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第一章项目概要1.1 项目背景按照我省“十二五”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现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通过土地治理来改造中低产田,以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提高粮食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吉林省西部地区,是我国东北西部松嫩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耕地后备资源和水资源丰富,是吉林省乃至全国最具农业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但该区亦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农牧交错带和环境变化敏感带,土地盐碱化、沙化和草原退化的“三化”问题日益突出,是制约吉林省西部地区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出发,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为根本,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目标,吉林省做出了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重大战略决策,并得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根据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文件吉农发【2011】54号关于印发2012年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本着“增产、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以西部土地整理工程为依托,以吉林省农业生态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粮食增产为主线,利用现有资源优势,集成现代农业技术,进行中低产田改造任务。2012年海坨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项目区选择在海坨乡的姜家围子村,大安灌区二分干渠控制范围内的支渠11-2-9和支渠1.1.-2-11控制的灌溉面积。大安灌区为国家重点项目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中。大安灌区位于松嫩平原西部嫩江下游右岸,吉林省大安市东半部。东为嫩江一级阶地组成的大安台地,西为大安市安广及平安镇所在的台地;北临洪儿河口的月亮泡水库,南抵霍林河末端北岸及其河口至查干湖。鹿坐标为北纬45°20,45°40',东经123°45'125°00',行政区为大安市所辖的红岗子、两家子、太山、联合、乐胜、大榆树、西大洼、安广、新平安等乡镇和草原站的部分地区。幅员面积为329万亩。大安灌区水田灌溉面积为54.84万亩,旱田灌溉面积4.89万亩。大安灌区在北起月亮湖,南至查干湖的大安古河道盐碱区域,将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规模综合性农业灌区,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经济区。无论从灌区总规模,还是从产业综合性,以及整治恶化的盐碱生态环境的范围看,将是整个东北地区前所未有的世纪工程。大安灌区一分干,东至总干渠和太山镇高家村高家窝棚屯旱地,西至安广镇胜利村及龙泉泡,南至两家子镇两家子村旱地及摩乌铁路,北至长春至白城公路。一区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23。47,56.2“至124。02'49.5”,北纬45°315.4”至45°36,39.1h之间,项目区南北长约IOkm,东西宽约20km,总面积为7701.43ha0建设规模6779.23ha0一分干总长18.202km。包括7条支渠,总长度25.5km;36条斗渠,长度48km0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范围:项目区选择在海坨乡的姜家围子村,大安灌区二分干渠控制范围内的支渠1卜2H和支渠11211控制的灌溉面积。规模:中低产田改造1万亩。主要建设内容:水利措施:修建毛渠11.55公里,毛渠衬砌11.55公里。农业措施:增施农家肥18万立方米,客±1.614万立方米,育苗大棚40栋,管护房838平方米,碎硬化路3.1公里。林业措施:植农田防护林135亩。科技措施:建沼气池40处。1.3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4 3.1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估算990万元,其中:水利措施281万元,农业*措施630万元,林业措施30万元,科技措施20万元,其他工作措施29万元。1.5 .2资金筹措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的通知(财发201046号)有关规定,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农村集体和农民筹资投劳几方面构成,其投资比例为1:0.4:0.1。资金来源安排:中央财政资金66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264万元,农民自筹资金66万元。1.6 .4效益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实现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完善一整套全新的农业基础设施,建成了一片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可灌、涝能排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施后,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极大地改善项目区内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经营规模化,也使其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项目实施后,农民科技意识将普遍增强,井可充分利用完善的农业生产设施,大大提高项目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从而能进一步降低农民的经营成本与风险,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1.5组织领导与管理1.5.1组织领导大安市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农业的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各涉水、农、林局一把领导担任,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大安市农发办,同时抽调各部门的业务骨干和技术人员参加工程建设。1.5.2项目管理项目实施严格按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在工程建设上,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政府采购制,工程招标制和项目监理制。在资金管理上,实行县级报帐制,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三专、四定、五统一”,会计电算化管理,并及时邀请审计部门和上级农发部门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项目建设完工后,办理好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对各项工程进行编号登记。