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的处理预案及避灾路线.docx
-
资源ID:1290959
资源大小:16.2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矿井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的处理预案及避灾路线.docx
矿井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的处理预案及避灾路线1,XX、XX、XX综采工作面预防:加强通风系统管理,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杜绝瓦斯积聚。加强煤层瓦斯预抽与瓦斯抽采系统巡查与维护,确保工作面瓦斯抽采达标,抽采系统稳定可靠。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管理,杜绝失爆。做好工作面的防尘工作,定期清洗煤尘,冲洗巷道,杜绝工作面及顺槽煤尘堆积。进、回风顺槽必须按规定安设隔爆水棚或自动隔爆装置,并保证水袋内的水量充足。井下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熟悉通往安全出口及避难倒室的路线,井巷交岔点必须设置路标,标明所在地点,指明通往安全出口及避难嗣室的方向。处理预案:(一)事故应急响应程序1、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或知情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并积极采取救援或自救措施,尽快撤至安全地带或沿避灾路线撤至地面或永久、临时避难蜗室。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应全力控制事故灾难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事故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2、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报告生产调度中心主任、值班领导、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并根据指示,通知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到指定地点集合。各应急专业组集合待命。3、应急救援指挥部进一步了解事故情况,收集事故有关信息,核实事故灾害性质、发生地点、涉及范围、受害人员分布,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报告。4、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势态发展、救灾的人力和物力以及之前开展救援的情况,明确应急响应级别,确定施救方案,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批准,启动相应的事故救援预案,指挥救援工作。5、应急救援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事故单位负责人或知情人员要立即向救援人员详细汇报事故情况。6、如果事故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扩大趋势时,由总指挥决定上报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二)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的处理程序:一旦发生爆炸事故,人会感到空气剧烈震动,有急速流动声或巨响,此时:保持冷游,尽快判明发生爆炸的地点、影响范围、爆炸性质、危害程度等情况,立即组织现场人员撤离,并立即汇报应急救援指挥部。设法向可能受灾变影响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没有受伤的人员应积极救助灾区受伤人员。在爆炸地点附近人员应在跟班队长、班组长或瓦检员的带领下,有组织地撤退。事故地点进风侧的人员,应迅速佩戴好自救器,迎着风流撤退;在事故地点回风侧的人员,应立即戴好自救器,设法通过其它通道,尽快进入进风侧或新鲜风流中,通过火烟区时不要飞跑和急促呼吸,应稳步走出危险区。若因卷道冒顶无法通行,或在自救器有效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带时,可利用避难碉室或在独头巷道、两风门之间等处用风筒、木板等构筑临时避难所,进行避灾。若避灾地点有压风管,应将阀门打开以提供氧气。避灾时应将衣服,矿灯等物挂于明显位置,以便于救护人员发现。在临时避难碉室避难人员,应保持平静,静卧等待营救,以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注意节省水、电和氧气消耗,碉内只留一盏灯,其余全部熄灭,并经常性、有规律敲击管路、铁具或石块,发出呼救信号。