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领导体制的含义与属性.docx
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本科行政领导学期末纸质考试资料试题:领导体制的含义与属性一、领导体制的含义与属性(一)领导体制的含义领导体制是指政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领导权限的划分为基础所设置的组织机构及用以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制度体系。具体来说,领导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L领导权限的划分与职责的确定是核心领导体制是围绕领导权限的划分和实施所形成的一套制度体系,其根据领导权限的划分,设计、建立组织机构,确定各部门的具体职责,规定相应的程序和行为规范,保障领导行为的运行。领导权限的划分以及职责的确定,既包括纵向的层级间的权限大小,又包括横向的部门间的职责范围,不仅是领导关系的制度化和体系化的体现,也是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基础。2 ,领导机构的设置是载体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个基本要素的组合形式、相互关系以及联系方式。一般情况下,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包括两种基本关系:一是纵向关系,即垂直方向上的隶属关系;二是横向关系,即平行的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3 领导层次与领导幅度是内在联系机制领导层次是指领导体制中纵向组织结构的等级层次,有多少等级层次,就有多少领导层次。领导幅度也称领导控制跨度,是指领导者可直接指挥下级的人员范围。一般而言,在一个组织中,领导层次与领导幅度往往成反比,即领导层次越多,领导幅度越窄;反之,领导层次越少,领导幅度越宽。近年来受到众多学者重视的扁平结构就是后一种情况。但是,由于现代组织任务繁杂,负担沉重,而领导者的体力、知识、能力等都是有限的,因此领导幅度不宜过宽。同时,领导幅度的宽度也不应一概而论,应视工作性质、上下级关系、领导者与下属的素质与能力而定。4 ,狭义的人事制度是外在体现形式狭义的人事制度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监督、轮换、培训、离退休等方面的制度规范。领导者是领导体制中的主体,实施领导行为并最终带领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目标。领导者的选任、考核及其他有关管理等制度的科学、完整,是各项领导活动正常而高效进行的保证,并对组织绩效发挥基础性作用。(二)领导体制的属性领导体制的产生与发展,既是人类社会领导活动的客观要求与必然趋势,又会伴随社会的发展与分化而衍生出不同的内容与形式,体现出其所处社会的本质属性与时代特征。总体来说,领导体制具有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1 ,领导体制的自然属性领导体制的自然属性是指领导体制的产生、存在与发展具有客观性、必然性与普遍性。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的内生因素,其产生、存在与发展是领导活动的客观要求与必然趋势。领导实践中,任何领导者都要以组织机构作为平台,并按照特定的制度规范实施决策、指挥、计划、协调与沟通等多种领导行为,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同时,由于领导活动必然受到领导环境的制约和影响,领导体制也必然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因此,领导体制的产生、存在与发展是客观存在的,其必然性和普遍性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中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2 .领导体制的社会属性领导体制的社会属性是指领导体制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范畴,其发展与完善建立在相应的经济基础之上,并反过来为之服务。领导体制所具有的鲜明的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正是其社会属性的体现。在领导体制的双重属性中,社会属性是本质属性,而自然属性则是外在属性,随社会属性的发展而发展。正确、全面而深刻地认识领导体制的双重属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认识领导体制具有社会属性,就可以根据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的改变与上层建筑的完善,不断变革并发展领导体制,增强其适应性。其次,认识领导体制的自然属性,可以在领导体制的变革、发展与完善过程中,正确地对待历史与国外的领导体制,立足现实,用批判继承的观点吸取其中的合理因素,为我所用,以加快我国领导体制改革与完善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