向上级农发部门申请工程竣工验收。提交验收申请及竣工报告,验收合格后,项目交给大安市海坨乡,海坨乡负责调度运用和日常维护管理。第二章项目区概况2.1 自然概况1 .1.1地理位置及范围项目区位于海坨乡的姜家围子村,大安灌区二分干渠控制范围内的支渠II-2-9和支渠11-2-11控制的灌溉面积。2 .1.2水文地质及气象(1)水文地质大安市水资源充足,境内“一江两河(嫩江、前1.河、霍林河环绕,年均过境水量207.7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09.5万亩,占总面积的15.0$,在吉林省处于第二位,其中可养鱼水面占42.6%o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最大的月亮湖水库蓄水10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3.2亿立方米/年,主要包括潜水、第一承压水、第二承压水。潜水分布较广,埋藏于第三纪亚沙土层,深度270米,涌水量3T5吨/时。第一承压水埋藏于第四纪地层砂砾中,埋藏深度90T30米,涌水量60T30吨/时。农田灌溉用水主要取自第一承压水,水质较好,经抽样化验分析,符合我国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及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和无公害食品水质标准(NY),适合人畜饮用和农田灌溉要求。(2)气象特征本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比较充足,全年太阳总幅射量为125.6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多达3014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8%,全年平均气温为4.3,全年无霜期一般在5月8日-9月23日,长达137天。降雨偏少,全年平均降雨量为413毫米左右,大部分集中在夏季,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80乳春季仅占全年降雨量的9.5K但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大风次数多,主要发生在春季,风速17米/秒的大风主要发生4-5月份,占全年的80%,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49毫米,最大冻层深度为18-2.0米。2.1.3地形、地貌及土壤本区位于松辽平原中西部,地势东南部高,西北部低,地势平坦开阔;区内地貌按成因类型及形态分为:人工堆积地形和微波状岗地。地面微波起伏,宽度较大,分布呈岛状、条带状,部分已形成浅碟形低洼地。土壤多为淡黑钙土、草甸土、盐土、碱士等,通过开发种植水稻,改良土壤,提高土地资源利用价值。2.1.4水资源项目区供水统一由大安灌区提水站提取嫩江水,通过一分干渠供水到项目区,水量能满足项目区作物需水要求。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总幅员面积5753公顷,耕地面积210公顷,草原面积2705公顷,新整理开发水田1371公顷。项目区土壤主要有淡黑钙土、草甸淡黑钙土'盐化草甸淡黑钙土'草甸土、盐化草甸土、盐土等。2.1.6主要自然灾害项目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为旱灾、风灾、涝灾。(1)旱灾从大安气象站的资料上看,本市旱灾的机率为1.4年一遇,可见旱灾在我市是经常发生。旱灾多以春旱为主,由于冬季降雪少,春耕时,舂风大,降水少,蒸发量强。播种时必须抗旱播种,否则种不上地或不出苗、缺苗,补种现象经常发生。(2)风灾风灾也是项目区自然灾害之一,尤其是春季大风是造成耕地被风蚀的主要因素,禾苗被风摔打萎缩,露根枯死,被风沙埋没,有的耕地表层土被刮走,垄台被刮平。(3)其它雨涝时有发生,特别是沿河地区,排水不畅。另外,寒潮一般发生在春秋雨季,对农业生产影响大,春季寒潮使作物播种期限推迟,造成缺苗、毁苗。秋季寒潮影响作物后期成熟,作物减产。2.2社会经济情况2.2.1人口及劳动力项目区农业人口1090人,农户264户,劳动力453人。2.2.2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幅员面积5753公顷,耕地面积210公顷,草原面积2705公顷,新整理水田面积1371公顷(未耕种),种植结构单一,土地利用率不高。2.2.3农业生产水平项目区农业水平低下,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要,基本上仍停留在靠天吃饭的水平。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2011年,项目区农村粮食总产量为204.4万公斤,农民人均收入3000元。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项目区内各乡(镇)科技服务体系健全,各乡(镇)政府都分别设有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站、林业站、畜牧站、水管站、农电所和农经站等,完全可以保证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各项服务。2.3基础设施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大安灌区正在建设中,一区工程已基本完工,田间渠系已基本配套.现已完成提水站1座,灌水干渠1条,支渠7条等主体工程。2.3.2田间工程现状吉林省土地整治工程已在项目区完成支渠7条,斗渠34条,农渠182条,田间路长49780延长米,进水闸、农道桥等田间建筑物246座。其中年农业综合开发已衬砌支渠4条,斗渠5条,农渠12条,其它渠道均为土渠,没有护砌设施。在项目区内,已达到工程配套率100%,衬砌率达到30$。2. 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项目区现有大中小型拖拉机204台,农机具15台套,农机总动力3120千瓦,乡政府设农机服务站1处,有民营农机经销及维修站3处,服务体系健全。2. 3.4交通与电力项目区各村屯基本上已经修建了村村通混凝土路,为水稻生产运营提供了便利条件。区内有60千伏以上变电所,各村屯有1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电力设施配套齐全,具有充足的电力。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 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项目区是我省西部自然灾害最突出的地区,土地又多为盐碱地,同时本区为半干旱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mm,无灌溉农业在本区是不可持续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至使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粮食产量低而且不稳.,农民收入得不到保证,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3.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目前,大安灌区正在项目区内组织实施引水工程与土地整理项目的建设,这些工程可为在大安市海坨乡组织和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提供工作基础和可靠的水资源保障,对遏制项目区土地沙化'盐碱化,保护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1)毛渠衬砌的重要性由于项目区属于盐碱地,土质含有一定量的可溶性盐和交换性钠,遇水溶解,如果用此类土修筑毛渠,将造成水土流失,渠道漏水,失去控制。因此我们在水利措施上做一下节水灌溉试验性的尝试,把毛渠做成固定渠道,用碎U型槽做衬砌,这样毛渠就不会因土质含可溶性盐和交换性钠遇水溶解而遭到破坏,毛渠中的水而失去控制,所以对特殊的土质筑成的毛渠进行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