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辅材料征订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docx
学校教辅材料征订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制定宗旨与依据为构建科学完备的教辅材料管理体系,严格把控教辅材料质量,切实维护师生及家长的合法权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依据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2024年教育部修订)及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实施细则,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本办法旨在通过标准化流程设计、精细化过程管理和制度化监督机制,实现教辅材料征订、采购、使用、评价全周期的规范化运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坚实保障。第二条适用范围与定义本办法适用于学校各学段、各学科教辅材料的征订、采购、使用、评价及存档等全流程管理工作。本办法所称教辅材料,是指与国家审定的教科书配套,面向学生编写的学习辅导、习题训练、实验操作、阅读拓展等正式出版物,包括纸质版、数字化版及配套音像制品。其中,数字化教辅材料涵盖在线题库、电子教材、互动课件等数字化学习资源。第三条基本原则政策合规原则:严格遵循国家"一科一辅"的规定,严禁征订中小学教辅材料目录以外的出版物,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违规征订行为,确保教辅材料征订工作符合国家政策要求。自愿选择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不得以课堂讲授、作业布置、成绩评定等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保障学生和家长的自主选择权。质量优先原则:建立多维度的质量评估体系,从内容的科学性、编排的合理性、印刷的规范性、数字化资源的可用性等方面实施严格审核,确保教辅材料质量可靠。服务教学原则:教辅材料的选用必须与课程标准、教学进度及学生认知水平相匹配,切实服务于课堂教学,助力教学质量提升,避免盲目选用与教学实际脱节的教辅材料。统一管理原则:实行"学校统筹、部门协同、流程闭环”的管理模式,杜绝多头采购、分散管理的现象,形成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管理格局。第四条管理责任体系学校建立教辅材料管理责任制,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直接责任人,各职能部门按职责分工承担具体管理责任。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追溯机制,对违规征订行为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教辅材料征订过程中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接受供应商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或其他形式的利益输送。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教辅材料征订工作进行全程监督。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领导小组建设成立学校教辅材料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教辅材料征订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如下:组长:校长,全面负责教辅材料管理工作的统筹规划与重大事项决策。副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负责教辅材料征订工作的组织实施与过程监督。成员:教务处主任、总务处主任、财务处主任、年级组长代表(初中、高中各2名)、学科教研组长代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各1名)、家长委员会代表(2名)、学生代表(高中、初中各1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由教务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至少召开2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教辅材料管理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确保征订工作顺利开展。第六条部门职责分工1 .教务处:作为教辅材料征订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年度教辅材料征订计划及具体实施方案;建立教辅材料质量审核标准及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为教辅材料的选用提供依据;组织各学科组开展需求调研,进行教材匹配性分析,了解教学实际需求;牵头组建教辅材料评审专家库,专家库成员包括学科教师、教研人员、家长代表等,确保评审工作的专业性和公正性;建立完整的管理档案,包括征订记录、评审意见、投诉处理等资料,实现工作可追溯;牵头组织教辅材料使用效果评价,为后续征订工作提供参考。2 .总务处:负责建立供应商准入与退出机制,严格审核供应商的资质,包括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等相关证件,确保供应商具备合法经营资格;规范管理采购流程,依法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实施货物验收入库标准化操作,仔细核查教辅材料的数量、质量及配套资料,确保入库产品符合要求;组织教辅材料的统一配送分发工作,建立详细的领取登记制度,确保教辅材料准确发放到学生手中;及时处理质量问题的退换货事宜,维护学校和学生的合法权益。3 .财务处:编制教辅材料采购专项预算,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确保资金使用规范;规范费用结算流程,实行"凭单结算、票证齐全"制度,杜绝违规结算行为;建立专项台账,定期与教务处、总务处核对采购信息,保证账实相符;配合做好审计监督相关工作,确保资金使用透明合规。4 .年级组与学科组:开展本年级、本学科的教学需求调研,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形成详细的书面报告;参与教辅材料的适用性评估,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具体的选用建议;跟踪记录教辅材料的使用情况,广泛收集师生反馈意见,及时向教务处反馈;配合做好家长沟通与政策解释工作,确保征订工作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5 .家长委员会:参与教辅材料征订方案的讨论,充分反映家长的合理诉求,维护家长的知情权;监督征订过程的合规性,确保征订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协助做好政策宣传与意见收集工作,搭建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第七条工作机制建设沟通协调机制:建立部门联席工作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联席工作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协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形成工作合力。信息公开机制:通过校园网、公告栏等渠道,及时公示教辅材料目录、征订流程、投诉方式等信息,保障师生及家长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监督反馈机制:设立专用投诉电话和邮箱,安排专人负责,及时处理投诉事项,对投诉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投诉人。培训学习机制: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学科教师开展政策法规及业务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确保征订工作规范开展。第三章征订程序第八条标准化流程设计教辅材料征订实行"五步闭环管理",通过规范各环节操作,确保征订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具体流程如下:(一)需求调研阶段(开学前60日-45日)各学科组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教学计划,结合本学科教学实际和学生认知水平,制定学科教辅材料需求清单,清单应明确所需教辅材料的种类、数量、适用年级等信息。年级组结合本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业基础等实际情况,对学科组提交的需求清单进行审核,提出需求调整建议。教务处汇总各年级、各学科的需求信息,组织开展教材匹配性分析,评估备选教辅材料与教材的匹配程度,形成年度需求调研报告,为后续的材料评估提供依据。(二)材料评估阶段(开学前45日-30日)教务处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7-9名专家组成评审组,评审组人员构成应包括学科教师5名、家长代表2名、教研人员2名,确保评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评审组依据教辅材料质量评估指标,对目录内的备选材料进行量化评分,评估指标包括内容科学性、教学辅助性、使用便捷性、性价比等方面。召开评审会议,综合各专家的评分和意见,形成教辅材料评估报告,推荐2-3种备选方案。面向全体家长发布教辅材料征订意向调查,广泛征求家长意见,调查回收率不得低于90%,确保家长的意愿得到充分体现。()方案制定阶段(开学前30日-20日)教务处综合评审组的评估意见及家长的意向调查结果,拟定教辅材料征订方案。方案内容应包括选用版本、数量、单价、总价、供应商资质、服务承诺等详细信息。方案拟定后,提交领导小组审议,经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在校园公示栏公示5个工作日,广泛征求师生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