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治违规吃喝问题研讨发言稿(最新版).docx
-
资源ID:1346630
资源大小:9.96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整治违规吃喝问题研讨发言稿(最新版).docx
关于整治违规吃喝问题研讨发言稿(最新版)各位领导、同志们:“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的这句千古名言,深刻揭示了奢靡之风对国家和个人的危害。违规吃喝看似“舌尖上的小事”,实则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侵蚀着我们来之不易的政治生态。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征程中,整治违规吃喝问题刻不容缓,今天,我从现象、根源与对策三个维度,与大家深入探讨这一重要议题。一、乱象扫描:违规吃喝的隐蔽变异新形态当前,违规吃喝问题在高压态势下“改头换面”,呈现出更为隐蔽、复杂的特点。在场所选择上,出现“候鸟式转移”,从传统的高档酒店转向私人会所、企业内部食堂,甚至是偏远山区的农家小院。例如,某单位为掩人耳目,在城郊租赁一处废弃农舍,经过改造后成为“专属餐厅”,并设置多重门禁和监控,通过熟人引荐才能进入。在费用处理方面,“移花接木”手段频出,部分干部与商家勾结,将餐饮费用开具成办公用品、会议费等发票;还有人利用电子红包、虚拟货币等新型支付方式进行结算,让违规消费更加难以追踪。而在行为掩饰上,“偷梁换柱”现象屡见不鲜,以“业务交流”“学习培训”为名,实则组织高规格宴请;借着“老乡聚会”“校友联谊”的名义,进行公款吃喝,将违规行为披上“人情”的外衣。二、追本溯源:违规吃喝屡禁难绝的深层原因违规吃喝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背后有着复杂的深层次原因。思想根源上,部分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受不良“酒桌文化”影响,错误地将吃喝当作拓展人脉、推进工作的“润滑剂”,认为“不请吃请喝办不成事”,把人情往来异化为利益输送。制度执行层面,虽然公务接待制度不断完善,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一些单位对公务接待的审批把关不严,对无公函、超标准的接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财务报销审核流于形式,给违规吃喝提供了可乘之机。监督管理方面,传统的监督方式难以适应违规吃喝隐蔽化、智能化的新变化,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畅,监督合力不足,导致部分违规行为长期未被发现和查处。三、标本兼治:构建整治违规吃喝的长效机制整治违规吃喝问题,需要我们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长效治理机制。(一)筑牢思想防线,拧紧“总开关”加强廉政教育,开展“沉浸式”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干部观看违规吃喝典型案例纪录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通过真实案例的惨痛教训,让干部深刻认识到违规吃喝的危害。创新教育形式,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生动有趣的廉政微视频、漫画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廉洁理念。同时,开展“廉洁家风”建设活动,邀请干部家属参与廉政座谈会,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发挥家庭在预防腐败中的重要作用,从思想根源上消除违规吃喝的念头。(二)完善制度体系,扎紧“制度笼”进一步细化公务接待标准,明确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公务活动的接待范围、餐饮标准、陪餐人数等具体要求,并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确保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建立健全公务消费动态监测机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公务消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消费行为。推行公务消费公示制度,定期将单位公务消费情况在内部公示栏和官方网站公开,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强化监督执纪,织密“监督网”创新监督方式,搭建“智慧监督平台",整合税务、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的数据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动监管。通过大数据分析,对餐饮场所消费记录、发票开具情况等进行筛查,及时发现违规吃喝线索。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设立专门的举报电话、邮箱和网络举报平台,对群众举报的问题及时受理、认真核查,并对查实的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同时,加大对违规吃喝问题的问责力度,对顶风违纪的单位和个人,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形成强大的震慑效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整治违规吃喝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我们以“刮骨疗毒”的勇气、“滴水穿石”的毅力,坚决刹住违规吃喝歪风,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