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识字为基石筑教学之堡垒 论文.docx
以识字为基石,筑教学之堡垒摘要:识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的基石备受重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拼音教学不受重视;片面追求识字数量;教学方式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一方面,抓好拼音教学夯实拼音基础,根据课程安排抓住识字重点,根据年龄心理特点提高识字兴趣;另一方面重视识用结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识字效率。关键词: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引言:2011年颁布的语文新课标对识字教学给予了明确的定位,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阶段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教学理论,而且能够通过分析在识字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一、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 .对拼音教学的不重视义务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规定:“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拼音作为识字的前提和基础,同样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拼音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以下问题。首先,对拼音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忽视拼音的认读与拼写,片面追求汉字结构的解析;其次,低学段儿童普遍具有向师性和模仿性。因此,教师普通话水平的不足也严重影响了拼音学习的标准化,导致拼音教学质量不高,从而没法为识字夯实基础。最后,教师只重视低学段学生的读和认,对学生对所学拼音的书写能力,书写格式和字体的不规范等不能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学生对字母的误认、误写,辨别不清的情况也就随之而来,从而更不利于拼音的学习。2 .识写未分开,抓不住识字重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方面对低学段的要求:多识少写,识写分流。“多识少写这样既提高了汉字的认识速度,为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考虑到了低学段儿童骨骼发育不健全的状况。然而,在实际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往往眉毛胡子一起抓,对写的要求严重超出了课标要求,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以11课狐狸和乌鸦为例,课后生字表只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偏旁/和贝以及与此相关的赔和差字,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却利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来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书写一些只要求学生会认的字,如“叼、刚、珠”等,这样一来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增加了低学段儿童的识字压力。3,忽视学生兴趣,片面追求识字数量在应试体制盛行下的中国,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班级之间的排名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首先,教师不惜一切代价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一味地布置各种作业,让学生机械记忆反复识记,这种填鸭式教学和高压管制模式在识字教学中往往表现为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学生被动地识字,使得自主识字的乐趣被扼杀。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强制的教学体制是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的。识字不仅仅看数量而且还要重质量,学生在识字教学中能够将所学的汉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以致用才是识字教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其次,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年龄以及接受能力,将低学段儿童的教育成人化,在识字教学中搞一刀切,一锅煮片面追求识字数量,严重偏离识字教学轨道。4 .识字教学缺乏对生活的认知体验生活处处有语文,报纸书刊、楼宇广告、商店招牌等都能够成为学生识字的良”好素材。在实际教学操作中,识字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课本上的内容,将课堂之外的识字教学付诸实践的少之又少。虽说校园里随处可见的书吧、书廊、过道标语为学生识字提供良好的氛围,但真正能够充分利用的又是凤毛麟角。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而言,最好的识字课本是生活,这一学龄段的儿童不仅好奇心强,而且善于观察生活。因此,紧紧抓住儿童的这一特征,将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能够有效提高儿童在生活中的识字效率。5 .教学模式囿于传统,识字效率低下如今教学模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囿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黑板教学为主,认为多媒体课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操作不方便。出现这种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的观念有待更新,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比如:学有关春的词语时,教师可以播放有关春的动画或图片,增强学生的视觉冲突与感染力。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多媒体教学打破了空间与时间限制,可以将文字、图画、声音完美地融合并传递给学生,减轻了教师口述讲解的负担;另一方面在于缺乏技术性的指导,多媒体复杂而又多变的教学效果不是简简单单、一蹴而就的,需要技术性地指导与点拨,学校适时增加教师多媒体培训课程是可行而有必要的。6 .教学方式单一,理论知识较单薄良好的识字教学效果一方面在于学生的学,而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教师的教,教师教得好坏完全在于一个教师的丰富的知识素养和良好的口语表达技巧。而现如今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及机械性识记汉字的方式正体现了教师语文素养的欠缺,识字主要在于让学生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而在实际的操作中以拼音为主线,强调学生反复朗读,于是各种花式读法涌现,如分组读、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等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也不无道理,但就识字教学而言略微单薄,一味强调字音,忽视字形、字义,学生学习生字较为孤立,难以形成系统的体系。究其原因,可以分三点。首先,教师的知识积累不够深厚,汉字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固,分析字形、字义难以探求根本,对所要求学的字的字理把握不清楚,难以掌握字形与字义的关系。其次,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主观意识较强,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对字形进行解析,忽视对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和字理进行分析。比如:“章”字被习惯性地分解为“立”和“早",被误解为形声字,实际上“章”为会意字,从音,从十。许慎说文解字云: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音为音乐,十有终止义,音乐终止便为一个乐章,这即为章的本义。