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预习及拓展学习资料.docx
暮江吟预习清单一、作者及背景了解作者: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记录下他的生平、字号、文学流派以及他的一些著名诗作。知晓背景:了解暮江吟这首诗创作的时间、地点及当时的情景,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大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注意“瑟Cse)”“铺(PU)”等字的读音。读出节奏:根据诗句的意思,划分朗读节奏,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三、理解字词注释理解: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如“残阳”“瑟瑟”“可怜”等。查阅词典:对于注释中仍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古汉语词典,加深理解。四、思考问题画面想象:读诗时,在脑海中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思考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情感体会:初步体会诗人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想要表达的情感。拓展知识点一、文学常识乐府诗:“暮江吟”中的“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属于乐府诗体。乐府诗原是合乐的歌词,可传唱,形式自由,内容丰富,多反映社会生活。白居易的文学成就: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二、古代计时诗中的“九月初三夜”涉及古代计时。在古代,农历九月已进入秋季。古人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此外,对于日期,古人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农历等方式记录。三、相关诗作对比可对比白居易另一首描写傍晚景色的诗晚望。晚望中“江城寒角动,沙洲夕鸟还”描绘了傍晚江城号角声起,沙洲上鸟儿归巢的画面;而暮江吟则侧重于描写傍晚江面绚丽的色彩。通过对比,能更深入体会诗人不同诗作的风格和情感表达。课文要点梳理一、诗句意思.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二、景物描写诗中描写了残阳、江水、露珠、弯月等景物。前两句写傍晚江上的景色,后两句写夜晚的景色,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江暮景图。三、情感主旨诗人通过对暮江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江边美景的由衷赞美。问题探究“铺”字的妙处:“一道残阳铺水中”,诗人为什么用“铺”而不用“照”“射”等字?“铺”字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因为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光线几乎是贴着江面照射过来的,给人以舒缓、轻柔的感觉,而“照”“射”等字则显得过于强烈,不能体现这种意境。色彩描写的作用:诗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对江水色彩的描写有何作用?通过对江水一半碧绿一半鲜红的色彩描绘,不仅生动地展现了傍晚时分江面在夕阳映照下独特的景象,还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艺术感染力。诗人情感的具体体现: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具体看出诗人对暮江景色的喜爱之情?”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怜”一词,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夜晚的喜爱和怜惜。而对残阳、江水、露珠、弯月等景物细致入微且充满美感的描写,也侧面体现了诗人对暮江景色的由衷赞美与喜爱。对点训练暮江吟的作者是代诗人,字,号O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J”。残阳(Cdnehdn)瑟瑟(SBShB)可怜(Iidnnidn)真珠(zhenzheng)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1)残阳:(2)瑟瑟:(3)可怜:(4)真珠:写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思。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A.早晨B.中午C.傍晚到夜晚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九月初三的夜晚天气寒冷,让人觉得可怜。B.九月初三的夜晚景色美丽,令人喜爱。C.诗人看到江边的景色,想起了可怜的人。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把比作o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默写暮江吟。请你再写出一首白居易的诗,并默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