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针灸中级核心要点与真题解析攻略.docx
-
资源ID:1314783
资源大小:37.8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5年针灸中级核心要点与真题解析攻略.docx
考点难点中基1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脾胃运化胆汁分泌、调畅情志、排卵),肝主藏血(防止出血、调整血量);肝为刚脏,主升发。2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血脉,心藏神。3 .脾:脾胃者,仓縻之官,五味出焉;脾主运化(水谷、水液),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脾气主升,脾喜燥恶湿。4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主气,司呼吸;肺主行水,通调水道;肺朝百脉,主治节(治理、调整)。肺为华盖,肺为娇脏,主宣发和肃降。5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藏精(先天+后天),主生长发育,主生殖(天癸);肾主水(蒸腾气化),肾主纳气;肾为封藏之本,水火之灾,主骨生髓。6 .五脏生理特性:五脏在体合:筋脉肉皮骨;其华在:爪面唇毛发;在窍:目舌口鼻耳;在志:怒喜思悲恐;在液:泪汗涎涕唾。7 .胆主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胃主受纳、腐熟水谷(水谷气血之海),主通降。小肠主受盛化物,主分清泌浊。大肠主传导糟粕,主津。膀胱主贮存、排泄尿液。三焦主通行诸气和运行水液,上焦如雾,中焦如混,下焦如渎。脑为髓海,主宰生命活动,主精神意识,主感觉运动。女子胞主月经和孕育胎儿。8 .五脏的关系:心肺:心主血脉和肺主气的关系。心脾: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心肝: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方面。心肾:心肾阴阳之间互相依存(水火既济)。肺脾:气的生成和津液的代谢方面。肺肝:气机调整方面(肺主降肝主升)。肺肾: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肝脾:肝的疏泄对脾的运化功能,及血的生成、贮藏及运行方面。肝肾:血和精之间及阴液之间互相滋生。脾肾:先后天之本的互相增进方面。9 .六腑传化物:饮食入胃,经胃的腐熟和初步消化,下传于小肠,经胆汁排泄,小肠深入消化,泌别清浊,其清者为精微物质,经脾的转输,营养全身;剩余的水液吸取后渗透膀胱,经气化后排出体外;其浊者为糟粕,下达于大肠,经传导于燥化,排出体外。三焦为水谷传化的道路。10 .在心主血脉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心气充沛。11.心主神志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血液。12 .肺主气的功能取决于司呼吸。13 .与肺通调水道关系最亲密的是主宣发与肃降。14 .脾主升清确实切内涵是脾气散精,上归于肺。15 .肝主疏泄的基本生理功能是调畅全身气机。16 .对津液代谢起主宰作用的的脏是肺。17 .与气虚最亲密的脏腑是肺、脾。18 .具有喜润恶燥特性的脏腑是胃。19 .津液输布的重要通道是三焦。20 .脏腑中有主津作用的是大肠。21 .大肠者传导之官,胃者受纳之官,小肠者受盛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三焦者决渎之官,胆者中正之官。22 .人体之精分为先天、后天、脏腑、生殖之精,分藏于五脏,重要藏于肾,功能:繁衍生命、营养周身、化生血液、化生为气、精能化神。23 .人体之气,源于先天之气(元气)、水谷之气、自然界清气。肾为生气之根,脾胃为生气之源,肺为生气之主。功能:推进和调控、温煦与凉润、防御、固摄、中介。元气重要由肾藏的先天之精化生;宗气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结合而积聚于胸中之气;营气重要由水谷精气中的精髓部分化生;卫气为水谷精气之愫疾滑利部分化生。24 .推感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功能活动的气是元气。25 .水谷精微和肾精是血液化生的基础,在脾胃、心、肺、肾的作用下,通过气化而成。血具有濡养和化神的功能。26 .津液以三焦为通道,依托脾气的输布散精、肺气的通调水道、肾气的主水液而蒸腾气化、肝气的疏泄而输布。27 .精气血津液为化神之源,神的功能:调整精气血津液的代谢,调整脏腑的生理功能,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28 .气血的关系:气为血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血能养气,血能载气。29 .精血同源,气能生精,气能摄精,精能化气,精气化神,神驭精气。30 .经脉:十二正经,十二经别(离入出合),奇经八脉,十二经筋(结聚散络)。络脉:十五别络、浮络、孙络。31 .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主胞胎,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为血海,主月经。阴、阳跷脉具有控制眼睑开合及主下肢运动的功能。32 .经络的作用:沟通联络,运送渗灌,感应传导,调整作用。33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易生风动血,易致肿疡,易扰心神;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伤津耗气,暑多夹湿。34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悲则气消,忧则气郁;恐则气下;寒则气收,劳则气耗。35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36 .痰饮致病特点:阻滞气血运行,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心神,致病广泛,变化多端。37 .瘀血的致病特点:易阻滞气机,影响血液运行,影响新血生成,位置固定,病证繁多。38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39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属正治法;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属反治法。40 .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属于因时制宜。41 .