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临床营养的现状分析.docx
我国临床营养的现状分析临床营养已经被公认为21世纪十大医学进展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学科的疾病治疗过程中。通过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干预,对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等起着重要的作用1。然而,研究表明,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却很薄弱,在临床营养支持的应用、医务人员的营养意识、营养医师的工作现状和医院营养科的发展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与国外先进的工作模式有较大差距。1、临床营养的作用临床营养支持自1968年Dudrick与Wi1.more首创运用静脉营养(intravenoushypera1.imentation)后,解决了肠道功能发生障碍时无适合途径供给营养的难题,带动了营养支持的发展。随着临床营养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营养素不仅仅是提供能量、蛋白质等以维持机体正常功能,还具备很多的药理学作用,如具有免疫调控、减轻氧化应激、维护胃肠功能与结构、降低炎症反应,从而维护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3。Jones.MartindaIe等两位学者认为不宜再称为“营养支持”,而宣称之为“营养治疗(nutritiontherapy)”4-52、我国临床营养支持的应用有关调查发现,在我国每年数1万的住院患者中,需要营养支持疗法的比例为20k30%但实际接受治疗的比例仅为2%3乳同时临床营养应用的合理性和相关知识普及性也存在不足6。住院患者营养不良或医源性营养不良,是目前我国临床营养的主要问题。营养不良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并发症增多,死亡率增加,医疗成本提高,住院费用明显增高,住院时间延长。早期营养干预可显著降低外科危重病人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营养强化治疗后院内感染率显著降低。营养治疗可有效地提高床位周转率、治愈率,降低药占比及医疗支出。对北京、上海7所三甲综合医院45497例住院病人的调查显示凹,营养不良性贫血发生率在入院时、住院中和出院时分别为40.36%、53.12%和50.66%;低体重发生率分别为11.12%,12.22%和14.62%;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0.27%、31.57%和19.75%,说明病人入院时已有较高的营养不良风险,而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营养状况未获得改善,出院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进一步增加。国内报道外科住院病人20%40%有营养不良,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30%-65%o调查显示,在营养不良的住院病人中,感染和非感染性并发症高26倍,死亡率高24倍:住院费增高75%o【8】发达国家营养治疗是一种规范的医疗行为,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营养治疗可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和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有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改善临床结局,同时降低药占比及医疗支出、提高床位周转率。而我国临床营养学科定位不清,临床营养学科长期落后于整体医疗水平的发展,成为我国医疗服务”木桶”中的“短板”。再加临床营养人才缺乏,疾病患者的营养诊断、营养评价和营养治疗水平较低,相关政策和法规滞后,以及营养产业规模和技术整体落后,严重影响临床营养学科的发展。解开制约临床营养学科发展的“瓶颈”,已经成为当前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