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护理.docx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护理一、术前护理1 .心理准备手术应激反应是包括心理与生理两方面的心神综合征,麻醉、手术是术前患者异常心理的主要应激源,致使神经、内分泌紊乱和行为异常,出现忧虑、抑郁的情绪变化,这种患者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往往能降低痛阈及耐痛阈,严重影响围手术期的准备、处理和术后康复。因此我们主动热情接待患者,耐心、细心的倾听患者主诉,并介绍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治疗目的、操作方法及选用此术式的可靠性,说明此项手术风险小、创伤也较小。并介绍手术成功病例及手术医生技术。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保持患者身心处于安全状态接受手术。同时提醒亲友探视时不要谈及令患者兴奋或不愉快的事,避免情绪激动。2 .术前准备手术前空腹化验血糖、肝、肾功能,血尿二项常规、凝血功能检查、乙肝二对半、梅毒、艾滋病、丙肝抗体、B超(肝、胆、胰、脾、盆腔)、心电图、胸透、心脏彩超,如有异常及时通知主治医生,使患者身体保持最佳生理状ro3 .皮肤准备对择期手术患者术前Id应沐浴。按腹部手术范围备皮,腹腔镜手术一般选择脐部切口,而脐部易积垢,故脐部清洁尤其重要,应彻底清洗,然后用碘伏棉签消毒脐孔。注意动作要轻柔,不要损伤皮肤影响手术。根据医嘱做抗生素皮内试验。4 .胃肠道准备胃肠道准备的目的是减少麻醉引起的呕吐而导致的窒息或误吸,并防止胃肠胀气而影响术中术野的显露。术前1d,应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给予易消化的少渣半流质饮食,忌肥甘厚腻,易产气食物,如牛奶、豆浆等,以防术后肠胀气,术前禁食12h,禁饮8h,术前晚、术晨给予肥皂水清洁灌肠,清洁肠道,排空肠道积便、积气、常规留置导尿管,防止损伤内脏且便于暴露视野。5 .阴道准备术前用0.25%碘伏擦洗阴道后穹窿和阴道前后壁及宫颈3-4次,并且于阴道内置放灭滴灵栓一枚,对阴道出血淋漓不净者给予抗炎止血治疗。6 .指导术后的注意事项。术后由于伤口的疼痛,患者常喜欢避免深呼吸以及咳痰易导致术后呼吸道的感染。因此术前指导患者深呼吸,向患者讲述咳嗽的重要性及咳嗽时应该如何保护伤口。术后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恢复,此外还可减少长期卧床导致的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指导翻身。手术前应嘱患者加强营养,鼓励多食营养丰富的饮食,如鱼、肉、蛋、牛奶等。根据医嘱给予血蛋白、支链氨基酸等支持治疗,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二、术后护理1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应保持呼吸通畅,以防止呕吐物误吸而造成窒息,术后立即低流量吸氧2Lmin,可加快排出人工气腹后残留的二氧化碳,以纠正高碳酸血症。术后患者回病房后心电监控6h,观察记录意识、呼吸、血压、脉搏,3060分/次,病情稳定后改为12h/次,定时观察腹壁穿刺孔有无渗血,渗液以早期发现有无内出血。每6h测量体温1次。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2 .体位及饮食护理术后取平卧位,如有恶心、呕吐应头偏向一侧,术后6h可在床上翻身,次日可采用半卧位,并进食少量温开水或汤类,肠道排气后进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应少量多餐,逐渐增加进食量,并逐步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瘦肉、新鲜蔬菜,水果等,促进伤口的愈合并加强营养。3 .并发症的护理恶心呕吐。腹腔镜手术发生率为50%,恶心可伴或不伴呕吐常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轻微者可予密切观察,严重者遵医嘱给予胃复安可缓解;出血。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的变化,注意伤口有无渗血;疼痛。术中二氧化碳气体残留腹腔引起腹胀,刺激膈肌致使肩痛,患者在床上突然坐起,使二氧化碳气体上升,引起气粗及呼吸困难。术后腹痛和肩痛是腹腔镜手术后疼痛的重点观察和处理部位。护理要点是手术后腹壁轻轻加压,将二氧化碳气体排出,肩痛发生时患者保持膝胸一位,让二氧化碳气体向盆腔聚集以减少对膈肌的刺激,床上活动时避免过快坐起,嘱患者床上翻身,早期下床活动一般23d可消失。感染。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凝,每日更换创口贴,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留置导尿及引流管期间,按无菌操作技术做好管道护理。每日更换尿袋、引流袋,常规用抗生素3d。皮下气肿的观察。腹腔镜手术需要二氧化碳建立人工气腹,如术中气压过高,二氧化碳气体沿筋膜间隙上行弥漫可引起皮下气肿。应观察有无咳嗽、胸痛、呼吸频率变化;高碳酸血症的观察。二氧化碳气腹后,对循环呼吸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可出现一过性高碳酸血症,严重者引起肺栓塞。术后观察患者有无疲乏、烦躁、呼吸缓慢,面色潮红等症状,给予低流量供氧提高氧分压,促进二氧化碳排除。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4 .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要保持平和乐观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定时三餐,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饮食,保持外阴清洁、注意避孕、禁盆浴及性生活1个月,如发生大出血、腹痛、反复发热等情况随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