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学院学生国旗下的讲话稿《品味端午民俗担当文化传承之责》.docx
-
资源ID:1341021
资源大小:8.12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技师学院学生国旗下的讲话稿《品味端午民俗担当文化传承之责》.docx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五月的风,带着艾草的清香;端午的雨,浸润着千年的诗韵。我们即将迎来一个承载着中华文明深厚底蕴的节日一一端午节。它不仅是一个假期,更是一堂生动的文化课,一次民族精神的洗礼。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用心品味端午民俗,自觉担当文化传承之责。端午,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文明的传承。两千多年前,屈原以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壮歌。他纵身一跃,化作端午最深沉的文化符号,但端午的内涵远不止于此。龙舟竞渡,源于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征服;粽叶飘香,凝结着家庭团聚的温情;悬挂艾草,寄托着祛病祈福的智慧。这些习俗穿越时空,至今仍在我们的生活中鲜活跳动。当我们品尝粽子时,可曾想到它包裹的不仅是糯米与红枣,更是一份对先贤的缅怀?当我们观看龙舟赛时,可曾感受到那震天的鼓声中,激荡着团结拼搏的精神?端午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密码,等待我们去解读、去传承。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创新的延续。时代在变,但文化的精神内核永恒。今天的我们,可以用新的方式赋予端午新的活力。有人用短视频记录包粽子的过程,让传统手艺“破圈”传播;有人将龙舟运动与体育竞技结合,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还有人在端午诗会上朗诵离骚,用青春的声音唤醒千年的文字。传承,不是守旧,而是让古老的文化在当代土壤中焕发新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担当,是青年的使命,更是未来的希望。同学们,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我们这一代人,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既是文化的受益者,更是文化的守护者。我们要从点滴做起:学习端午的历史,理解它的精神内涵;参与民俗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用创新的方式,让端午文化在校园、在家庭、在社会中生生不息。今天,我们品味端午;明天,我们传承文明。愿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文化传承的“小火炬”,照亮传统的长河,让中华文明的光芒永远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