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食堂工程防开裂、防渗漏专项施工方案.docx
南昌局机关食堂改造工程项目防开裂、渗漏施工方案编制单位: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编制人:审核人:编制日期:年月日目录一、工程概况1二、质量管理保证体系1三、防开裂防治措施21、钢筋碎楼板开裂防治22、墙体抹灰后开裂防治33、砌体灰缝开裂6四、防渗漏防治措施91、地下室防渗漏92、厨房、卫生间防渗漏133、外墙防渗漏144、屋面防渗漏155、门窗防渗漏216、管道洞口防渗漏23一、工程概况项目名称机关食堂改造工程项目占地面积1572.09m2建筑面积(地上/地下)总建筑面积4784.67(地上3179.69、地下1604.98皿)地上单体共1栋单体,包括:机关食堂1栋地下室层数总体-1层项目效果图二、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成立质量通病防治小组,小组名单如下:组长:刘海洋副组长:涂保平、潘达组员:吴野、胡钟、张磊、朱同龙、余华防治小组的权限、责任、范围:1、防治小组的权限:防治小组发现未按监理方及建设方批准的质量通病防治方案施工的,有责令施工队限期整改的权力;如没有整改或整改不到位,有权进行经济处罚甚至要求返工、整改。2、防治小组的责任:尽量消除因施工原因造成的质量通病。3、防治小组的负责范围:本方案中所涉及的属我方承包范围的施工质量通病。一、防开裂防治措施1、钢筋碎楼板开裂防治钢筋碎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有:麻面、蜂窝、露筋、缝隙与夹渣层、楼面裂缝、构件几何尺寸偏差、标高偏差等。(1)原因分析:a、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b、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c、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d、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e、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或踩踏严重,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踩踏严重属浇筑后上人过早。f、楼板厚度不够或板厚超标:硅浇筑前,对楼板模板顶标高进行复核,做好现浇板板厚的控制标识,浇筑过程中质检员对每块板板顶标高均应认真拉线检查。(2)防治措施:a、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b、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oc、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40%以内,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15%。d、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高层住宅不应大于180mm,其它住宅不应大于150mm。e、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篷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Onnn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再浇注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f、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66150、宽度不应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g、现浇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h、现浇板浇筑后,应在12小时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天;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i、现浇板养护时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L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IO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冲击影响。j、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粉刷措施。k、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Onnn。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3)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的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主体结构浇筑60天后进行,浇筑时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2、墙体抹灰后开裂防治(1)墙体与门窗框交界处抹灰层空鼓、裂缝、脱落a、现象:工程竣工后,由于门窗扇开启的振动,门窗框墙面出现抹灰层空鼓、裂缝或脱落。b、原因分析:1)基层处理不当2)操作不当,细石混凝土预制块位置、方法不当或数量不足3)砂浆品种选择不当c、预防措施:1)细石混凝土预制块数量及位置应当在门窗口上下30Omm放置一块,中间木石专间距不大于700mm,固定门窗口的钉子长度不得小于100mn2)抹灰前用手湿润墙面时,门窗口两侧的小面墙润湿程度应与大面墙相同。3)门窗框塞缝应作为一道工序由专人负责。木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用水泥砂浆全部塞实并养护,待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抹灰。