“盛则传,虚则受”,则是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内经1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2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月氐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中诊3 .有形实邪闭阻气机所致的疼痛性质是绞痛。4 .情志郁结不舒所致胸痛特点是胸痛走窜。5 .痰热内闭的目态是目睛微定。6 .邪热夹酒毒上壅的舌象是舌紫肿胀。7 .气血两虚的舌象是舌体淡瘦。8 .心脾积热的舌象是吐弄舌。9 .脾肾阳虚的舌象为透明苔。10 .风热表证的舌象是白干苔。11.语言骞涩多属风痰阻络。12 .独语多属心气局限性。13 .咳声如犬吠可见于白喉。14 .咳声终止时如鸡鸣样见于百日咳。15 .唐代此前所称的啰是指呃逆。16 .语言轻迟低微,欲言不能复言者称为夺气。17 .肺气不得宣散,上逆喉间,气道窒塞,呼吸急促成为上气。西医诊断学第一单元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18 .咳声重浊者多属风寒。19 .肾水亏损之咳嗽多体现为夜间咳甚。20 .脾虚之咳嗽,多体现为天亮咳甚。21 .肝胃蕴热的口味是口中泛酸。22 .胃热患者口气为臭秽。23 .邪盛病进时脉象是大。24 .疾脉主阳极阴竭,元阳将脱。25 .脉来缓而时止,止无定数者为结脉。26 .胸痹心痛者脉象多见弦。27 .心烦不寐者脉象多见数。28 .暑淫证候的体现是发热恶热,汗出,气短神疲。29 .饥不欲食可见于胃阴局限性。中药方剂1 .驱虫药、泻下药、滋补药官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健胃药官饭后服。2 .白芷阳明头痛,藁本巅顶头痛,苍耳子鼻渊头痛,细辛少阴头痛,吴茱萸厥阴头痛。3 .丹剂无固定剂型,有水丸、糊丸、蜡丸。针灸1 .跷脉起于足跟内外侧,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阳维脉起于足跑外侧。2 .肾胃脾经在腹部旁开0.5、2、4寸,在胸部旁开2、4、6寸。3 .耳穴分布规律:耳垂面部;耳屏鼻咽部;对耳屏头部;对耳轮躯体;对耳轮上脚下肢;对耳轮下脚臀部;耳舟上肢;耳甲腔胸腔;耳甲艇腹腔;耳轮脚隔肌;三角窝盆腔;屏间切迹内分泌。4 .头针作用:额中线神志病,额旁1线上焦病,额旁2线中焦病,额旁3线下焦病;顶中线督脉百会穴病症,顶颗前斜线运动障碍,顶颍后斜线感觉障碍,顶旁1线下肢感觉异常,顶旁2线上肢感觉异常;颍前后线胆经病症;枕上正中线眼病,枕上旁线眼病,枕下旁线小脑疾病。5 .腑病应首选下合穴。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会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积极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持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重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积极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局限性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迅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一样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一样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周围血管征一一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一一常见于积极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第四单元试验室诊断一、血常规(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1减少贫血2、绝对性增多一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二)白细胞中性粒0.50.7;嗜酸粒0.0050.05;嗜碱粒00.1;淋巴0.2-0.4;单核0.03-0.081中性粒(1)增多: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溶血;中毒(酮症酸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应用某些药物如激素等。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一一多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2)减少:病毒感染;伤寒、疟疾;再障贫,粒细胞缺乏症及恶性组织细胞病;X线及放射性核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疮);脾亢(肝硬化、班替综合征)。(3)核象:核左移一一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核右移(常伴白细胞减少)一一骨骼造血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巨幼贫,恶性贫血)(四)红细胞沉降率(血沉)1、生理性:妇女月经期,妊娠,老年人2、病理性:(1)多种炎症(细菌性急性炎症,风湿热,结核病活动)(2)损伤及坏死,心梗(3)恶性肿瘤(4)多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感染性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肝硬化)(5)贫血三、血小板1、减少:再障,急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脾亢2、增多:反应性:脾摘除术后,急性大失血及溶血之后。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四、肝脏病检查(二)血清酶1、转氨酶ALT是反应肝的最敏感指标(1)肝病:急性病毒性肝炎:ALT与AST均TT,以ALT升高明显;慢性病毒性肝炎:轻度上升或正常;肝硬化(终末期):正常或减少;肝内外胆法淤积:正常或轻度上升(2)心梗:6-8小时AST增高2、碱性磷酸酶(ALP)增高:胆道阻塞;急慢性肝炎;肝胆系统以外疾病(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细胞瘤)3 、Y-谷氨酰转移酶(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