这种一叶障目的教学方法既不利于汉字学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日后对汉字的学习;最后,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以及长时间的重复教学磨灭了教师钻研的热情,久而久之教师知识结构的不断老化加上前期理论素养的缺乏,导致识字教学止步不、乙刖。二、教师识字教学问题的实施策略1 .抓好拼音教学,夯实识字基础拼音是学好普通话的基础,同时也是正确认字识字的前提。如何抓好拼音教学,首先从字母认读开始,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每个字母的型技巧以及发音特点,让学生跟着反复朗读,将那些学生容易混淆的字母,比如:b和d,P和b利用动画的形式多放映几遍,让学生更直观地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由于小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强,久而久之就掌握了每个字母的发音技巧。其次,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针对那些发音不准确,受方言影响较大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将各种方言问题归类,然后依此列出相应难读的词语,有意识地让学生读,各个击破。最后,在识字教学中养成学生查字典的好习惯。既能熟悉大写字母,又能够培养学生手眼并用的能力,自主识字能力得以提升,为识字和阅读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2 .根据课程安排,抓住识字重点部编版语文教材在课后生字的编排上采用“识写分流”的模式,这样一种分层识字教学模式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但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教师往往忽略这一模式,因此抓住识字重点任重而道远。首先教师应该在教材编写上分清会认和会写的字,在识字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不能盲目提高会写字的要求;其次,为避免识写混淆,教师应该把精力着重放于会写字上,从字的起源到读音到笔画结构再到具体的字义做深刻详细地讲解;最后,低学段学生年龄较小,生活体验尚不充足,对外界观察以直观性为主,对字形复杂的生字记忆起来难度较大,常常会出现笔画遗漏、声旁形旁书写颠倒的现象。比如:知写成口在左,矢在右。因此,对于低学段儿童还应该将识字重点放在字形上,对繁难字进行范写是很有必要的。3 .根据年龄心理特点,提高识字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让学生厌恶掌握知识的过程,而要使他在学习的过程中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良好的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识字的前提。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就是创造学习动机,而诱因则是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是提高学生识字兴趣的关键。如何制造诱因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首先,创设情境运用多种识字方式,比如猜字谜,识字比赛、编顺口溜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一些有关动作性的词语可以让学生进行演示,比如看上面是手下面是目,可以让学生做出将手放在眼上的动作,既形象又有趣。还比如猜字谜的游戏,一口咬掉多半这样的形式可以针对心智相对成熟的二年级学生,便于记清字形,理解字义。由于低学段的儿童注意力较分散,认识的耐力和持久性较差,只有利用变换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化抽象的字符为形象的表现才能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得以增强,从而提高识字兴趣掌握识字动机。其次,根据低学段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选择字理识字法进行讲解,比如休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木,可以形象地解释为“人走累了靠着树休息”,还比如“鸣”,左边一个口,右边一个鸟,课件上展示鸟唱歌的图片,解释为小鸟张开嘴歌唱,这种形象又直观的教学方法既解释了汉字的字理,又提高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最后根据儿童心理联想记忆这一特征,巧用“字族文识字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识用结合,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要识用结合”。识用结合即对字不仅要认识而且能够运用于生活。一方面强调教师的生活意识,学生的生活体验,强化识字教学的广泛性,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则强化汉字的实用性,能够运用所学的汉字猜字谜、写话,与汉字的书写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教师要有良好的生活意识,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知识,提高识字量,比如:对于低学段的学生,可以让学生随妈妈去超市选购食物,在此过程中认识一些蔬菜、水果以及肉类的读法,然后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自主识字,针对这次经历写几句话并以小故事的方式与同桌交流,这样既增加了识字量又丰富了生活体验。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识字和写字相结合,培养低学段学生写的能力,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5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识字效率在低学段识字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直观地展示多彩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记忆更深刻,识字效率更高。心理学家特瑞赤拉提出:“94%的信息的获取可以通过听觉和视觉来完成,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看到的30%,自己听到的20%,自己阅读的10%,自己既听到又看到的50%o因此直观形象更能集中低学段孩子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解决部分教师在朗诵方面普通话不标准的问题,而且通过电脑展示字的笔画顺序、发展演变、起笔落笔点、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这样一来既可以改变教师范写不规范的问题,又可以弥补教师在汉字学上的不足,一举两得。虽说利用多媒体上课省时又省力,但不可盲目使用,要同时兼顾传统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差异性特征,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6 .丰富教学方式,扎实理论功底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推行使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用课程改革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师不得不变单向的知识传递为双向互动的交流体验,即讨论探究式教学。注重体验式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其次问答法要贯穿整个课堂,一问一答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对低学段学生而言,更是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语言表述能力。在低学段的识字教学中还可以使用演示法(如:生字卡片)、练习法、读书指导法、启发法等等,只有丰富了教学方式,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当前小学第一学段识字教学中,教师往往易忽视儿童认知心理与汉字之间的关系,忽视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学形式枯燥乏味,方法单一。俗话说:活到老,学到O人是一种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群体。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我来适应整个社会发展的需求。首先教师应该多参加一些教研活动、专题讲座来补差补缺;其次教师要有主动学习和研究的热情。只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如鱼得水。参考文献:1叶奕乾等主编.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