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docx
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适用范围:202X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代码:0315139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学分:1学分学时:16学时(理论16学时)先修课程: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材料成形原理等后续课程:材料加工专业英语、材料成型智能控制基础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课程说明科学研究方法是本科学生的通识教育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传授科学研究的立项、合同书填写技巧,研究内容的设计、研究方法和手段的选择等方面的基本原则,试验结果的处理手段和对试验结果的正确分析等,以及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活动所需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典型的科学研究方法、现代的科学研究方法,能进行写作科技论文、科研报告写作与口头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做科研实验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利用多门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追求创新的意识,为学生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学位论文的完成,乃至将来的学术或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如下目标:课程目标1:认识科学研究方法,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过程,能进行科学为的分析和相应的选题设计,感受科学研究氛围,激励成长成才。课程目标2:掌握经典科学研究方法和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并进行科学研究思维训练和创新思维培养,能够针对实际问题选用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创新思维。课程目标3:了解科学研究课题的分析方法,能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设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使学生了解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培养学生的学术品质。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目标对全校各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见表I0表1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支撑强度2.问题分析2.4能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复杂工程问题。课程目标1:认识科学研究方法,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过程,能进行科学为的分析和相应的选题设计,感受科学研究氛围,激励成长成才。M4.研究4.4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课程目标2:掌握经典科学研究方法和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并进行科学研究思维训练和创新思维培养,能够针对实际问题选用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创新思维。M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7.2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机械零部件、结构、装置、系统进行设计与制造,思考机械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其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课程目标3:了解科学研究课题的分析方法,能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设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使学生了解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培养学生的学术品质。M注:表中“H(高)、M(中)”表示课程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关联度。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见表2。表2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理论学时对应的课程目标L基础知识1.1 科学研究过程1.2 科学研究一般程序1.3 科学问题分析教学要求:了解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学研究过程和程序;能进行初步的科学问题分析。重点:科学研究过程和程序。难点:科学问题分析。212.科学研究技能2.1 科学研究方法2.2 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2.3 科学研究思维教学要求:掌握经典科学研究方法和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掌握典型的科学研究思维和有关示例。重点:经典科学研究方法和现代科学研究方法。难点:科学研究思维和有关示例。61、2、33.科学研究实践3.1 课题研究3.2 科学研究设计3.3 科研机智3.4 科学研究报告教学要求:了解课题研究的典型阶段;掌握科学研究的设计与应用;了解科学研究中的战略战术;会进行科学研究报告。重点:科学研究的设计与应用。难点:科学研究中的战略战术。41、2、34.研究性学习科研4.1研究性学习特点教学要求: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掌握研究性学习科研方法。21、2、34.2 研究性学习科研4.3 经典案例重点:研究性学习的特点。难点:掌握研究性学习科研方法。5.科学研究素养和学术规范5.1 科研素质培养5.2 科研中的道德学术规范和学术腐败案例教学要求:了解科研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理解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重点:科研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难点:学术规范和学术腐败界限;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21、3合计16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作业、慕课、雨课堂、学习通资源,配合多媒体课件等共同课完成堂授课内容。采用E-mail、QQ、微信、钉钉、学习通等交流工具,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六、课程资源1 .推荐教材:(1)张伟刚.科研方法导论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2 .参考书:(1)中科幻彩.科研论文配图设计与制作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2)周新年.科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3)戴起勋.材料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3 .期刊:(1) 1刘环环,王长号,高胜利等.凸显哲学思维与科学方法的氟单质制备及发现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14):125-129.(2)段鹤阳,潘俊帆.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应用和发展前景J.化工管理,2021,14:55-56.(3)王伟,李莹,刘海王等.科学方法论对公众科学参与意愿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2023,8:1-16(2) 朱玉军,王香凤.突出教育功能及科学方法的无机化学系列教材一一求新求精的无机化学探究式教学丛书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19):128-129.(5) HuangJ,HuangZ,ZhanX.ResearchonDefectDetectionMethodofNonwovenFabricMaskBasedonMachineVisionfJ.InternationalJournalofPatternRecognitionandArtificialIntelligence,2023,37(08):2355008.4 .网络资源:(1)卢宝荣.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2022.https:WWW.icoursel63.org/course/0502FDU036-1206362806(2)王协舟.创新思维与科学研究方法.2022.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1205XTU012-1206632814七、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的支撑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具体考核/评价细则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见表3。表3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的支撑考核环节占比考核/评价细则课程目标123过程性考核课堂表现16(1)根据课堂出勤情况和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进行考核,满分100分;(2)以平时考核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442分组任务12(1)根据分组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单独评分,湎分100分;(2)每次分组任务单独评分,取各次分组任务的平均值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绩;(3)以分组任务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NN555作业12(1)主要考核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满分100分;(2)每次作业单独评分,取各次成绩的平均值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绩;(3)以作业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NN663期末考核60(1)结课论文成绩100分,以结课论文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2)主要考核论文选题、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论文格式等内容。252510合计:100分404020八、考核与成绩评定1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本课程主要以课堂表现、分组任务、作业、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考核基本要求:考核总成绩由期末结课论文成绩和过程性考核成绩组成。其中:期末结课论文成绩为100分(权重60%),期末结课论文为撰写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课堂表现、分组任务、作业等过程性考核成绩为100分(权重40%);过程性考核和考试内容分值分配应与教学大纲各章节的学时基本成比例。2 .过程性考核成绩的标准过程性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内容、评价标准、所占比重见表4。表4过程性考核方式评价标准考核方式所占比重(%)100>x9090>x8080>x7070>x60x<60课堂表现40出勤率100%,不迟到早退;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踊跃回答问题,准确率大于90%O出勤率100%,不迟到早退;认真参与教学活动,回答问题准确率大于80%。旷课一次;偶尔参与教学活动,回答问题准确率大于70%o旷课两次;上课不认真,偶尔参与教学活动。无故旷课三次以上,上课不认真,上不参与教学活动。作业30作业完整,思路清晰,准确率大于90%,字迹工整。作业完整,准确率大于80%,字迹工整。不交作业1次以内,准确率大于70%o不交作业2次以内,准确率大于60%o不交作业3次以上,准确率小于60%o分组任务30内容完整,准确率大于90%o内容完整,准确率大于80%。内容不完整,准确率大于70%o内容不认真,偶尔参加测试。内容不认真,不积极参加测试。3.结课论文评分标准期末结课论文写作要求及评分标准。表5期末结课论文写作要求和考核评分标准项目分值考核内容90-100分80-89分70-79分60-69分0-59分选题25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综合训练基本要求;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应用价值22201815<15成果与能30能够运用合适的科学研究方法;成果有创新性或独到见解;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综合能力强27>24>2118<18工作量25按结课要求要求完成规定的工作量,达到选题要求22>20>1815<15规范程度20结构规范,逻辑性强,思路清晰,语言准确,文字流畅,图纸、表格、插图等绘制规范18>161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