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学校防欺凌安全管理制度.docx
XXX学校防欺凌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保障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安全、和谐、友善的校园环境,切实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等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全体教职工、学生及家长均需严格遵守,共同维护校园安全秩序。二、校园欺凌的界定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行为。具体表现包括但不限于:1 .肢体欺凌:推操、殴打、抢夺财物、故意损坏他人物品等身体攻击行为。2 .语言欺凌:起侮辱性绰号、辱骂、嘲笑、恐吓、传播谣言等言语伤害行为。3 .社交欺凌:孤立、排挤同学,恶意传谣破坏他人人际关系,在班级或学校内煽动同学孤立他人等行为。4 .网络欺凌:通过手机、网络社交平台(如微信、QQ、微博等)发布恶意言论、图片、视频,进行辱骂、威胁、人肉搜索等行为。(一)宣传教育1 .课程融入:将防欺凌教育纳入学校德育课程体系,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专题课程,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欺凌的危害及应对方法。2 .主题活动:每学年组织“反欺凌宣传周”活动,通过举办讲座、手抄报比赛、主题班会、观看教育影片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3 .家校共育: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校联系群等渠道,定期向家长普及防欺凌知识,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共同预防校园欺凌。(二)制度管理1 .班级管理:班主任作为班级防欺凌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班级日常管理,关注学生动态,及时发现和化解同学间的矛盾冲突。建立班级安全信息员制度,每个班级设立2-3名责任心强的学生作为信息员,及时向老师反馈班级异常情况。2 .校园巡查:学校保安人员和值班教师要加强校园及周边区域的巡查,尤其是课间、午休、放学等重点时段,以及操场、厕所、楼梯间等易发生欺凌行为的场所,及时发现并制止可疑行为。()心理健康辅导1 .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性格内向、家庭环境特殊、人际关系紧张等存在欺凌风险或被欺凌风险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辅导。2 .开放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个体和团体心理咨询服务,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绪,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四、报告与处理机制(一)报告途径1 .学生如遭遇或发现校园欺凌事件,可随时向班主任、任课教师、学校德育处、心理咨询教师等报告,也可通过学校设立的匿名举报信箱、校园欺凌举报电话(XXX-XXXXXXX)进行反映。2 .教职工一旦发现或接到学生报告的校园欺凌事件,必须在10分钟内将情况报告学校德育处;德育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学校分管领导汇报,并在30分钟内启动调查程序。(二)调查处理1 .学校成立由分管副校长任组长,德育处、安全办、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法律顾问等组成的校园欺凌事件调查小组,对事件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调查,收集相关证据(如证人证言、监控视频、聊天记录等)。2 .根据调查结果,认定欺凌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对实施欺凌的学生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纪律处分;对情节严重、构成违法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同时,对被欺凌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协调家长做好后续治疗和康复工作。3 .调查处理结果应在3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告知双方学生家长,并在学校范围内适当公示(保护学生隐私),接受师生和家长的监督。五、监督与问责1 .学校将防欺凌工作纳入教职工绩效考核,对在防欺凌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职工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失职、未能及时发现或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相关责任人,依规进行严肃问责。2 .设立监督电话(XXX-XXXXXXX)和意见箱,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对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反馈。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学校德育处负责解释和修订。2 .如遇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调整,本制度将及时进行相应修改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