(三)事故发生后处置措施1、应急救援指挥部在总指挥的指挥下,迅速组织灾区和受威胁区域的人员撤退,并请求矿山救护队来支援并探明事故地点、范围和气体成分,发现火源立即扑灭,并切断灾区电源,防止二次爆炸。2、在证实确无二次爆炸的可能时,应迅速修熨被破坏的巷道和通风设施,恢复正常通风排除烟雾,清理巷道,迅速排除爆炸后产生的有害气体。同时要防止因爆炸引起的顶板冒落。3、加强灾区内CH4、Co2、C0、02浓度的检查,检查温度及通风设施情况。4、在采掘工作面发生爆炸事故时,应同时沿进风侧和回风侧进入救人。5、抢救瓦斯爆炸事故的遇险人员时,必须在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以救护队为主进行抢救,非救护人员未经指挥部同意,不得进入灾区。6、进入灾区前,切断灾区电源并保持通风状态。7、抢险救灾组侦查小队进入灾区前应认真进行战前检查,整齐所需装备,侦查小队、井下现场指挥人员、应急救援指挥部三者应随时保持联系。8、向抢险救灾组规定返回路线及返回时间,在此时间内如果未能返回或通讯中断时应立即派抢险救灾组其他人员前往救援。9、侦查小队行进时要在巷道交叉口留有明显标志,发现遇险人员时,要检查气体并做好记录,在经过的巷道签名留字,做好记录。10、注意巷道支护情况,穿越支架破坏严重地带时,要架好临时支架或进行临时维护,确保退路通畅;通过支架不好地点时,要逐个顺序通过,不要推拉支架。11、为了抢救人员,排除爆炸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要在查清确无火源的基础上,尽快恢复通风。如果有害气体严重威胁回风流方向的人员,为了紧急救人,应在保证进风方向人员已安全撤退的情况下,采取区域反风或局部反风。反风后,进入原回风侧引导人员撤离灾区。12、当独头巷道较长,有害气体浓度较大,在确知灾区无火源,同时遇险人员已牺牲时,严禁冒险进入,强行救人。要在恢复通风、维护支架后方可进入。13、在救灾过程中,若发生连续爆炸,为抢救遇险人员,必须制定好经应急救援指挥部批准的安全措施。可利用爆炸间隙进入灾区,但要掌握爆炸间隙的最短时间。进入灾区时,要有专人检查瓦斯,若瓦斯浓度达到2%并在继续上升时,要立即退出灾区。若灾区无人或人员已经牺牲时,严禁利用爆炸间隙进入灾区,待采取措施,消除爆炸危险后再行进入。若灾区因冒顶引起巷道堵塞时,要立即退出,寻找其他巷道进入灾区,若遇独头巷道,应及时维护好巷道和清理堵塞物。若巷道堵塞严重,短时间不能清除时,应恢复通风后再进入。火灾引起的爆炸事故或抢救遇险人员有明火存在时,应同时救人灭火,并派专人定时检查瓦斯,防止瓦斯积聚。14、撤退及救护人员进出灾区时,必须随时将风门关闭,以防止风流短路引起风流混乱。避灾路线:发生爆炸后,受威胁的人员应迅速佩带自救器,按以下路线撤离。正常通风情况下:XX工作面fXX辅运巷/胶带巷一北一一号辅运大巷一二号风井进风斜井一地面XX工作面一XX辅运巷/胶带巷f三盘区辅运大巷一一号辅运大巷一五联巷一副一(二)斜井T地面XX工作面一XX胶带巷f北二二号辅运大巷一北二一联巷一一号/二号辅运大巷一五联巷一副一(二)斜井一地面反风情况下:XX工作面fXX回风巷f北一回风大巷f二号回风斜井f地面XX工作面一XX回风巷f三盘区回风大巷一中央回风大巷一一号回风斜井一地面XX工作面一XX回风巷f北二回风大巷一一号回风斜井-地面2、XX辅运巷、XX胶带巷、XX辅运巷、XX胶带巷、XX胶带巷、XX辅运巷(3-4联巷)、XX胶带巷(4联巷向里)、XX辅运巷、XX胶带等掘进工作面。预防:加强通风系统管理,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杜绝瓦斯积聚。加强煤层瓦斯预抽与瓦斯抽采系统巡查与维护,确保抽采系统稳定可靠。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管理,杜绝失爆。做好掘进面的防尘工作,定期清洗煤尘,冲洗巷道,杜绝顺槽煤尘堆积。顺槽必须按规定安设隔爆水棚或自动隔爆装置,并保证水袋内的水量充足。井下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熟悉通往安全出口及避难碉室的路线,井巷交岔点必须设置路标,标明所在地点,指明通往安全出口及避难明室的方向。处理预案:(一)事故应急响应程序1、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或知情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并积极采取救援或自救措施,尽快撤至安全地带或沿避灾路线撤至地面或永久、临时避难胴室。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应全力控制事故灾难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事故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2、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报告生产调度中心主任、值班领导、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并根据指示,通知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到指定地点集合。