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胃肠道术后静脉输液规范管理中的应用.docx
-
资源ID:1327211
资源大小:8.57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胃肠道术后静脉输液规范管理中的应用.docx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胃肠道术后静脉输液规范管理中的应用静脉输液治疗的不合理使用,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增加了不必要的医疗成本。国家卫生健康委连续4年将“降低静脉输液率”作为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在我国,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胃肠道手术后需要禁食,几乎所有患者都需要从静脉输入药物,补充能量和营养。为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号召,降低静脉输液率,绵阳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运用PDCA方法,进行了质量改善。一、基于多学科协作团队的PDCA改进由胃肠外科主任、医生、护士长、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药师、麻醉师、康复治疗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等组成多学科协作团队。(1)计划阶段。调取既往科室静脉输液数据,召开头脑风暴会议,从医生、患者、制度3方面分析讨论输液率高及输液量大的原因。(2)执行阶段。制订胃肠道手术患者药物使用规范。结合药物说明书,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输液”原则,制订胃肠道手术患者药物使用规范,将镇痛、化痰药物全部改为口服、肌注或雾化,停止静脉使用中成药。静脉输液知识培训与宣教。培训内容上,集中组织全科人员学习静脉输液和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并组织护士学习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等。培训方式上,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患者宣教方面,制作合理用药宣传知识在智慧病房床头屏循环播放。多学科协作的实施。团队成员联合查房,针对患者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医师掌握用药指征,规范下达医嘱,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严格执行医嘱,按时、按量给药,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采取集束化措施预防感染;麻醉师做好精准麻醉,提供最佳手术条件,实施最佳镇痛措施;康复治疗师驻点科室指导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心肺加速康复训练,无特殊情况术后第一天即指导患者下床活动;药师进行疑难患者的用药指导;营养师进行患者的营养指导,并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心理治疗师针对情绪低落的患者实施心理疏导。(3)检查阶段。护士每日监督,护士长每周及每半月统计,药师每月统计并考核。(4)处理阶段。团队每月对上月执行情况进行讨论总结,针对执行不到位的项目进行根因分析,并制订新的改进措施。二、效果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后,胃肠道术后患者静脉输液率从88.34%降低至82.08%(P<0.05);干预组术后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的药品品种数量、输液袋数、输液总量及抗菌药物使用率和DDDS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输液天数、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较对照组降低(P<0.05);基本杜绝了静脉使用中成药。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