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docx
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1 .目的和内容:1.1 为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贡任,促进企业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及时排查、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范和减少事故,根据6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险患排查治理导则(安监总管三【2012】103号),安全生产事故随忠排查治理哲行规定3制定本制度。1.2 本制度规定了事故隐患排查方式.频次、内容、治理与上报。2 .定义:本制度所称事故隐患(以下简称险患),是指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包括:(1)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规章制度规定的情况。(2)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制度未作明确规定,但企业危宙识别过程中识别出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3 .管理内容与要求3.1 要求1 .1.1公司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推杳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应保证隐患治理的资金投入,及时掌握IR大隐患治理情况,并明确分管负贲人。安全科科长负责隐患扣查治理工作,负责组织检隹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怙况,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除患排包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主要负责人报告重大情况,对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隐患扑食治理工作负责.其他负货人对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贡。3 .1.2隐患排查要做到全面覆盖、贡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及时发现、不留死角。4 .1.3隐患治理要做到方案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员任到人、限期完成“能立即整改的陷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落实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员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05 .1.4隐患排查要按照“五定”(定整改方案、定资金来源、定项目负责人、定整改期限、定控制措施)的原则,落实隐患治理的各项措施,时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监控,保证隐患治理按期完成,3. 2隐患排查方式及频次3.2. 1院患排查方式分为:(1)日常巡检隐患排查:(2)综合性隐患排查:(3)专业性隐患排查:(4)季节性隐患排查:(5)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3. 2.2院患排查频次满足以下要求:(1)设备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2小时,涉及危化品液氨、三甲胺及环氧乙烷的工艺操作人员,重大危险源卸车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I小时,亢采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器不间断巡检方式进行现场巡检。(2)车间直接管理人员、机修、电气、仪表人员每天至少两次对生产现场进行相关专业检杳。(3)车间应结合岗位货任制检杳,至少每周组织一次隐患排查,并和日常交接班检隹和班中巡回检隹中发现的隐患一起进行汇总。(4)根据季节性特征及本公司的生产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季节性隐患排杳:IR大活动及节假日前必须进行一次有供应公司、行政办公室、安全科、生产部、机电仪等部门联合的隐患排查。(5)公司每半年组织一次,车间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综合性隐患排隹和专业隐患排杳,两者可结合进行。3.3隐患排查内容根据本公司生产特点,隐患排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安全基础管理:(2)工艺发酵:(3)设备运转:(4)动力电气系统:(5)仪表自控系统:(6)危险化学品使用和管理:(7)公用工程:(8)消防给水系统.3.3.1安全基础管理排查内容:(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情况,安全生产费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及岗位安全SOP的落实情况。(2)安全培训与教育情况,主要包括:车间各部门主要负货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从业人m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情况。(4)从业人抗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的配置、侬戴与使用情况:3.3.2工艺排查内容:(1)工艺安全信息的管理:(2)操作规程的编制、审查、使用与控制:(3)工艺安全培训程序、内容、频次及记录的管理:(4)设备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的部位是否设置超温、超压等检测仪表、声和/或光报警、泄压设施和安全联锁装置等设施;(5)针对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工艺参数设计的安全泄压系统以及安全泄压措施的完好性:(6)危险物料的泄压排放或放空的安全性。3.3.3设备排内容:(1)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修订本企业的设备管理制度;(2)建立健全安全设施管理制度及台账。(3)关键设备装置及安全附件的设置、投用与完好状况:(4)设备的腐蚀防护状况,包括亚点装置.设备腐蚀的状况、设备腐蚀部位、工艺防腐措施,材料防幅措施等。<5)特种设备(包括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管理制度及台账:(6)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及定期检测检验情况;(7)特种设备安全附件的管理维护。3. 3.4电气系统排杳内容:<1)电气特种作业人力资格管理:(2)电气安全相关管理制度、规程的制定及执行情况:(3)用电设备的电力负荷等级与供电系统的匹配性:<4)关键装置、关键设备等特别重要负荷的供电:(5)重要场所事故应急照明:(6)电缆、变配电相关设施的防火防爆:(7)爆炸危险区域内的防爆电气设备选型及安装:(8)殂构筑、工艺装置、作业场所等的防雷防静电:(9)电气设施、供配电线路及临时用电的现场安全状况。3. 3.5仪表系统排查内容:(1)仪表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2)仪表系统的档案资料、台账管理:(3)仪表调试、维护、检测、变更等记录:(4)安全仪表系统的设置满足安全稔定生产需要:<5)仪表供电、供气、接地与防护情况:(6)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的选型、布点及安装:(7)仪表及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糕定可旅,满足危险化学品生产需求:(8)按规定对仪表进行定期检定或校准:(9)现场仪表位号标识是否清晰等。3. 3.6危险化学品管理内容(1)按照标准对产品、所有中间产品进行危险性鉴别与分类,分类结果汇入危险化学品档案;(2)按相关要求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档案:(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登记。(4)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格的管理:(5)危险化学品相关安全信息的宣传与培训。3. 3.7公用工程推杳内容:(D给排水、循环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的设置与能力能否满足各种状态下的需求;(2)供热管道设备设淮、安全设施是否存在隐患。3. 3.8消防系统排查内容:(1)建设项目消防设施验收情况:企业消防安全机构、人员设置与制度的制定,消防人员培训、消防应急预案及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消防系统运行检测情况:(2)消防水系统,如消防水源、消防泵、消防给水管道、消防管网的分区阀门、消火栓、消防水枪等:(3)危险化学品罐区、装置区等设困的固定式和半固定式灭火系统:(4)甲、乙类装置、甲区、控制室、配电室等重要场所的火灾报警系统:(5)生产区、工艺装置区、建构筑物的灭火器材配置:(6固定式与移动式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道路的现场状况.>4.隐患治理与上报4.1 隐患级别4.1.1 事故随患可按照整改难易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性,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隘患。4.1.2 般事故隐患,是指能够及时整改,不足以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隐患。对于般事故隐患,可按照隐患治理的负贡单位,分为班组级、车间级直至企业级。4.1.3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无法立即整改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的随患。4.2 随患治理4.2.1 公司将对排查出的各级随患,做到“五落实'',并将整改落实情况纳入日常管理进行监督,及时协调在随患整改中存在的资金、技术、物资采购、施工等各方面问题。4.2.2 对-股事故陷患,由公司或部门负货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4. 2.3对于变大事故隐患,公司将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确定风险可接受标准,评估隐患的风险等级。4. 2.4至大事故除患的治理应满足以下要求:(1)当风险处于很高风险区域时,立即采取充分的风险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同时编制Iii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尽快进行隐患治理,必要时立即停产治理:<2)当风险处于一般高风险区域时,采取充分的风险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并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隐患治理:(3)对丁处于中风险的重大事故隐患,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隐患治理,尽可能将其降低到低风险.4.2.5对于重大事故隐患,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纲制定并实篇事故防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1)治理的目标和任芬:(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贡治理的机构和人m:(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4.2.6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收报告等要及时归入事故隐患档案。院患档案应包括以下信息:隐患名称、胞患内容、院患编号、随患所在单位、专业分类、归属职能部门、评估等级、整改期限、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收报告等。事故随患持杳、治理过程中形成的ppt、会议纪要、正式文件等,也应归入事故隐患档案。4.3除患上报1 .3.1公司定期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上报隐患统计汇总及存在的重大随忠情况。4 .3.2重大事故陶忠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2)隐忠的危宙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的治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