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食堂管理服务规范标准.docx
中小学食堂管理服务规范标准一、范围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等职业学校、基础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食堂管理。幼儿园可参照本规定执行。不能提供餐饮食品制作的中小学可参考本文件选择、要求和监管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二、规范性引用文件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85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GB1493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GB17051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929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3165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GB/T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GB/T273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餐饮业要求JGJ64饮食建筑设计标准CJ94饮用净水水质标准WS/T554学生餐营养指南三、术语和定义为确保使用者对本标准条款的精准理解和使用,本标准给出了12个术语和定义;分别来自于法律、规定、标准、办法和标准工作组自定义:3.1 学校食堂schoolcanteen指学校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就餐服务,具有相对独立的原料存放、食品加工制作、食品供应及就餐空间的特定餐饮服务提供者。一般具有饮食品种多样、就餐人群固定、供餐时间集中等特点。3.2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schoolcanteenstaff指食堂中从事食品采购、加工制作、供餐、餐饮具清洗消毒等与餐饮服务有关的工作人员。3.3 带量食谱quantifiedrecipe以餐次为单位,用表格形式提供的含有食物名称、原料种类及数量、供餐时间和烹调方式的一组食物搭配组合的食谱。3.4 学生餐studentmeals由学校食堂或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为在校学生提供的早餐、午餐或晚餐。3.5 食品安全food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3.6 集体用餐配送单位groupmealdistributionunits具备餐饮生产资质,能满足中小学订购要求集中加工、分送食品但不提供就餐场所的食品经营者。3.7 分餐separatemeals在用餐过程中,实现餐具、菜(饮)品等的不交叉、无混用的用餐方式。3.8 学生营养餐nutritiousmealforstudents指以保证学生生长发育和健康为目的,餐饮生产单位根据平衡膳食的要求,向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符合营养标准的色、香、味俱佳的餐食。3.9 食育foodeducation对国民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和教育。3.10 高危易腐食品highriskperishablefood指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通常酸碱度(PH)大于4.6目水分活度(AW)大于085,常温下容易腐败变质的食品。3.11 委托经营entrustedoperation学校向专业餐饮服务企业购买管理、用工服务的一种经营模式。3.12 食品浪费foodwaste指对可安全食用或者饮用的食品未能按照其功能目的合理利用,包括废弃、因不合理利用导致食品数量减少或者质量下降等。四、标准主要内容(一)明确了中小学食堂必须建立的制度体系标准明示了食堂生产与食品安全相关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制度、监督检查相关制度。实践证明:这些制度在中小学食堂的实施可确保食堂安全高效可持续运行,各项制度的建立,缺一不可。5.3.1 生产与食品安全制度:岗位责任制度、食堂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燃气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场所及设备设施维护制度、食堂卫生管理制度、备餐服务规范、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制度、库房管理制度、食品添加剂使用制度、营养健康管理制度、食堂餐具用具清洗消毒制度、食品留样管理制度、食堂标识管理制度、餐厨废弃物处置制度、食堂油烟净化管理制度、节能降耗管理制度、学生就餐管理制度、分餐管理制度、集中用餐陪餐制度、食品安全追溯制度;5.3.2 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应包括但不限于: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从业人员晨检制度、学习培训制度、考勤管理制度、考核奖惩制度、薪酬管理制度、社会保险制度;5.3.3 监督管理制度应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财务及资产管理制度、成本核算与管理制度、食材供应链管理制度、从业人员服务规范、供餐质量管理制度、带量食谱实施规范、营养健康管理规定、集中用餐信息公开制度、投诉处理制度、日常监管制度、校外供餐管理制度。(二)规范了从业人员配备要求6.1.5 应设置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和营养健康管理员;6.1.6 学校食堂用餐人数在500人以上(幼儿园食堂用餐人数在300人以上)的应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总监。6.2配备要求中小学食堂从业人员配备要求如下:用餐人数在200人以内的,食堂从业人员应不少于34人;用餐人数在200人以上且只供应午餐的,每增加100人应增加1名食堂从业人员;用餐人数在200人以上,一天供应三餐的,每增加60人应增加1名食堂从业人员。(三)对厨房面积给出了专业、科学、精确的规定本标准针对不同就餐人数规模的学校食堂,在科学规定师生人均食堂建筑面积的基础上,重点对食堂后厨面积结合办伙实际需求进行了专业化标准规定,找到了不同规模食堂保障食堂安全办伙与资源优化利用之间的平衡。7.1.3学校食堂建筑面积应达到2L0m2人,其中,厨房面积要求如下:a)100人以下用餐规模的厨房面积应80m2;b)100100O人用餐规模的厨房面积应之03m2人X人数+50m2;c)100O人以上用餐规模的厨房面积应S2m2人X人数+15Om2。714对于学校食堂建设面积受限的,可以通过教室用餐、餐厅错峰用餐等方式降低食堂餐厅人均面积。(四)突出了现场管理法和质量体系在食堂管理中的极端重要性8.1.2 学校食堂应实施科学的现场管理方法,如8S管理、五常法管理、4D'管理、'6T''管理等。8.1.3 学校食堂宜建立和实施科学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IS022000sHACCP体系,体系范围应包括所涉及的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和场所,体系宜通过IS022000或HACCP体系认证并在有效期内。