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康复机构-运动治疗基础知识3-7-10.docx
-
资源ID:1324958
资源大小:11.6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医疗康复机构-运动治疗基础知识3-7-10.docx
医疗康复机构-运动治疗基础知识第一节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乃是借助各类方法,用以维持与恢复因组织粘连、肌肉痉挛等多种因素所引发的关节功能障碍的运动疗法技术。其训练方法涵盖徒手训练与器械训练两种类型。一、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一)徒手训练定义:患者依靠自身力量或在治疗师辅助之下完成关节运动,以此维持并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手段。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因力学因素致使软组织出现挛缩与粘连、疼痛以及肌痉挛等状况;由神经性疾患导致的关节活动范围缩减与受限;诸如昏迷、完全卧床等无法主动开展活动的情形。禁忌证:各种因素引发的关节不稳定;关节内尚未完全愈合的骨折;关节因急性炎症或外伤而产生的肿胀;骨关节结核以及肿瘤等病症。设备与用具:无需借助专门设备。操作方法与步骤患者选取舒适且放松的体位,确保肢体处于充分松弛状态。依据病情确定运动顺序,按照由近端至远端(例如从肩到肘,髓到膝)的顺序进行,此顺序有利于瘫痪肌肉的恢复;而由远端向近端(如从手到肘,足到膝)的顺序则有助于促进肢体血液与淋巴的回流。对肢体近端予以固定,托住肢体远端,防止出现替代运动。动作执行过程需缓慢、柔和、平稳且富有节律,杜绝冲击性运动与暴力行为。操作需在无痛范畴内开展,活动范围应逐步递增,以免造成损伤。用于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可能会引发酸痛或轻微疼痛,但此疼痛应处于可耐受范围;且不应导致肌肉出现明显的反射性痉挛或训练后持续疼痛现象。起始于单关节训练,随后逐步过渡至多关节训练;不仅要有单方向的运动,还应涵盖多方向的被动活动。倘若患者感觉功能存在异常,应在经验丰富的治疗师引导下完成被动运动。每一动作需重复10至30次,每日进行2至3次。注意事项患者应处于舒适体位接受训练,并尽可能地放松身心,必要时需褪去妨碍治疗的衣物或固定物。训练需在无痛或仅有轻微疼痛且患者能够忍受的范围内进行,严禁使用暴力,以防组织受损。感觉功能存在障碍的患者在进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时,务必在经验丰富的治疗师指导下开展。进行多个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时,可依照从远端朝近端的顺序,逐个关节或者数个关节同时展开训练。在关节活动训练过程中,若配合药物以及理疗等镇痛或热疗措施,能够提升治疗效果。(二)器械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定义:运用专用器械促使关节进行持续较长时间且缓慢的被动运动的训练方式。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关节成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韧带重建术后;滑膜切除术后;各类关节炎、关节挛缩粘连松解术后等状况。禁忌证:正在愈合的组织以及使用抗凝治疗期间,不适宜采用或者需谨慎使用。设备与用具:针对不同关节进行持续被动运动训练时,可选用各关节专用的持续被动运动训练器械,包含用于下肢、上肢乃至手指等外周关节的专门训练设备。操作方法与步骤开始训练时间:术后可即刻启动训练,即便手术部位敷料较为厚重,也应在术后3天内着手进行。肢体放置与固定:将需要训练的肢体放置于训练器械的托架之上,并予以固定。开机设置参数:开启机器,选定活动范围、运动速度以及训练时间。关节活动范围设定:通常在术后即刻多采用20°至30°的短弧范围开展训练;关节活动范围可依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日递增,直至达到最大关节活动范围。运动速度确定:起始阶段运动速度设定为每1至2分钟一个运动周期。训练时间安排:依据不同的程序,所使用的训练时间各异,每次训练时长为1至2小时,也可连续训练更久,具体时长依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加以确定,每日进行1至3次。训练观察与结束操作:训练过程中需密切留意患者的反应以及持续被动运动训练器械的运转状况。训练结束后,关闭机器,移除固定装置,将肢体从训练器械的托架上移开。注意事项术后伤口内若存在引流管,需留意运动时切勿影响引流管的正常工作。若手术切口与肢体长轴相互垂直,早期不宜采用器械被动关节活动训练,以防对伤口愈合造成不良影响。训练过程中若同时运用抗凝治疗,应适度缩减训练时间,避免出现局部血肿现象。训练程序的设定应结合外科手术方式、患者反应以及身体状况进行相应调整。二、主动-助力关节活动训练定义:在外界力量辅助之下,患者主动收缩肌肉以完成的运动或动作。助力可由治疗师、患者健肢、器械、引力或水的浮力予以提供。这种运动往往是从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过渡的形式,其目的在于逐步强化肌力,构建协调动作模式。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肌力低于3级且能够主动运动的患者;因各种缘由导致的关节粘连或肌张力增高从而造成关节活动受限且能够进行主动运动的患者;用于改善心肺功能的有氧训练等情形。禁忌证:骨折内固定不稳定、关节脱位尚未复位、关节处于急性炎症期、骨关节结核以及肿瘤等病症。设备与用具:肩梯、体操棒、滑板、滑轮装置等。操作方法与步骤由治疗师或患者健侧肢体徒手或者借助棍棒、绳索和滑轮等装置辅助患肢进行主动运动,兼具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的双重特性。训练时,助力能够提供顺畅的运动;助力通常施加于运动的起始与末尾阶段,并伴随病情的好转而逐渐减少。训练过程应以患者主动用力为主,并全力以赴;在任何时刻均仅给予完成动作所需的最小助力,防止助力替代主动用力。关节的各个方向应依次进行运动。每一动作需重复10至30次,每日进行2至3次。注意事项治疗师应向患者详细阐释动作要领,使患者明晰训练的作用与意义,从而密切配合。训练时,给予有力的语言鼓励,以此增强训练成效。对于骨折尚未愈合等情况应给予充分的支撑与保护。尽可能选取适宜的助力,多施加于运动的起始与末尾阶段,以激励患者主动用力为主,伴随治疗进程逐步减少助力的辅助。训练强度由低至高逐步递增,训练时间逐渐延长,训练频率逐渐增多,依据患者的疲劳程度对运动量予以调节。三、主动运动定义:患者主动用力收缩肌肉以完成的关节运动或动作,旨在维持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肌力3级及以上且能够主动运动的患者;需要改善心肺、神经协调功能的患者等。禁忌证:骨折尚未完全愈合、关节处于急性炎症期、关节脱位尚未复位、骨关节结核以及肿瘤等患者。设备与用具:徒手、各类关节活动器具与设备。操作方法与步骤依据患者实际情况抉择进行单关节或多关节、单方向或多方向的运动;依照病情选定体位,如卧位、坐位、跪位、站位和悬挂位等。在康复医师或治疗师的指导下由患者自行完成所需的关节活动;必要时,治疗师的手可放置于患者需要辅助或指导的部位。主动运动时动作应平稳缓慢,尽可能达到最大幅度,用力至引发轻度疼痛视为最大限度。关节的各个方向应依次进行运动。每一动作需重复10至30次,每日进行2至3次。注意事项训练前向患者阐明治疗的目的与动作要领,以获取患者的配合O对于骨折尚未愈合等情况应给予充分的支撑与保护。主动活动时应尽可能实现最大关节活动范围,用力至引发轻微疼痛视为极限。必要时可结合肌肉抗阻练习。训练过程中动作需平缓、柔和、有节律地重复多次,尽可能在达到最大活动范围后维持数秒。针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主动运动时,早期以闭链主动活动为主,恢复期后则以开链和闭链运动交替开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