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康复科康复医院 - 牵引治疗基础知识3-13-10.docx

    • 资源ID:1327094       资源大小:17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康复科康复医院 - 牵引治疗基础知识3-13-10.docx

    康复科康复医院-牵引治疗基础知识牵引治疗乃是依据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借助徒手、器械或电动牵引装置,针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促使关节面产生一定分离,使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度牵伸,进而达成复位、固定、减轻神经根压迫、纠正关节畸形等目的的物理治疗手段。一、腰椎牵引定义:运用牵引器械或徒手牵引力对腰椎疾病予以治疗的方法,即为腰椎牵引治疗技术。此技术通过特定的牵引方式,作用于腰椎及其相关组织,旨在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促进腰椎疾病的康复。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在脊柱牵引方面,适用于椎间盘突出、脊柱小关节紊乱、颈背痛、腰背痛以及腰腿痛等病症。这些疾病往往伴随着脊柱结构的改变或软组织的紧张,牵引能够有效调整脊柱关节位置,减轻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缓解疼痛症状。对于四肢牵引而言,适用于四肢关节挛缩、四肢关节骨折且无法或不适宜进行手术复位的患者。通过牵引,可以逐步拉伸挛缩的关节,促进骨折部位的复位与愈合,恢复关节的活动功能。禁忌证: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破裂型)患者,由于椎间盘结构严重受损,牵引可能导致病情恶化;腰脊柱结核和肿瘤患者,牵引可能引发病灶扩散,加重病情滑端!关节结核、马尾肿瘤、严重椎管狭窄症、急性化脓性脊柱炎等病症,牵引均可能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骼强度减弱,牵引易引发骨折;孕妇进行牵引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腰脊柱畸形患者,牵引效果难以保证且可能加重畸形;患有较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牵引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心脏负担加重或出血风险增加。此外,对于后纵韧带骨化和突出椎间盘的骨化以及髓核摘除术后的患者,都应谨慎使用牵引治疗,以免引发不必要的损伤或并发症。设备与用具:主要包括腰椎牵引床(涵盖手摇式、电动式、三维快速式等多种类型)、牵引架,在徒手牵引时则需要配备必要的绑带等工具。不同类型的牵引床具备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治疗需求进行选择。例如,电动式牵引床操作便捷、牵引力精准;三维快速式牵引床能够实现多方位的牵引调节,更有效地针对复杂的腰椎病变。操作方法与步骤:依据牵引力和牵引作用时间的差异,可将腰椎牵引分为慢速牵引和快速牵引两种方式。慢速牵引:根据牵引力作用时间的不同,又可细分为持续牵引和间歇牵弓I。患者取仰卧位,上身借助肩部固定带予以固定,腰椎牵引带妥善捆绑于腰部,下肢可保持伸直位或双膝屈曲位。这样的体位设置能够确保牵引力量均匀地作用于腰椎部位,避免因体位不当而影响牵引效果或导致身体不适。牵引的初始重量通常不低于自身体重的60%,一般可设定在体重的60%-80%之间,例如对于体重为50kg的患者,初始牵引重量可为30-40kgo在牵引过程中,当观察到牵引开始起效后,可逐渐增加重量,通常每3-5天增加2-4kg,直至达到患者能够耐受的重量。这种循序渐进的增重方式,既能保证牵引效果的逐步提升,又能避免因牵引重量增加过快而引发患者不适或损伤。每次牵引的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进行1次,以10-14次作为1个疗程。在牵引过程中,患者需保持放松状态,以便牵引力量能够充分作用于腰椎组织,促进病变部位的恢复。快速牵引:又称多方位牵引、三维多功能牵引。其显著特点是牵引力在03000N范围内呈现变量特性,该变量大小取决于被牵引者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的拮抗力。这一特性使得无论患者性别、身体强弱如何,均能够达到预期的牵引距离,有效避免了牵引过度或牵引不足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了牵引治疗的精准性与有效性。患者俯卧于牵引床上,上身和腰臀部分别通过胸腹板和腰臀板进行固定,随后将身体上部和下部的固定绑带收紧,并依据输入的牵引、屈曲和左右旋转角度参数对牵引床进行精确调整。这样的固定与调整方式能够确保在牵引过程中,患者的身体保持稳定,牵引力量能够精准地作用于病变部位,同时实现多方位的牵引效果,更全面地调整腰椎关节的位置与周围软组织的状态。当调整完毕后,操作者站立于患侧,双拇指叠压于患部棘突或椎旁压痛点上,右脚脚踏牵引床控制开关。待患者呼气时,瞬间踩踏脚下的控制开关,与此同时,操作者拇指同时用力下压,完成一次组合牵引。