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心得体会.docx
-
资源ID:1340483
资源大小:9.38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学习贯彻《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心得体会.docx
学习贯彻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心得体会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近日,农业农村部、科技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运转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了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创新堪称一个国家农业实力的集大成者,其发展之路布满荆棘。此次实施意见部署了8项重点任务,从强化相关科研院所、高校科技创新核心使命,到加快培育壮大农业科技领军企业;从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到建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从提升农业科技条件支撑能力,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从推动农业科技高水平开放合作,到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生态。实施意见立足国情,遵循农业科技创新规律,彰显出我国坚定不移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坚定决心。实施意见通过优化定位布局,促使各类科研主体各展所长、各司其职。强化相关科研院所、高校科技创新核心使命,让中央级科研院所聚焦服务国家重大需求,集中优势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难题。地方科研院所则要着力支撑区域发展,主攻区域性、特色性产业科技问题,为地方农业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与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在科技创新体系中扮演着源头活水的角色。强化其为农服务使命,大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农业发展注入青春力量。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为破解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匮乏,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等问题,实施意见强调,建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通过创设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吸引和留住优秀农业科技人才,培育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为农业科技创新注入强大动力。当越来越多懂技术、爱农业的人才扎根田野,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农业科技发展必将焕发出蓬勃生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许多先进的科研成果未能及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既要创新科技成果集成转移转化机制,又要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还要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只有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让科研成果走进田间地头,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结出累累硕果。从实验室到农田,从播种到收获,农业科技创新与实践的脚步从未停歇。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定能以科技之笔,在广袤的田野上绘就农业现代化的新图景。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道路,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推进战略。这种战略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多目标协调。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粮食消费量巨大,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国之大者”,也是全面推进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底线要求。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又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绿色发展,实现多目标的统筹协调。二是多主体协同。既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又要创新体制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全面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政府、市场和农民协同互补形成发展合力。三是多路径并举。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适应新时代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大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推动农业向良种化、机械化、规模化、融合化、工业化、社会化、绿色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四是多模式并存。中国农村地域辽阔,发展条件和特点千差万别,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梯次推进,探索各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实现形式,走多元化的农业现代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