4)门窗口两侧及大面墙必须抹出不小于50mm宽,高度不小于2m的水泥砂浆护角。(2)内墙面抹灰层空鼓、裂缝。a、原因分析:1)基层处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墙面浇水不透,抹灰后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或底灰)吸收,影响粘结力。2)配制砂浆和原材料质量不好,使用不当。3)基层偏差较大,一次抹灰过厚,干缩率较大。4)线盒往往是由电工在墙面抹灰后自己安装,由于没有按抹灰操作规程施工,过一段时间易出现空裂。5)拌合后的水泥或水泥混合砂浆不及时使用完,停放时间过长,砂浆逐渐失去流动性而凝结。为了操作方便,重新加水拌合,以达到一定稠度,从而降低了砂浆强度和粘结力,产生空鼓、裂缝。b、防治措施:1)抹灰前对凹凸不平的墙面必须剔凿平整,凹陷处用1:3水泥砂浆找平。2)基层太光滑则应凿毛或用1:1水泥砂浆加10%107胶先薄薄刷一层。3)墙面脚手架洞和其它孔洞等抹灰前必须用1:3水泥砂浆浇水堵严抹平。4)基层表面污垢、隔离剂等必须清除干净。5)砂浆和易性、保水性差时可掺入适量的石灰膏、或加气剂、塑化剂。6)加气混凝土基层面抹灰的砂浆不宜过高。7)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石灰膏等不能前后覆盖混杂涂抹。8)基层抹灰前水要湿透,破基应浇水两遍以上,加气混凝土基层应提前浇水。9)分层抹灰。10)不同基层材料交接处铺钉钢丝网。(3)墙裙、踢脚线水泥砂浆空鼓、裂缝。a、原因分析:1)内墙抹灰常用石灰砂浆,做水泥砂浆墙裙时直接做在石灰砂浆底层上。2)抹石灰砂浆时抹过了墙面线而没有清除或清除不净。3)为了赶工,当天打底,当天抹找平层。4)压光面层时间掌握不准。5)没有分层。b、防治措施:1)水泥砂浆抹灰各层必须是相同的砂浆或是水泥用量偏大的混合砂浆。2)铲除底层石灰砂浆层时,应用钢丝刷边刷边用水冲洗干净。3)底层砂浆在终凝前不准抢抹第二层砂浆。4)抹面未收水前不准用抹子搓压;砂浆已硬化时不允许再用抹子用力搓抹,而采取再薄薄地抹一层来弥补表面不平或抹平印痕。5)分层抹灰。(4)外墙抹灰层空鼓、裂缝甚至脱落,窗台处抹灰出现裂缝a、原因分析:1)基层处理不好,表面杂质清扫不干净。2)墙面浇水不透影响底层砂浆与基层的粘结。3)一次抹灰太厚或各层抹灰间隔太近。4)夏季施工砂浆失水过快或抹灰后没有适当浇水养护。5)抹灰没有分层。b、防治措施:1)抹灰前,应将基层表面清扫干净,脚手架孔洞填塞堵严,混凝土墙表面突出较大的地方要事先剔平刷净,蜂窝、凹洼、缺棱掉角处,应先刷一道107胶:水=1:4的水泥素浆,再用1:3水泥砂浆分层修补;加气混凝土墙面缺棱掉角和板缝处,宜先刷掺水泥重20%的107胶的素水泥浆一道,再用1:1:6混合砂浆修补抹平。2)基层墙面应在施工前一天浇水,要浇透浇匀。3)表面较光滑的混凝土墙面和加气混凝土墙面,抹底灰前应先涂刷一道107胶素水泥浆粘结层,以增加与光滑基层的砂浆粘结能力,又可将浮灰事先粘牢于墙面上,避免空鼓、裂缝。4)长度较长(如檐口、勒脚等)和高度较高(如柱子、墙垛、窗间墙等)的室外抹灰,为了不显接槎,防止抹灰砂浆收缩开裂,一般都应设计分格缝。5)夏季抹灰应避免在日光曝晒下进行。罩面成活后第二天应浇水养护,并坚持养护7d以上。6)窗台抹灰开裂,雨水容易从缝隙中渗透,引起抹灰层的空鼓、甚至脱落。要避免窗台抹灰后出现裂缝,除了从设计上做到加强整体基础刚度、逐层设置圈梁等措施以及尽量减少上述沉陷差之外,还应尽可能推迟窗台抹灰的时间,是结构沉降后进行。窗台抹灰后应加强养护,以防止砂浆的收缩而产生抹灰的裂缝。(5)混凝土板顶棚空鼓、裂缝。a、原因分析:1)顶棚油污、杂物等在抹灰前未清理干净,抹灰前浇水不透。2)预制楼板安装不平,灌缝不密实。3)砂浆配比不当,底层砂浆与楼板粘结不牢。b、防治措施:1)现浇或预制混凝土楼板底表面木丝、油毡等杂物必须清理干净,油污、隔离剂等必须用清水加10%的火碱洗刷干净。2)抹灰前一天应喷水湿润,抹灰时再洒水一遍。3)预制楼板安装应“坐浆”放平稳,板缝必须清扫冲洗干净后,用C20细石混凝土振捣密实。4)现浇楼板底凸的地方要凿平,凹的地方用1:2水泥砂浆抹平。预制板底应用1:2水泥砂浆勾缝找平,抹灰时应垂直板纹(缝)方向,底层灰厚度应控制在23mm内。3、砌体灰缝开裂1)砌体裂缝成因及类型:(一)八字形裂隙主要出现在横墙与纵墙两端部,此种裂缝属正八字形的热胀裂缝,随温度升降而变化,其原因是由于设计与施工中的缺陷,使屋面保温层的热阻减少甚至失效,致使屋面板温度变形大于砌体温度变形,当产生一定的温度应力时,屋面板的推力就传给墙体,并因墙体温度附加应力在房屋两端较大,当砌筑砂浆强度较低时,则易发生剪力产生的主拉应力,当超过砌体抗拉极限时,墙体即出现八字形开裂。(二)倒八字形裂隙属冷缩裂隙,主要出现在纵横墙两端的窗洞口处,尤以顶层两端窗洞口处最严重,由于墙体冷缩附加应力在墙体两端较大,当房屋收缩变形大于墙体时,在门窗洞口处产生应力相对集中而导致形成倒八字形裂隙,使墙体开裂。(三)水平裂隙多见于顶层横墙、纵墙、“女儿墙”及山墙处,当屋面保温隔热较差,屋面板受热膨胀对墙体产生水平推力时,由于墙体在端部收缩要大于中部且砌体抗剪能力较低,使纵横墙与屋盖的接触面上产生水平裂隙。(四)垂直裂隙主要出现在窗台墙处、过梁端部及楼层错层处,此种裂隙主要由于温度变化,墙体受到楼板的拉应力作用,在门窗洞口处产生应力集中效应而拉裂,或因冷缩变形,在与墙漆之间变形差异最大的钢筋混凝上梁端和楼板错层处,引起墙体垂直开裂。(五)X形裂缝多数沿砌体灰缝开裂,主要受房屋热胀冷缩的反复作用形成,而底层墙体产生的X形裂缝则是由于基础不平整或不均匀沉降引起。2)砌体裂缝防治措施:(1)从计算角度控制由于砌体裂缝主要是由间接作用引起的,而温度变化与材料胀缩系数不同等间接作用引起的砌体附加应力的定量计算目前尚无统一的规范,因此设计人员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间接作用可能引起的附加应力给予充分考虑和计算,并对砌体强度进行分析计算,以减少在通常温差下变形裂缝的产生。(2)规范结构控制为控制裂缝的产生,在建筑物的平面布置设计中,结构的平面形状应力求规则对称,如平面形状不规则,应尽量采用“伸缩缝”将其分成若干独立规则单无,“以放为主,抗放兼施”,以避免由于墙体温度变化产生竖向开裂。对伸缩缝的设置,设计规范的规定一般较灵活,没有严格和明确规定,设计方法均由设计人员自行处理。(3)构造控制a、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