这种在患者呼气时进行牵引操作的方式,能够利用呼气时胸腔压力的变化,减少牵引过程中对身体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牵引效果。依据患者的反应,可再行1-3次的重复牵引操作,即完成一次牵引过程。在每次重复牵引时,操作者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与病情变化,灵活调整牵引的力度与次数。牵引结束后,使用腰围固定带对腰臀部进行固定。快速牵引一般1周重复1次,总次数不超过3次。腰围固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腰椎的稳定性,限制腰椎的过度活动,为腰椎组织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但不宜长时间使用,以免导致腰部废用性肌萎缩,进而引起腰椎不稳。注意事项:腰椎牵引治疗不能孤立进行,除了精准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外,还需注重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有机结合。例如,合理运用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积极开展肌力训练,有助于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提高腰椎的稳定性;同时,指导患者维持正确的姿势,无论是站立、坐立还是行走,都能够减少腰椎的压力,预防病情复发。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才能切实维持牵引效果,实现最佳的治疗成效。在慢速牵引过程中,如果经过2-3次牵引后,患者的症状未见改善或者反而加重,此时应果断停止牵引治疗。重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深入的评定,仔细分析可能导致治疗无效或病情加重的原因,如牵引参数设置不合理、患者存在其他未被发现的合并症等。根据评定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或者改换为其他适宜的治疗方法,以避免延误患者的病情。慢速牵引结束后,松开骨盆带时应缓慢进行,切不可操之过急。因为在牵引过程中,腹部压力处于相对较高的状态,若突然松开骨盆带,腹部压力会迅速降低,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心慌等不适症状。松开骨盆带后,应让患者仰卧休息数分钟,使身体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压力变化,待身体状态平稳后,再缓慢站起来,确保患者的安全与舒适。快速牵引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3-5天,休息时可选择仰卧位或侧卧位。在此期间,患者应尽量减少腰部的活动,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便腰部组织能够充分恢复。同时,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无疼痛加剧、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等异常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若快速牵引1次后1周内病情无改善,原则上不应再进行第二次牵引。此时应重新评估患者的病情,深入分析牵引治疗无效的原因,考虑选择其他更为合适的治疗方法,如物理因子治疗、手术治疗等,以寻求更有效的治疗途径,促进患者的康复。腰围固定在腰椎牵引治疗后的康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增加腰椎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腰椎的活动度,为受损的腰椎组织提供良好的修复环境,有利于病情的好转。然而,腰围固定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宜超过20天。长期使用腰围固定会导致腰部肌肉因缺乏锻炼而出现废用性肌萎缩,进而削弱腰部肌肉对腰椎的支撑与保护作用,引起腰椎不稳。因此,在使用腰围固定期间,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适时指导患者进行腰部肌肉的康复训练,以维持腰部肌肉的力量与功能。对于处于恢复期的患者,每天应进行正确的腰部肌肉训练。例如,可进行仰卧位的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俯卧位的飞燕式等训练动作。这些训练能够有效增加腰部肌力,加强腰椎的稳定性,预防腰椎疾病的复发。在训练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与耐受程度,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与难度,确保训练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二、颈椎牵引定义:应用牵引器械或徒手牵引力治疗颈椎疾病的方法,称为颈椎牵引治疗技术。