各应急专业组集合待命。3、应急救援指挥部进一步了解事故情况,收集事故有关信息,核实事故灾害性质、发生地点、涉及范围、受害人员分布,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报告。4、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势态发展、救灾的人力和物力以及之前开展救援的情况,明确应急响应级别,确定施救方案,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批准,启动相应的事故救援预案,指挥救援工作。5、应急救援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事故单位负责人或知情人员要立即向救援人员详细汇报事故情况。6、如果事故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扩大趋势时,由总指挥决定上报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二)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的处理程序:一旦发生爆炸事故,人会感到空气剧烈震动,有急速流动声或巨响,此时:保持冷静,尽快判明发生爆炸的地点、影响范围、爆炸性质、危害程度等情况,立即组织现场人员撤离,并立即汇报应急救援指挥部。设法向可能受灾变影响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没有受伤的人员应积极救助灾区受伤人员。在爆炸地点附近人员应在跟班队长、班组长或瓦检员的带领下,立即戴好自救器,有组织地撤退,尽快进入进风侧或新鲜风流中,通过火烟区时不要飞跑和急促呼吸,应稳步走出危险区。若因巷道冒顶无法通行,或在自救器有效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带时,可利用避难嗣室或在独头巷道、两风门之间等处用风筒、木板等构筑临时避难所,进行避灾。若避灾地点有压风管,应将阀门打开以提供氧气。避灾时应将衣服,矿灯等物挂于明显位置,以便于救护人员发现。在临时避难碉室避难人员,应保持平静,静卧等待营救,以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注意节省水、电和氧气消耗,碉内只留一盏灯,其余全部熄灭,并经常性、有规律敲击管路、铁具或石块,发出呼救信号。(三)事故发生后处置措施1、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在总指挥的指挥下,迅速组织灾区和受威胁区域的人员撤离,并请求矿山救护队来支援并探明事故地点、范围和气体成分,发现火源立即扑灭,并切断灾区电源,防止二次爆炸。2、在证实确无二次爆炸的可能时,应迅速修道被破坏的巷道和通风设施,恢复正常通风排除烟雾,清理巷道,迅速排除爆炸后产生的有害气体。同时要防止因爆炸引起的顶板冒落。3、加强灾区内CH4、C02、CO、02浓度的检查,检有温度及通风设施情况。4、在采掘工作面发生爆炸事故时,应同时沿进风侧和回风侧进入救人。5、抢救瓦斯爆炸事故的遇险人员时,必须在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以救护队为主进行抢救,非救护人员未经指挥部同意,不得进入灾区。6、进入灾区前,切断灾区电源并保持通风状态。7、抢险救灾组侦查小队进入灾区前应认真进行战前检查,整齐所需装备,侦查小队、井下现场指挥人员、应急救援指挥部三者应随时保持联系。8、向抢险救灾组规定返回路线及返回时间,在此时间内如果未能返回或通讯中断时应立即派抢险救灾组其他人员前往救援。9、侦查小队行进时要在巷道交叉口留有明显标志,发现遇险人员时,要检查气体并做好记录,在经过的巷道签名留字,做好记录。10,注意巷道支护情况,穿越支架破坏严重地带时,要架好临时支架或进行临时维护,确保退路通畅;通过支架不好地点时,要逐个顺序通过,不要推拉支架。11、为了抢救人员,排除爆炸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要在查清确无火源的基础上,尽快恢复通风。如果有害气体严重威胁回风流方向的人员,为了紧急救人,应在保证进风方向人员已安全撤退的情况下,采取区域反风或局部反风。反风后,进入原回风侧引导人员撤离灾区。12、当独头巷道较长,有害气体浓度较大,在确知灾区无火源,同时遇险人员已牺牲时,严禁冒险进入,强行救人。要在恢复通风、维护支架后方可进入。13、在救灾过程中,若发生连续爆炸,为抢救遇险人员,必须制定好经应急救援指挥部批准的安全措施。可利用爆炸间隙进入灾区,但要掌握爆炸间隙的最短时间。进入灾区时,要有专人检查瓦斯,若瓦斯浓度达到2%并在继续上升时,要立即退出灾区。若灾区无人或人员已经牺牲时,严禁利用爆炸间隙进入灾区,待采取措施,消除爆炸危险后再行进入。若灾区因冒顶引起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