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擂台——创意车模大比拼(三)听课记录.docx
-
资源ID:1316448
资源大小:12.0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科学擂台——创意车模大比拼(三)听课记录.docx
科学擂台创意车模大比拼(三)听课记录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科学擂台一一创意车模大比拼(三)授课教师:XXX教师授课班级:六年级X班授课时间:2024年X月X日二、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小组制作完成的车模,对学生们在上节课的制作成果给予肯定和表扬,说道:“同学们,经过前面的努力,我们都拥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车模。今天,就是检验它们性能的时刻,让我们看看谁的车模能在这场创意车模大比拼中脱颖而出!”通过展示车模和富有激情的话语,迅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一车模性能测试与评比。(二)性能测试标准讲解(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性能测试标准”,开始详细讲解:“我们将从速度、稳定性、续航能力(针对有动力车模)以及创意设计的独特性这几个方面来对车模进行测试和评比J对于速度测试,教师解释:“我们会在一段固定长度的跑道上,测量车模从起点到终点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快。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每个车模将进行三次测试,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速度成绩J同时,教师展示了用于测试的跑道,跑道表面平整,标有清晰的起点、终点线以及刻度标识。在稳定性方面,教师介绍:”车模在行驶过程中不能出现侧翻、偏离跑道等情况。我们会观察车模行驶的直线性,如果车模能够平稳地沿着跑道直线行驶,不出现明显晃动或摇摆,将获得较高的稳定性评分。”教师还提到可以通过在车模上放置一个轻质小球等方式,直观地观察车模行驶时的稳定性,小球晃动越小,说明车模越稳定。关于续航能力,教师说:“对于使用橡皮筋动力或电动机动力且带有电池的车模,我们要测试其在一次动力供给下能够行驶的最远距离。同样,也会进行多次测试,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最后,教师强调创意设计独特性的重要性:”车模在外形、功能或采用的新技术等方面如果有独特的创意,将在这一项中获得额外的加分。比如,采用了特殊的环保材料、具有智能控制功能或者设计了新颖的变形结构等。”(三)车模性能测试(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将车模带到操场的测试场地,按照小组顺序依次进行性能测试。在速度测试中,一名学生负责在起点处释放车模,另一名学生在终点处使用秒表准确记录车模通过终点的时间。每个小组的其他成员则认真观察车模的行驶情况,记录车模在行驶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例如,当第一组的车模在跑道上疾驰而过时,学生们都全神贯注地盯着车模,负责计时的学生精准地按下秒表,记录下时间。在稳定性测试环节,教师在车模顶部放置一个轻质小球,车模启动后,学生们观察小球的晃动情况。有的车模行驶平稳,小球几乎没有晃动;而有的车模则出现了轻微的摇摆,小球也随之晃动,这就影响了其在稳定性方面的得分。对于续航能力测试,橡皮筋动力车模的小组在转动橡皮筋到相同圈数后释放车模,测量其行驶距离;电动机动力车模则在充满电或更换新电池后进行测试,学生们用卷尺仔细测量车模从起点到停止点的距离,并做好记录。在测试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醒学生要严格按照测试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测试结果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各小组学生们都非常认真和专注,对自己小组车模的表现充满期待。(四)数据记录与整理(10分钟)每辆车模测试完成后,各小组将测试数据记录在教师发放的表格中,表格包括车模名称、速度测试成绩(三次测试时间及平均值)、稳定性观察情况、续航能力测试结果以及创意设计亮点等项目。教师在旁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记录数据,如时间的格式、距离的单位等,确保数据的规范性。各小组完成数据记录后,教师将所有小组的数据收集起来,在黑板上绘制了一个简单的数据汇总表,将各小组的数据依次填入。这样,所有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各个车模在不同性能测试方面的表现,方便进行对比和分析。例如,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哪个车模的速度最快,哪个车模的稳定性最好,哪个车模的续航能力最强等。(五)评比与总结(10分钟)教师根据性能测试标准和记录的数据,组织学生进行车模评比。首先,在速度方面,对各小组车模的平均速度进行排名,速度最快的小组获得较高的分数;在稳定性方面,根据观察到的车模行驶情况和小球晃动程度进行评分;续航能力也按照测试结果进行打分;最后,综合考虑创意设计的独特性,给予相应的加分。经过综合评比,评选出了本次创意车模大比拼的一、二、三等奖。教师宣布获奖名单,并邀请获奖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车模,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例如,获得一等奖的小组代表说:“我们在设计车模时,充分考虑了空气动力学原理,将车身设计成流线型,减少了空气阻力,所以车模的速度比较快。同时,我们还采用了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双动力系统,提高了车模的续航能力,并且在车模的外观上设计了独特的变形结构,增加了创意性。”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倾听,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教师对本次创意车模大比拼活动进行总结:“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学会了车模设计和制作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还培养了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这种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六)拓展与延伸(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如“如何进一步提高车模的性能?如果要将车模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需要做哪些改进?”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测试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思考和讨论。学生们积极发言,提出了一些想法,如进一步优化车模的动力系统、改进车轮的材质和结构以提高抓地力和减少摩擦、增加车模的智能控制功能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路况等。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本次创意车模大比拼的心得体会,内容包括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对车模未来发展的展望等,下节课进行交流分享。三、教学评价(一)优点教学目标达成度高:通过系统的性能测试、评比和总结环节,全面检验了学生在车模设计、制作过程中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多方面的培养成果,教学目标明确且达成度高。教学过程严谨有序:从性能测试标准的详细讲解,到车模性能测试的组织实施、数据记录整理、评比总结以及最后的拓展延伸,每个教学环节都设计合理、安排紧凑,教师引导得当,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严谨有序,充分体现了科学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能力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无论是车模的制作、测试还是经验分享,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或参与其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教学评价全面客观: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标准,从速度、稳定性、续航能力和创意设计独特性等方面对车模进行评价,既关注了车模的性能表现,又重视了学生的创新成果,评价全面客观,能够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学习榜样。(二)建议在车模性能测试环节,可以引入一些更先进的测试设备或技术,如使用高精度的电子测速仪代替秒表,提高速度测试的准确性;利用传感器技术来更精确地测量车模的稳定性和续航能力,让学生接触到更前沿的科学测量手段,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在拓展与延伸环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间的进一步合作探究活动,针对提出的拓展性问题,如车模性能改进等,让小组之间共同研究解决方案,然后进行再次展示和交流,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这堂科学擂台一一创意车模大比拼(三)科学课,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车模的性能测试与创新应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方面具有显著成效,是一堂值得借鉴的优秀科学课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