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 第1部分:总则(代替WS 364.1—2011).docx
-
资源ID:1337849
资源大小:23.5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 第1部分:总则(代替WS 364.1—2011).docx
ICS11.020CCSC07W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364.12023代替WS364.1-2011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第1部分:总则CodestandardforvaluedomainofhealthdataelementPart1:Generalspecification2024-04-01实施2023-10-07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本标准是WS/T3642023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的第1部分。WS/T3642023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标识 第3部分:人口学及社会经济学特征 第4部分:健康史 第5部分:健康危险因素 第6部分:主诉与症状 第7部分:体格检查 第8部分:临床辅助检查 第9部分:实验室检查 第10部分:医学诊断 第11部分:医学评估 第12部分:计划与干预 第13部分:卫生健康费用 第14部分:卫生健康机构 第15部分:卫生健康人员 第16部分:药品与医疗器械 第17部分:卫生健康管理本标准代替WS364.12011卫生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第1部分:总则。与WS364.12011标准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4.2.2代码长度计算公式; 修改了“顺序码”的描述为“顺序码或系列顺序码”(见6.2); 新增了附录B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表的分类与标识(见附录B)。本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卫生健康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技术审查和技术咨询,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负责协调性和格式审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负责业务管理、法规司负责统筹管理。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建平、吴士勇、李岳峰、张晓祥、沈丽宁、鹿兵兵、任宇飞、王霞、杨鹏、杨拮。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第1部分:总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卫生健康领域常用的数据元值域代码的编码方法、代码表格式和表示要求、代码表的命名与标识。本标准适用于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的编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10113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GB/T18391.1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系统(MDR)第1部分:框架GB/T18391.3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系统(MDR)第3部分:注册系统元模型和基本属性WS/T303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标准化规则3术语和定义GB/T10113、GB/T18391.1和GB/T18391.3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值域valuedomain允许值的集合。3.2类别category具有某种共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或概念)的集合。3.3分类classification按照选定的属性(或特征)区分分类对象,并将具有某种共同属性(或特征)的分类对象集合在一起的过程。3.4线分类法methodoflineclassification将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又分为若干类目,不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这种分类方法称为线分类法。面分类法methodofareaclassification选定分类对象的若干属性(或特征),将分类对象按每属性(或特征)划分成一组独立的类目,每一组类目构成一个“面”O再按一定顺序将各个“面”平行排列。使用时根据需要将有关“面”中的相应类目按“面”的指定排列顺序组配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复合类目。这种分类方法称为面分类法。3.6代码code表示特定事物(或概念)的一个或一组字符。这些字符可以是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或便于电子计算机和人识别与处理的其他符号。3.7编码coding给事物(或概念)赋予代码的过程。3.8代码结构codestructure一个完整代码的组成方式和长度的综合表示。3.9代码类型codetype从某一个方面(如含义、结构、长度、组成等)来表示代码的某种特性。如:从含义上可分为有含义代码和无含义代码;从结构上可分为层次码和顺序码等;从长度上可分为等长代码和不等长代码;从组成上可分为数字代码和字母代码等。3.10无含义代码Unmeaningcode对编码对象只起标识作用,而无任何其他附加含义的代码。3.11有含义代码meaningcode除对编码对象起标识作用外,还具有其他特定含义的代码。