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教案.docx
尼日利亚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尼日利亚的地理位置,说出其首都,描述主要地形、气候特点,了解丰富的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概况,掌握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地图、分析图表、小组讨论等活动,提升获取地理信息、归纳总结及合作探究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认识到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激发探索世界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L教学重点:尼日利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分布特点及经济发展模式。4 .教学难点:理解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尼日利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可持续发展策略。三、教学方法L讲授法:系统讲解基础知识,如地理位置、国家概况等,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5 .地图演示法:运用地图直观展示尼日利亚的地理方位、地形起伏、气候分布等,化抽象为具体。6 .小组讨论法:针对人口、经济等复杂问题组织小组讨论,激发思维碰撞,培养合作精神。7 .案例分析法:引入尼日利亚石油开发、农业发展等实际案例,深入剖析原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展示非洲地图,提问学生哪个国家看起来面积较大且在人口方面可能有突出表现,引导学生观察、猜测,引出尼日利亚。呈现一些尼日利亚热闹集市、拥挤城市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这个非洲人口大国的探索欲。2 .知识新授(30分钟)地理位置:在世界地图、非洲地图上,用不同颜色标识尼日利亚的经纬范围(约北纬4°至14°,东经3°至15°),指出其海陆位置一一西临大西洋几内亚湾,周边邻国情况,强调其作为西非国家的重要地缘意义,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标记关键信息。自然环境:结合地形图,讲解尼日利亚地形以高原为主,有北高南低的地势特征,如乔斯高原等;气候方面,依据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南部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植被茂密),北部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影响农牧业),举例说明不同气候区的典型景观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差异,像雨林区的橡胶种植、草原区的游牧活动。资源禀赋:展示石油开采、矿产分布等图片与资料,说明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石油生产国和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国,石油资源集中在尼日尔河三角洲等地,还有锡、铁等矿产,探讨资源对国家经济起步的关键支撑,组织学生思考单一资源型经济的隐患。人口概况:给出人口增长曲线、人口密度图,分析尼日利亚人口快速增长趋势,当前约2亿多人口,人口分布不均,南部沿海、尼日尔河沿岸人口密集(因气候适宜、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北部相对稀疏,对比城乡人口数据,认识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问题。经济发展:讲解农业方面,传统的可可、棕桐等热带作物种植历史悠久,是重要出口农产品,但面临技术落后、国际价格波动困境;工业上,石油工业占主导,炼油、化工逐步发展,存在产业结构单一、附加值低问题,以拉各斯等城市为例,探讨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及带来的基础设施、就业压力。3 .小组活动(15分钟)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尼日利亚的经济规划师,如何利用本国资源,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增长,同时平衡人口与环境关系?”将学生分组,每组围绕问题从农业升级、工业多元化、人口合理安置、生态保护等角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组推选代表汇报,全班交流互评。4 .课堂总结(10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尼日利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人口、经济各方面要点,以思维导图形式在黑板呈现知识关联,如自然环境如何制约人口分布,又怎样影响经济布局,强调人地协调对尼日利亚未来发展的核心意义。5 .课堂练习(5分钟)布置几道选择题、简答题,如“尼日利亚石油主要分布在以下哪个区域”“简述其热带草原气候对农业的不利影响”等,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学生作答后简单点评讲解。五、教学资源1 .教材、地图册:晋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提供知识体系蓝本,配套地图册有精准地理信息。2 .多媒体课件:含高清地图、景观图片、动态演示视频(如气候形成动画)、统计图表,增强视觉冲击,辅助讲解。3 .网络资源:课前教师筛选权威网站资料供备课拓展,课后引导学生自主查阅,如世界银行关于尼日利亚发展报告。六、教学反思教学中,地图演示与小组讨论激发了学生兴趣,多数学生能融入课堂积极思考,但仍存在不足。部分学生对自然环境影响经济、人口的深层次逻辑理解慢,后续需多引入实例细化讲解;小组讨论时,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应优化分组,提前明确分工,让每个学生都有任务驱动;课堂练习反馈出学生对知识细节易错,如资源分布地点混淆,要强化重点知识的反复记忆与针对性练习,提升教学效果,确保学生扎实掌握尼日利亚地理特征背后的人地关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