。4. 2修复原则 坚持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保护优先、合理修复的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因林施策的原则; 坚持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5修复对象5. 1界定标准符合下列特征之一,且难以自然恢复的刺槐林分:a)进入成过熟期,林分衰败,林木生长衰退,防护功能下降的林分;b)林分单位面积蓄积、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低于正常林分30%以上;c)无培育前途的多代萌生林,林分总株数80%属萌生起源,实生苗木不足,丛生个体230%的林分;d)枯梢、病腐等生理衰老特征明显,枯梢三分之二以上的林木株数占比20%(含)以上,林木生长衰竭的林分;e)出现斑块状或群团状死亡,形成林中空地,郁闭度降至0.4以下、林木分布不均匀的片林;f)发生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3年内无法通过防治措施根除的林分;g)林木生长不良、林分结构较差,达不到防护效果的林分。6. 2退化等级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划分标准见附录A。6修复措施6.2 定株抚育7. 1.1适用对象符合下列特征之一的轻度退化刺槐林:a)丛生型个体占30%以上林分;b)无培育前途的多代萌生林。8. 1.2修复技术每丛选择1-2株予以保留;单次抚育株数强度小于25%;单次抚育郁闭度降低不超过0.2。6. 2平茬复壮7. 2.1适用对象符合下列特征之一的中度、重度退化刺槐林:a)成过熟林木数量N30%的退化林;b)生长势较弱的“小老头林”;c)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形成的退化残破林。8. 2.2修复技术春季解冻前进行;带状方式进行平茬或截干复壮促萌;间隔期4-6a。6.3树种引入6. 3.1适用对象符合下列特征之一的轻度退化刺槐林:a)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林分密度不足的林分;b)保留木株数低于参照林分的合理密度的林分;c)郁闭度0.5的林分;d)林木分布不均,大于2511?空隙较多林分。7. 3.2修复技术优先采用太行山区乡土树种,和刺槐种间关系互利的伴生树种; 引针入阔、引阔入阔等形式引入; 补植为主,补播为辅; 优先采用容器苗。6. 4封育修复7. 4.1适用对象GB/T15163所规定的人畜因素影响较大的刺槐林分。8. 4.2修复技术封禁修复:实施封禁管护,避免任何人畜干扰;封育修复:人为措施保护和培育母树、幼树、幼苗,促进林分郁闭;封造修复:通过人工造林措施,在不破坏原有植被条件下行补植、补种。6.5更替修复6.5.1适用对象重度退化林分或发生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无培养前途的林分。6.5. 2修复技术 坡度25°林分,择伐方式进行地上乔木采伐; 坡度25°林分,择伐或带状皆伐进行地上乔木采伐; 及时清除濒死木、枯死木,保护好已有天然更新树种; 更替树种以太行山区耐荫乡土树种为主,采用群团状补植形式;6. 6综合措施对于多种因素导致的退化林,采用综合以上技术措施进行。7作业设计6.1 设计依据依据退化林分现状开展退化林修复设计。6.2 设计内容对退化林分现状评价,确定退化等级,制定修复目标和技术措施,编制设计说明书和相关图件、矢量数据库等。8检查验收与档案管理参照GB/T44351-2024的12章有关规定执行。附表A太行山区刺槐退化林分退化等级标准表序号判别指标重度退化中度退化轻度退化1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枯死木、濒死木等IV、V级木数量较多IV、V级木比例三50%IV、V级木比例30-50%IV、V级木比例W20-30%2因灾害产生树干腰折、劈裂,或出现倒伏、断(枯)梢三分之二以上等现象受害比例三40%受害比例30-40%受害比例20-30%3按龄级划分,成过熟林木数量较多成过熟林木比例三50%成过熟林木比例40-50%成过熟林木比例30-40%4出现斑块状或群团状林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等现象郁闭度W0.2,林木分布不均匀郁闭度0.2-0.3,林木分布不均匀郁闭度0.4-0.5,林木分布不均匀5萌生起源、丛生刺槐林木数量较多无培育前途的多代萌生林,丛生林木比例260%丛生林木比例三40-60%丛生林木比例W30-40%6病虫灾害发生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3年内无法通过防治措施根除的乔木林和林带。发生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当年无法通过防治措施根除的乔木林和林带。具有一定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当年可以通过防治措施根除的乔木林和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