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年关岁末安全生产工作发言稿.docx
抓好年关岁末安全生产工作发言稿没有安全生产这个“1”,其他一切发展皆为“0”。可以说,安全生产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一块基石,事关当局、影响全域。正值岁末年初,违法违规现象容易“回潮”,而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问题,正是其中“一害”,无异于“隐形杀手”,危害极大。通过他人设立多个假冒国家机关网站伪造安全生产资格证书,并持续发展下线,涉案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涵盖多个高风险作业领域,数量达上万个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犯罪典型案例,披露了上述案情。近年来,从电梯运维、空调安装,到矿工下井、焊接与热切割等作业,都被曝光过涉假案例。有的研制开发作弊程序,帮助考试者作弊、修改成绩;有的假冒国家机关网站,为制售假证人员提供虚假验证查询信息;有的利用信息网络引流接单,欺骗务工人员购买假证造假形式五花八门、环节“配合默契”、链条“分布广泛”,严重扰乱了安全生产秩序,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必须系统整治、严防严打。全景式排查。明者防祸于未萌。全景,即全覆盖、多层次,强调广度、深度,虑之于未有、防之于未然,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一个完整的造假链条涉及“产供销”各环节,包含卖方、买方、网络平台和中介机构各主体,这对日常监管和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强培训、考试、用人等环节的监管,严格证件发放和查验管理制度,既要“验证”“验身份”,也要“验技能”,尽可能实现“人、证、技合一”,不给“真的假证”“假的真证”留下可乘之机。还要强化数字赋能,注重“人防”与“技防”相结合,打破部门间数据信息壁垒,最大程度实现协同共治,以科技之力填补漏洞,织密防护网。针对性打击。当前,随着执法部门打击力度不断加强,一些不法分子的套路也在更新,这要求相关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具震慑力。要专项治理。认真审查假冒证书来源和去向、非法获利资金流向、涉案人员关系网和所处层级,淘汰一批弄虚作假者,查办一批违法违规者,层层深入,打击“隐形杀手”。要依法严惩。有针对性地提高制售假证的违法成本、打击力度,让假证件、假证明“不敢冒头”。此次最高法发布的典型案例就传递出了鲜明信号,即在接近法定最高刑适用刑罚,并加大对犯罪分子的经济制裁力度,剥夺或者削弱其再犯罪的经济能力,以此彰显严惩态度。生产安全,常抓不懈。各领域各部门都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眼睛瞪得大大”的敏锐性,狠抓工作落实,以思想、行动和措施上的“万无一失”最大限度避免“一失万无”,以平安无虞的环境赢得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安全基础不牢,发展的大厦就会地动山摇。改革进程中,“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才能笃定前行、行稳致远。发展和安全互为条件、相互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先立后破”,这是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方法论。先立后破、谋定而动,既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才能始终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既抓牢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又办好保证国家安全这个“头等大事”,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我们定能无惧风雨、闯关夺隘,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不断谱写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