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账实操-应付职工薪酬会计处理分录.docx
账务处理会计实操文库做账实操-应付职工薪酬会计处理分录应付职工薪酬常用会计分录:1 .计提工资:借:生产成本(生产工人工资)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管理费用(行政管理人员工资)销售费用(销售人员工资)在建工程(在建工程人员工资)等2 .发放工资:借:应付职工薪酬一工资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其他应付款一社保(个人部分)其他应付款一公积金(个人部分)应交税费一应交个人所得税3 .缴纳社保和公积金:借:应付职工薪酬一社保(单位部分)应付职工薪酬一公积金(单位部分)其他应付款一社保(个人部分)其他应付款一公积金(个人部分)贷:银行存款4 .缴纳个人所得税:借:应交税费一应交个人所得税贷: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的税务注意事项如下:一、工资薪金支出1 .合理性确认企业应确保支付给职工的工资薪金是合理的。税务机关在判断工资薪金的合理性时,主要考虑企业是否制定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工资薪金的调整是否有序进行、企业是否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等因素。2 .税前扣除标准一般情况下,企业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这里的合理强调工资薪金支出应符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并且与员工的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工作业绩等相匹配。二、职工福利费1 .扣除限额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例如,企业当年工资薪金总额为100O万元,那么职工福利费的税前扣除限额为100OXl4%=140万元。超过部分不得在当年及以后年度税前扣除。2 .范围界定明确职工福利费的范围很重要,包括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等。但一些与职工福利无关的支出,如企业为高管购买的奢侈品、高档消费等,不能作为职工福利费在税前扣除。三、工会经费1.扣除凭证与比例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可以税前扣除。超过了扣除比例,不能在税前扣除相应的工会经费支出。四、职工教育经费1 .扣除比例及结转一般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例如,某企业本年度工资薪金总额为500万元,当年发生职工教育经费支出50万元,其中可在本年度税前扣除的金额为500×8%=40万元,剩余的10万元可以结转至以后纳税年度继续扣除。2 .特定行业的特殊规定对于部分特定行业,如软件生产企业、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等,职工培训费用可全额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五、各类补贴及奖励1 .明确性质企业发放的各类补贴、奖金等,应根据其性质进行税务处理。例如,符合规定的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等不征个人所得税,但如果是以补贴、奖金形式变相发放的福利,则可能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企业以股权激励等形式给予员工的奖励,也有相应的税务处理规定,涉及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等方面。2 .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企业在发放职工薪酬时,应依法履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义务。对于应纳税的薪酬项目,如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要准确计算个人所得税并及时代扣代缴。如果企业未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可能面临税务处罚。会计做账流程原始凭证的收集与审核1 .收集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凭证,包括发票、收据、银行回单、报销单、入库单、出库单等。例如,企业购买办公用品,会取得办公用品销项;员工出差回来,会提交差旅费报销单及相关车票、住宿发票等。2 .审核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和正确性。检查发票上的发票专用章是否清晰、发票金额与实际业务是否相符等;查看报销单填写是否完整,相关人员签字是否齐全等。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记账凭证的编制1 .确定会计分录: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分析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确定应借应贷的方向和金额,编制会计分录。例如,企业销售产品收到货款,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y科目。2 .填制记账凭证:将确定好的会计分录填写在记账凭证上,包括凭证日期、凭证编号、摘要、会计科目、金额、附件张数等内容,并由制单人、审核人、记账人等相关人员签字盖章。账簿登录1 .设置账簿:根据企业的规模和业务特点,设置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账簿。总账用于总括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明细账用于详细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日记账如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用于序时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支情况。2 .登录账簿:根据记账凭证,将经济业务逐笔登录到相应的账簿中。登录总账时,可以根据记账凭证汇总表进行登录;登录明细账时,要按照经济业务的发生时间和明细科目进行逐笔登录。例如,将销售产品的业务登录到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和总账的"主营业务收入”科目下。成本计算与核算1 .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如产品品种、批次、步骤等。2 .归集和分配成本费用: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按照一定的方法归集和分配到各个成本计算对象中。例如,对于生产企业,要将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产品中。3 .计算成本:根据成本计算对象和归集的成本费用,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财产清查1 .确定清查范围:对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往来款项等进行全面或局部的清查。例如,定期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对存货进行实地盘点,对银行存款进行对账等。2 .进行清查盘点:通过实地盘点、核对账目等方法,确定各项财产物资的实存数,并与账面数进行核对。3 .处理清查结果:对于清查中发现的盘盈、盘亏、毁损等情况,要查明原因,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调整账簿记录,使账实相符。财务报表编制1 .编制调整分录:在结账前,需要对一些跨期摊配项目、预提项目、折旧计提等进行调整,编制调整分录,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2 .结账: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录入账后,结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3 .编制财务报表:根据总账和明细账的记录,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纳税申报与税务处理1 .计算税款: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税法规定,计算各种应纳税款,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2 .填写纳税申报表: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填写各种纳税申报表,包括主表和附表,如实申报企业的纳税信息。3 .申报纳税:在规定的纳税期限内,将纳税申报表和相关资料报送税务机关,并缴纳税款。可以通过网上申报、上门申报等方式进行纳税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