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账实操-其他综合收益的会计处理分录.docx
账务处理会计实操文库做账实操-其他综合收益的会计处理分录其他综合收益的定义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其他会计准则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它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情况: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比如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导致的变动等。以后会计期间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等。常用会计分录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时: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其他综合收益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下降时:借:其他综合收益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当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时: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如果是存货转换)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开发产品等)其他综合收益(差额)当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如果是存货转换)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开发产品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发生变动时,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贷:其他综合收益(或相反分录)处置相关资产时对其他综合收益的结转例如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借:其他综合收益贷:投资收益(或相反分录,具体要看之前公允价值变动是收益还是损失)处置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若之前转换时有计入其幽合收益的部分:借:其他综合收益贷:其他业务成本其他综合收益和其他资本公积有什么区别?1 .概念性质方面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其他会计准则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它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反映的是一种尚未实现的权益变动,主要是因为企业持有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变动而产生,这些变动在满足一定条件后,有些可能会重分类进损益,有些则不能。其他资本公积:是资本公积的一个明细科目。资本公积是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直接计入资本公积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他资本公积主要核算的是除资本溢价(股本溢价)项目以外所形成的资本公积。2 .核算内容方面其他综合收益:包括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如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导致的变动;以及以后会计期间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等。其他资本公积:主要包括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企业与股东之间的资本性交易(如股东对企业的捐赠、债务豁免等)产生的利得等,这些项目通常不会影响当期损益,主要体现的是权益性交易的结果。3 .对利润表的影响方面其他综合收益:部分其他综合收益在后续满足条件时可以重分类进损益,会对未来期间的利润表产生影响。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时,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部分要转入投资收益,从而影响处置当期的利润。其他资本公积: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影响利润表,主要是对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产生影响,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如处置相关资产或权益等),才可能间接影响利润表。例如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员工行权后,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股本溢价,不影响利润表;但如果是企业处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原计入其他资本公积的部分可能会转入当期投资收益,从而影响利润表。会计做账流程原始凭证的收集与审核1 .收集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凭证,包括发票、收据、银行回单、报销单、入库单、出库单等。例如,企业购买办公用品,会取得办公用品销项;员工出差回来,会提交差旅费报销单及相关车票、住宿发票等。2 .审核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和正确性。检查发票上的发票专用章是否清晰、发票金额与实际业务是否相符等;查看报销单填写是否完整,相关人员签字是否齐全等。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记账凭证的编制1 .确定会计分录: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分析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确定应借应贷的方向和金额,编制会计分录。例如,企业销售产品收到货款,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y科目。2 .填制记账凭证:将确定好的会计分录填写在记账凭证上,包括凭证日期、凭证编号、摘要、会计科目、金额、附件张数等内容,并由制单人、审核人、记账人等相关人员签字盖章。账簿登录1 .设置账簿:根据企业的规模和业务特点,设置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账簿。总账用于总括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明细账用于详细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日记账如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用于序时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支情况。2 .登录账簿:根据记账凭证,将经济业务逐笔登录到相应的账簿中。登录总账时,可以根据记账凭证汇总表进行登录;登录明细账时,要按照经济业务的发生时间和明细科目进行逐笔登录。例如,将销售产品的业务登录到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和总账的"主营业务收入”科目下。成本计算与核算1 .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如产品品种、批次、步骤等。2 .归集和分配成本费用: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按照一定的方法归集和分配到各个成本计算对象中。例如,对于生产企业,要将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产品中。3 .计算成本:根据成本计算对象和归集的成本费用,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财产清查1.确定清查范围:对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往来款项等进行全面或局部的清查。例如,定期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对存货进行实地盘点,对银行存款进行对账等。2,进行清查盘点:通过实地盘点、核对账目等方法,确定各项财产物资的实存数,并与账面数进行核对。3.处理清查结果:对于清查中发现的盘盈、盘亏、毁损等情况,要查明原因,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调整账簿记录,使账实相符。财务报表编制1 .编制调整分录:在结账前,需要对一些跨期摊配项目、预提项目、折旧计提等进行调整,编制调整分录,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2 .结账: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录入账后,结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3 .编制财务报表:根据总账和明细账的记录,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纳税申报与税务处理1 .计算税款: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税法规定,计算各种应纳税款,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2 .填写纳税申报表: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填写各种纳税申报表,包括主表和附表,如实申报企业的纳税信息。3 .申报纳税:在规定的纳税期限内,将纳税申报表和相关资料报送税务机关,并缴纳税款。可以通过网上申报、上门申报等方式进行纳税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