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擂台——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听课记录.docx
科学擂台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听课记录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科学擂台一一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授课教师:XXX教师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教材版本:冀人版二、教学过程记录(一)导入(5分钟)教师在教室前方展示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模型,旁边放着一盆冷水和一个温度计。教师说:“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有一个神奇的东西,这是太阳能热水器J说着,将冷水倒入太阳能热水器模型中,然后把模型放在阳光下。过了一会儿,教师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展示给学生看:“哇,水温升高了!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利用太阳的热量把水变热,是不是很有趣?今天我们就来一场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科学擂台赛。”(二)知识讲解(8分钟)教师开始讲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小朋友们,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有集热器、水箱和连接管道等部分。集热器就像一个大的吸热板,它是黑色的,因为黑色最容易吸收太阳的热量。太阳的热量被集热器吸收后,就会传递给里面的水,水就慢慢变热了,然后热水会上升到水箱里储存起来。”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太阳能热水器示意图,标注出各个部分。教师接着介绍制作材料:“今天我们制作太阳能热水器会用到一些材料,比如黑色卡纸,它就相当于集热器;有一个小塑料盒,这就是我们的水箱;还有一些吸管,用来当作连接管道;另外还有剪刀、胶带等工具J(三)小组讨论与设计(12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套制作材料。教师说:“小朋友们,现在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你们打算怎么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呢?可以先在纸上画一画设计图哦。”学生们在小组内热烈讨论,有的小组说要把黑色卡纸围在塑料盒周围当作集热器,有的小组计划把吸管连接在塑料盒的顶部和侧面,让热水能更好地上升和循环。教师在小组间巡视,倾听学生的讨论,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比如提醒学生注意集热器的面积要尽量大一些,这样吸收的热量才多。(四)制作过程(10分钟)各小组确定设计方案后,开始动手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学生们小心翼翼地用剪刀裁剪黑色卡纸,用胶带把卡纸粘贴在塑料盒上,然后将吸管连接好。有的小组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比如吸管连接不牢固,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鼓励学生相互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室里走动,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对学生的创意和精美细节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如“你们小组把卡纸贴得很平整,这样能更好地吸收热量”“这个吸管的连接方式很有创意”。(五)测试与评价(10分钟)每个小组完成制作后,将自己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放在阳光下。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温度计,让学生测量初始水温并记录下来,然后每隔5分钟测量一次水温,观察水温的变化。测试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先肯定了每个小组的努力和创意,然后引导学生从热水器升温的快慢、制作的美观度、材料的使用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喜欢某个小组的热水器因为它升温快,有的说某个小组的制作很精美,像一个小城堡。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补充,指出每个作品的优点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如某个热水器的集热器角度可以调整得更好,某个热水器的密封性能可以加强等,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相互学习,进一步提高制作和创新能力。(六)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活动过程,包括知识讲解、小组讨论、制作和测试评价等环节。教师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不仅了解了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大家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都非常棒!”学生们开心地分享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和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感受,有的说学会了用简单材料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有的说小组合作很有趣,有的说发现了太阳能的神奇力量。(七)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太阳能热水器,给家长讲解今天学到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并且一起测量一下水温的变化,记录下来。推荐学生观看一部关于太阳能利用的科普小视频,如太阳能的奥秘之旅,下节课和小伙伴们分享自己在视频里看到的有趣的太阳能知识。三、教学评价与建议(一)教学评价优点: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太阳能热水器模型并进行现场演示,成功吸引了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参与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兴趣和热情,为整个教学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讲解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太阳能热水器工作原理和制作材料时,通过黑板示意图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为制作环节奠定了基础。小组讨论与设计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学生们在小组内积极交流,提出了各种富有创意的制作方案。制作过程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注重安全提醒和及时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动手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耐心。测试与评价环节设计合理,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品,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科学素养,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课堂总结和作业布置有助于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加强家校互动,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索和实践。不足:在知识讲解环节,对于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一年级学生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的解释可以更加形象、简单易懂,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制作过程中,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动手能力有限,部分小组可能会出现制作进度较慢或制作不精细的情况。教师在组织制作时对小组制作的指导和时间把控可以进一步加强。(二)教学建议在讲解太阳能热水器工作原理时,可以采用更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将集热器比作一个大的黑色“吸热魔法板”,太阳的热量就像一个个小魔法精灵,黑色的“吸热魔法板”可以把小魔法精灵都吸引过来,然后这些小魔法精灵就会钻进连接的管道里,把管道里的水变成热水,热水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上升到水箱里。通过这样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同时,可以播放一段简单的动画演示,展示太阳能热水器工作时热量的传递和水的循环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一抽象概念。在制作过程前,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制作,将制作步骤分解得更加详细,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制作流程。在小组制作时,教师要更加关注制作进度较慢或遇到困难较多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可以安排一些小助手(如制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协助其他小组,提高整体制作效率。同时,教师要合理把控时间,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制作和测试,又不会使课堂时间过于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