通过对颈椎施加适当的牵引力,可有效缓解颈椎疼痛、改善颈椎关节活动度、减轻神经根受压等症状,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此类颈椎病常因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骨质增生等原因,导致神经根受压,引起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颈椎牵引能够拉开椎间隙,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疼痛与麻木。颈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牵引可改善颈部肌肉紧张状态,减轻疼痛。症状较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牵引有助于调整颈椎关节位置,改善椎动脉供血和交感神经功能。寰枢椎半脱位无手术指征者,通过牵引可促使寰枢椎复位。斜方肌筋膜炎急性发作期,牵引能够放松颈部肌肉,减轻炎症反应。禁忌证:年迈体弱、全身状态不佳者,身体可能无法耐受牵引治疗过程中的应激反应;有脊髓受压症状的颈椎病,牵引可能加重脊髓损伤;颈椎骨质有破坏者,如怀疑有结核、肿瘤等骨质破坏和严重骨质疏松症的患者,牵引可能导致骨折或病情恶化;颈椎骨折脱位者,牵引需在严格的医疗监护下进行,否则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心肺功能差及精神不正常者,可能无法配合牵引治疗,且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意外情况。设备与用具:主要包括颈椎牵引椅、简易牵引带和牵引支架。颈椎牵引椅能够为患者提供舒适、稳定的坐位牵引环境,便于调整牵引角度与重量。简易牵引带可根据患者颈部形状进行适当调整,确保牵引力量均匀分布于颈部。牵引支架则用于支撑和固定牵引设备,保证牵引过程的安全与稳定。操作方法与步骤:颈椎病的牵引方式一般以坐位牵引为主,仰卧位牵引则适用于寰枢椎半脱位或颈椎骨折的患者。体位:通常采用坐位牵引,患者坐在颈椎牵引椅上,牵引带分别妥善托住下颌和后枕部。在佩戴牵引带时,需注意调整牵引带的位置与松紧度,确保牵引带既不会过紧导致患者不适或压迫颈部血管、神经,也不会过松而影响牵引效果。角度:应根据颈椎病变部位及颈椎曲度来选择合适的牵引角度,可采取中立位、前屈位或后伸位,其中中立位和前屈位较为常用。在实际应用中,需依据颈椎病的类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及其病变的节段来精准决定牵引的前屈角度。上位颈椎疾患多采用中立位牵引,下位颈椎疾患则常采用前屈位牵引,前屈角度一般在10。-30。之间。对于推动脉型和较轻的脊髓型颈椎病,通常采用中立位牵引,以避免因角度不当而影响椎动脉供血或加重脊髓压迫。时间:颈椎牵引的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若牵引时间过短,无法充分发挥牵引的力学效果,难以达到缓解症状、调整颈椎结构的目的;若牵引时间过长,则容易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头痛、头麻、下颌关节疼痛、心悸、胸闷、恶心等。一般而言,牵引重量越大,牵引时间应相应缩短。对于带有间歇牵引功能的牵引设备,由于其在牵引过程中有间歇放松的时段,可适当延长牵引时间,但一般也不宜超过40分钟。治疗通常每日进行1-2次,以10-14次作为1个疗程。重量:一般以体重的8-10%作为起始牵引重量。在牵引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体质及颈部肌肉发达情况逐步增加牵引重量,通常每3-5天增加1kg。若患者症状有所改善,可维持当前重量继续牵引;若症状未见改善,则可适当增加重量,但最大牵引重量一般不宜超过10-12kg,以免因牵引重量过大而对颈椎造成损伤。注意事项:在颈椎牵引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根据患者的感受及时调整体位、重量及时间。在治疗初期,可采用小重量、短时间的牵引方式,让患者逐渐适应牵引治疗。随着患者耐受性的提高和病情的变化,可逐步增加重量和延长时间,但需谨慎操作,确保牵引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坐位牵引结束时,应缓慢解除牵引力,然后小心取下牵引带,避免因突然解除牵引力而导致患者颈部不适或头晕。患者取下牵引带后,不宜立即起身离开,需静坐片刻,待身体适应无牵引状态后,再缓慢站起,防止因体位突然改变而引发头晕、跌倒等意外情况。如果在牵引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或症状加重等异常情况,应立即中止牵引,并迅速进行相应的处理。可让患者平卧休息,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必要时给予吸氧、药物治疗等措施,及时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并对病情进行重新评估,调整治疗方案。六、精神心理康复服务精神心理康复服务旨在帮助患者应对因疾病、创伤或其他因素导致的精神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恢复。通过专业的心理评估,深入

    注意事项

    本文(康复科康复医院 - 牵引治疗基础知识3-13-10.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