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土木工程施工80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
资源ID:1333122
资源大小:11.03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石大土木工程施工80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土木工程施工一单选题ID2B3C4A5A6D7D8A9DIOA二多选题IlABDE12CD13ABCDE14ACD15AD16AD17ABDE18ADE19ACD20ABDE三问答题1、接受力情况桩分为几类?桩上的荷载由哪些部分承担?答案:可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桩上的荷载由桩端阻力和桩身摩擦力共同承担。但对于端承桩,极限状态下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担;而对于摩擦桩,荷载由桩端阻力和桩身摩擦力共同承担,桩身摩擦力发挥很重要的作用。2.工艺参数:施工过程数n、流水强度V空间参数:工作面A、施工段m,施工层时间参数:流水节拍t、流水步距k、技术间歇Z、组织间歇G、搭接时间C3、简述一般抹灰的分类、组成以及各层的作用。答案:一般抹灰分为普通抹灰、中级抹灰和高级抹灰。一般抹灰一般由三层组成:底层(基层)、中间层、面层。底层起粘接基面与抹灰层的做用,中间层起填充及找平作用,面层起饰面做用。4.答案:打桩时,若桩锤经常性回弹较大,桩的如图速度慢,说明桩锤太轻,应更换桩锤;若桩锤发生突发的较大回弹,说明桩尖遇到障碍,应停止锤击;若贯入度过小,可能遇到土中障碍;贯入度突然增大,可能遇到软土层、土洞或桩尖、桩身破坏。当贯入度剧变、桩身发生突然倾斜、移位或严重回弹,桩顶、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坏,应暂停打桩并及时进行研究处理。5、简述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答案:(1)埋设护筒。(2)钻孔的同时注入泥浆。控制泥浆的相对密度很重要。(3)钻孔达到要求深度(完成)后,应及时清孔。(4)放入钢筋、浇筑混凝土。6、 .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是:a)混凝土凝结过程中,由于水化热的散热条件差,内外温差大,表面产生拉应力;b)散热过程中混凝土的整体性收缩,受约束时产生贯通裂缝。7、 (1)外防外贴法:是在垫层上先铺贴好底板卷材防水层,进行地下需防水结构的混凝土底板与墙体施工,待墙体侧模拆除后,再将卷材防水层直接贴铺在墙面上,然后砌筑保护墙。(2)外防内贴法:是在垫层四周先砌筑保护墙,然后将卷材防水层铺贴在垫层与保护墙上,最后进行地下需防水结构的混凝土底板与墙体施工。(3)内贴法与外贴法相比,优点是:卷材防水层施工较简单,底板与墙体防水层可一次铺贴完,不必留接槎,施工占地面积小。但也存在着结构部均匀沉降,对防水层影响大,易出现渗漏现象;竣工后出现渗漏水,修改较难等缺点。8.答案:打桩的质量视打入后的偏差,最后贯入度与沉桩标高,桩顶、桩身是否打坏以及对周围环境影响而定。打桩时,桩顶过分破碎或桩身严重裂缝,应立即暂停,在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后,方可继续施打。四.论述题1、回填土的弃土量=(1300-500)1.15×1.35=939m3回填土的预留量=1300x1.35939=816m32、答:施工组织设计就是针对建筑施工安装过程的复杂性,用系统的思想并遵循技术经济规律,对拟建工程的各阶段、各环节以及所需的各种资源进行统筹安排的计划管理行为。它是用来指导拟建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施工的总体规划,它通过对复杂生产过程的科学、经济、合理的规划安排,使建设项目能够实现连续、均衡、协调而有节奏地进行施工,以满足建设项目对工期、质量及投资方面的各项要求。因此,如何在设计或施工阶段,根据建设项目不同的特点编制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作用和任务具体表现为设计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设计文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体现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要求并指导其实施。2)可以进一步验证拟建工程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技术科学性和实施可行性,是编制概预算的基础资料之一。3)是施工准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指导施工企业开展施工准备工作的依据。4)可以全面考虑各种施工条件,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统筹安排施工进度计划,保证工程按期投产或交付使用。5)为建设单位编制基本建设计划和施工企业编制施工计划提供依据。6)是统筹安排施工企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过程的关键和依据。7)对现场所做的规划和布置,为现场的文明施工创造了条件,并为现场的平面管理提供了依据。8)可以预计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事先作好准备预防,提高施工的预见性,减少盲目性,使管理者和生产者做到心中有数,为实现建设目标提供技术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