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家访工作制度.docx
中学教师家访工作制度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家访是畅通家校联系渠道,增进教师与家长单独情感沟通交流的机会,可以实现真正意义的协同育人。根据密山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家访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密山市第三中学家访工作制度。一、加强制度建设。我校把做好家访工作作为开展家校协作、密切家校联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家访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常态化定期做好学生家访工作。切实加强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制度,定期开展好家长会、教育教学开放月、家长接待日等相关活动O确保定期与家长联系、与学生谈心谈话,及时了解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掌握学生在学习、生活、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状态和思想动态。建立教师家访档案和学生“一生一策”心理成长档案,持续开展疏导和精准帮扶,及时化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难题。二、家访工作具体要求(一)确保高度重视。学校和教师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全面掌握并向家长及时沟通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情绪、学业状况、行为表现和身心发展等情况,同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有关情况,与家长协商共同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手段等,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增进与学生、家长的情感交流。1、学校领导带头开展家访,班主任每学年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1次上门家访活动,科任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开展家访。2、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全面掌握并向家长及时沟通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情绪、学业状况、行为表现和身心发展等情况,同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有关情况。积极创新日常沟通途径,通过电话、微信、网络等方式,保持学校与家庭的常态化密切联系,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日常表现。3、做好常态化家访工作的同时,针对单亲留守、有思想波动、有心理变化、有风险行为等特殊群体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灵活多样的反复家访工作。必要时校级领导、中层领导、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全员参与。对于出现的突发情况,要在第一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与家庭取得联系。学生患病或事假,缺席3天以上,班主任要及时了解情况;学生无故迟到、旷课,要及时向家长了解原因,通报情况,共同进行教育;学生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或品行不端,及时与家长联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教育;单亲、留守、随班就读、其他特殊群体学生,班主任要定期进行家访,学校要开展分层次、差异化、精准化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服务。对于学生家庭发生重大或不幸事件,要及时做好安抚工作。(二)确保全员参与。认真落实家访制度,明确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具体要求。建立以学校领导干部和班主任为主、全员参与的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三)强化培训指导。坚持无准备不家访的原则,家访前要针对家访对象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明确家访的目的。针对学生、家长及家庭的实际情况事先做好预判。定期组织对参与家访的领导和教师进行培训指导,明确家访的目的和意义,坚决杜绝把家访搞成了“上门告状”“上门控诉”“上门指责”,要最大限度地征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对于极特殊情况要通过村居委会、社区街道、乡镇政府等部门配合开展,确保家访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