(五)明确界定了学校食堂及校外配餐的餐饮成本构成现实中,中小学食堂成本构成很不规范,各行其是,导致公益性体现差异明显,食材入口率大不相同,难以衡量和评价。据此,本标准给出了既符合政策精神又符合学校实际的成本统一规定标准。82L3学校食堂伙食成本由主辅原材料购置费、水电燃料费、低值易耗品购置费和非财政支出的食堂用工费以及按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险等组成。用餐人数少于200人的小规模学校食堂水电、燃料等费用可由学校公用经费支出。8.1.4 .4学校应按照属地教育主管部门的财务管理规定将食堂相关费用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开支范围,降低食堂运行成本,保证食堂饭菜质量。食堂月结余款专项用于改善学生伙食,不应用于非食堂经营服务支出。8.1.5 .5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食堂,应确保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全额用于为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该部分膳食成本均为食材成本,不应包括水、电、燃气成本和人工费等成本),补助学生用餐,并应设立专门台账,明细核算;食堂的水、电、B爰、燃气等日常运行经费应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开支。1424集体用餐配送的食品成本由主辅原材料购置费、水电燃料费、人员经费、运输费、低值易耗品费、卫生劳保费、培训费、办公费、设备购置费、维修费及税费等组成,其价格由学校、膳食管理委员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具体商定并予以公示。(六)强调监督与检查是办好食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9.10.1 膳食管理委员会应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学生就餐满意率调查,就餐满意率应达80%以上,并将调查结果公开。9.10.2 应加强食堂生产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清洗消毒、服务标准、员工上岗、饭菜质量、营养标识和潜在风险的自查自纠工作,制定检查内容,确定检查标准,并组织实施。9.10.5 应加强对校外供餐的监督管理,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等网络视频方式,对供餐企业食品加工、贮存、配送等环节实施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隐患。(七)突显了食育的强大功能作用将食育内容纳入本标准体系,通过标准的实施、引领作用,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讲究卫生、文明用餐、科学饮食的良好习惯,营造健康向上的饮食文化和就餐环境,引导学生崇尚劳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1.2.1 学校应对学生开展食育,教育内容包含食物认知、食物营养成分、合理膳食、食品安全、传统饮食文化、饮食民俗、用餐礼仪、珍惜食物、反对浪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11.2.2 学校应加强食堂文化建设,建立用餐管理制度,营造卫生、整洁、文明、温馨、舒适的就餐环境,在食堂醒目位置张贴厉行节约、合理膳食、文明用餐、安静就餐、讲究卫生、爱惜粮食、反食品浪费等宣传品,努力打造健康向上的饮食文化。1123学校应制定、实施防止食品浪费措施,持续推进光盘行动和节粮行动,教育学生养成不留剩饭剩菜习惯,培养学生节约粮食意识,营造良好的反食品浪费氛围。1124学校应开展厨余垃圾分类,设立分类垃圾桶及分类投放指引;教育学生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11.2.5 通过学生对食育的践行,形成健康、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素养,做到营养均衡、吃动平衡。(八)建设智慧食堂标准引领科技化、安全化、高效化办伙智慧食堂建设主要通过信息化、智能化、节约化得以体现,充分运用新理念、新科技、新技术、新材料、新数据办食堂,降低成本、消除隐患、减少人工、提高工效,全面提升食堂办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221利用科技手段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升学校食堂现代化水平,应在食堂各区域安装实时视频监控和自动报警装置,做到安全监控全覆盖、无死角。12.2.2 将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现代食堂管理相结合,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互联网+明厨亮灶视频监管平台,并将相关视频信号接入属地教育部门,实现食品加工操作过程可视化。12.2.3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设立智慧食堂用餐系统,提供智能点餐、智能保温柜、智慧结算台、人脸识别结算、自助称重结算等智慧系统。(九)提出中小学食堂膳食营养要求提出了中小学膳食营养指导标准参考依据和实施的方法及标准。12.2.4 应配备专(兼)职营养专业人员并持证上岗。对食堂从业人员开展营养与健康宣传教育,提高营养认知。11.1.4应根据WS/T554制订学生餐周带量食谱,公示每天(周)的学生餐带量食谱、营养供给量,并标明其能量含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以及钠等营养成分信息。ILL5每餐的配餐计划应符合色、香、味、养、质多样性的要求。每餐供应的食物须包括谷薯杂豆类,蔬菜水果类、水产畜禽蛋类、奶及大豆类等食物中的2类及以上。ILL7早餐、午餐、晚餐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应分别占全天总量的25%30%s35%40%、30%35%°11.1.10 宜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学生膳食营养监测,及时跟踪了解学生营养状况,采取营养健康干预措施,改善学生餐营养质量。(十)规范了对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承担学校配餐的标准化要求对没有办伙条件的学校,只有通过校外配餐方式解决师生就餐问题,而校外配餐通常具有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基于此,将校外配餐的资质要求、管理要求、食材及加工要求、包装要求、配送要求等系统性环节的具体要求纳入本标准体系。1413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应配备能够检验检测食品原料、餐用具、加工制作环境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等限量规定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施设备。14.1.4 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的人员配备应当与食品生产规模相符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