3.12数字型代码numericcode由阿拉伯数字(09)构成的代码。注:此种类型的代码仅仅是以阿拉伯数字的形式表示,但不是数值型,不可直接用于计算。3.13字母型代码alphabeticcode由字母构成的代码。注:其中所称字母通常为英文字母(I、O因与1、0相似,通常不使用)。3.14字母数字型代码alphanumericcode由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构成的代码。3.15层次码IayerCOde以编码对象的隶属关系为排列顺序而组成的有层级关系的代码。3.16顺序码sequentialcode按照阿拉伯数字或字母的自然顺序来表示编码对象的代码。亦称“流水码”。注:通常情况下,顺序码是连续的,代码之间不出现断点。但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等距离(间隔)跳跃式编码。3.17系列顺序码alignment-sequencecode根据编码对象属性(或特征)的相同或相似,将编码对象分为若干组。再将顺序码分为相应的若干系列(也称为“段”),并分别赋给各编码对象组。在同一系列内对编码对象连续编码,并预留扩展空间。这样编制的代码称为系列顺序码。3.18等长代码codeofequallength在同一个代码体系中,所有编码对象的代码长度都相等。3.19不等长代码codeofdifferentlength在一个完整的代码体系中,代码总长度不完全相同。3.20标识符identifier在特定语境中,可唯一性地标识与之相关联的事物的一系列字符,可看做用来识别特定对象的数据元的编码值。4数据元值域的编码方法4.1 代码结构数据元值域代码结构设计遵守以下要求:a)代码结构设计注重代码的标识作用,避免承载过多的信息,以保证结构的简练;b)代码结构符合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尽量与系统内、外的相关标准结构协调一致;c)代码结构确保代码的添加、删除和修改不破坏代码结构;d)代码应采用便于使用的符号。数据元值域代码结构描述遵守以下要求:a)应明确描述所采用的代码种类、代码结构以及编码方法;b)层次码的代码结构还可用示意图表示,如图1所示;c)当代码结构复杂时,可用示例说明。XXXXXXXX第三层代码1第二层代码第一层代码图1数据元值域代码结构示意4.2 代码长度数据元值域代码长度设计遵守以下要求:a)在保证需求的前提下,代码长度应尽量简短;b)尽可能使用等长代码,不宜使用不等长代码;c)代码预留空间应满足编码对象的发展要求。4.3 代码类型及形式代码类型及形式应符合下列要求:a)代码字符可选择使用数字型代码、字母型代码、字母数字型代码;b)代码字符应正确无误、易认易读。应避免使用容易被混淆和误解的字符。在一个标准中,音相近、形相似的字符应避免同时出现,如字母力”与数字“1”;c)代码最好全部用数字或全部用字母表示。字母数字混合的形式一般在特殊位置使用,不宜在随机的位置使用;d)采用数字型代码时,如果有收容类目时其代码采用末位数字为“9”的代码;e)选用顺序码时,代码一般要等长。例如:用1999,而不用1-999;采用层次码时,同层次的代码要等长;f)在同一个标准中,代码书写形式要一致,包括字母的大、小写,代码的字体字号。5代码表格式和表示要求1.1 代码表格式数据元值域分类与代码表(或代码表)应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依据WS/T3O3要求,表格由代码栏(代码指编码值,可简称为“值”)、编码对象名称栏(在代码表中可简称“值含义”)、说明栏组成,并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减栏目。当表格比较简单时,为了减少篇幅,可以在一页中排两列或两列以上的表格。1.2 代码表书写要求数据元值域代码表书写要求如下:a)代码(值)栏:代码一般在代码栏内左起顶格书写;当代码层次较多时,代码栏可按层次再进行划分;b)名称(值含义)栏:编码对象名称在名称栏内左起顶格书写,每个编码对象名称占一行。当编码对象名称较长时,可延续至下一行,延续部分要与上一行对齐。采用线分类法时,第一层次的编码对象名称左起顶格书写,第二层空一个字,依此类推;c)说明栏:说明的内容在说明栏左起顶格排。代码表的编排示例具体参见本标准附录A中的表A.1和表A.2。6代码表的命名与标识6. 1命名代码表应具备在特定领域背景上获得权威认可的名称。代码表的名称应准确反映代码表作为数据元表示类属性之一的特征,不应放大或缩小其使用范围。代码表的名称应简洁,传达明确的语义,体现代码表的本质内容。7. 2标识代码表应该在特定使用领域内具有唯一的标识符,用来识别表示数据元值域的编码体系。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表的标识符根据卫生健康信息的归类确定。结构为:CV+7位数字,组成总长度为11位的字母数字混合码,包括2个分隔符号“二按类目代码、顺序号从左向右顺序排列,结构如图2所示。CV.顺序码或系列顺序码I二级类目代码一级类目代码图2代码表标识符结构CV表示数据元值域的编码值,CodedValueo一级类目代码一一2位数字,表示卫生健康信息分类中第一层的代码。二级类目代码一一2位数字,表示卫生健康信息分类中第二层的代码,二级类目代码和一级类目代码之间加隔开。顺序码或系列顺序码一一用3位数字表示,代表每一类别下值域代码表的顺序码或系列顺序码。当此编码为系列顺序码时,第一位数字为系列号,为从1开始的顺序码。数字大小无含义。顺序码或系列顺序码与二级类目代码之间加“.”隔开。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表的分类与标识参见表B.lo附录A(资料性)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表的编排方式代码结构为一层时代码表的编排方式示例见表A.lo表A.1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自我评估代码表值值含义说明1可自理03分者为可自理2轻度依赖48分者为轻度依赖3中度依赖918分者为中度依赖4不能自理19分者为不能自理代码结构为多层时代码表的编排方式见表A.2。表A.2药物类型代码表值值含义01抗生素类抗感染药物0101青霉素类抗生素0102头抱菌素类抗生素0103氨基糖昔类抗生素02非抗生素类抗感染药物0201磺胺类药及增效剂0202唯诺酮类抗感染药0203抗结核麻风分枝杆菌类药附录B(规范性)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表的分类与标识B.1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