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实施方案.docx
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为切实做好我校学生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快乐、适性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无法按时接送孩子的难题,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潍坊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小学生放学后延时看管服务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订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做好小学生放学后延时看管服务工作,是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是教育机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是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服务群众实际需求的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也是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节省托管、补习费用,真正落实学生减负政策的需要。以服务好家长、学生为宗旨。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等方面资源,着力破解学校放学后、家长下班前学校学生无人看管的社会性难题。二'总体目标1 .让每位家长放心。满足家长合理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不断提升我校公信力。2 .对每位学生负责。以“放学后延时服务”为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享受幸福、健康成长。三、基本原则1 .家长自愿,公益服务。放学后延时服务需求,以学生家长和学生自愿报名为主,学生家长如有需求必须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核通过并签订延时看管服务安全责任书后方可参与。坚持公益服务,切实解决家长后顾之忧。2 .学校主导,确保安全。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发挥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学校要保证场地的安全、活动的安全,保证学生安全离校、安全回家。3 .集中看管,课业减负。以集中看管照顾这一基本需求为主。积极开展德育、文体活动、科技制作、社会实践等项目,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切实做到“三个不”,即不上课、不集中辅导、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4 .做好结合,提高效益。学校要将课后延时服务与“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学生课业减负”相结合,与“四点半学校”、志愿服务、“家委会进校园”等互为补充,与体育比赛、艺术实践、科技创新及各类社团活动有机融合,进一步提高育人水平。四、组织机构为确保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能够扎实有效开展,成立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五、服务内容:五、服务范围1 .服务对象:服务对象为全体在校学生。2 .服务主体:本校教师。3 .服务时间:2020年上学期延时服务时间为开学后第一个工作日至暑假前。具体时间为:学校工作日下午放学后,延至18:00o4 .服务场所:各班教室。5 .服务内容:鉴于目前的疫情,为完善线上线下教学的差距,本学期以学科辅导为主,设置语文阅读、趣味数学、英语天地等。6 .服务流程。调查摸底一家长申请一学校审核。(1)调查摸底。学校通过家长会、家委会、公众号等各种渠道向家长宣传上级有关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通知精神。各年级主任对家长下班晚、无法及时接学生放学的学生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做好登记。(2)家长申请。家长和学生有意愿参加延时看管服务的,要由家长书面向学校申请。(3)学校审核。学校根据家长的申请进行审核,认为属实后与家长签订延时看管服务安全责任书,明确看护的时间、形式、管理要求,双方权利和义务等。对具备条件按时离校的,要在规定时间放学。六、保障措施1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学校成立校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充分认识放学后延时看管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惠民服务事项。各班主任及值班教师要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切实将放学后延时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组织好,服务好,真正让延时服务成为学校的实事工程。2 .一岗双责,确保安全。学校制定值班表,合理安排教师轮流值班,在楼道维持秩序,严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延时服务期间有良好的纪律和学生人身安全;落实班主任负责制,班主任要做好延时服务记录,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救助并通知学生监护人。离校时,任课教师必须亲自与学生家长做好交接,让学生安全回家。3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及时对延时服务情况进行总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宣传在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积极营造强有力的舆论氛围,引领教师、家长和社会“对延时服务的社会意义形成理解与支持”。4 .规范管理,不越红线。一是坚持“家长自愿、公益服务”原则,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二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不得将看管服务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不得进行集体补课或举办各种兴趣班。三是不得与社会机构合作进行有偿服务。四是不得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5 .健全制度,有章可循。学校建立健全放学后延时看管服务工作相关制度,包括学生看管申报审批制度、家校衔接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志愿服务制度、检查考核制度、安全管理制度、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以及学生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延时看管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序进行,安全可靠。6 .加强激励,完善考评。学校要结合实际,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推进以教师志愿者为主导,家长志愿者、社会志愿者、社会公益组织等参与的多元化校内延时看管服务。把延时看管服务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与学校立德树人、课程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延时看管服务工作记入教师工作量,将此项工资积极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范畴,并在师德考核、职称评定、评优树先等方面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