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区域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应急决策服务 第5部分:沿海港口码头区-编制说明.docx
-
资源ID:1281485
资源大小:14.1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典型区域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应急决策服务 第5部分:沿海港口码头区-编制说明.docx
典型区域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应急决策服务第5部分:沿海港口码头区(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二O二四年八月工作倚况1.1 任务来源在我国全面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这一战略背景下,港口作为沿海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在我国沿海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台风、风暴潮、海浪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对其正常运行与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随着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全球性问题,也将进一步加剧我国沿海港口面临的自然灾害严峻形势,对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和港口快速发展,港口吞吐量不断增长,海洋灾害对港口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影响口益显著,对港口码头区的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应急决策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沿海港口码头区的防灾减灾能力,减轻灾害损失已成为一个严峻且紧迫的现实问题。本标准旨在规范沿海港口码头区的海洋环境安全事件应急决策服务,为政府、社会、企业等不同服务对象提供精细化、定制化的多承灾体多事件安全态势综合风险评估服务,提升基层用户海洋环境安全事件的风险预警、减灾能力。本标准编制依托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洋环境安全风险感知与应急决策服务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面向海洋环境安全多主体协同应对精细化保障与决策服务的迫切需求,重点针对沿海港口码头区,在“十三五”构建的国家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平台基础上,研究陆海承灾体与安全事件的智能感知解译、安全态势综合评估、多情景协同应对和推演仿真等关键技术,构建海洋环境安全风险感知与应急决策服务系统,实现典型用户场景的应用,显著提升面向政府、企业、社会群体等多主体的海洋环境安全保障精细化服务能力与水平,为我国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提供有力科技支撑。1.2 编制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浙江省海洋科学院、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预报中心、武汉大学。1.3 编制工作过程(1)调研阶段2023年4月至6月,编写组赴浙江省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宁波港以及在温州市洞头区交通局、应急局、气象局等管理单位和港口企业调研,交流了沿海港口码头区海洋环境安全事件保障和应急服务具体需求。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开展典型区域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应急决策服务第5部分:沿海港口码头区草案制定和起草,课题组通过内部研讨会、项目交流会等,对标准的框架思路和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并根据确定的初步框架与内容进行反馈性研究,形成草案稿。(2)立项阶段2024年1月至2024年6月,编写标准立项申请书、标准单:案、编制说明,并向中国太平洋学会申请立项。2024年6月17口,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标准化分会在天津主持召开标准立项审杳会,经专家审查同意标准立项。2024年7月23口,中国太平洋学会正式下达了典型区域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应急决策服务第5部分:沿海港口码头区,标准计划项目编号:PSC-JH-S1.o(3)起草阶段2024年7月至2024年8月,根据立项审查会专家意见,对标准文本进行修改,基于标准内容编写组成员进行多次交流,反复斟酌、调整和修改,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标准内容,形成典型区域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应急决策服务第5部分:沿海港口码头区(征求意见稿)。(4)征求意见阶段2024年8月至2024年9月,开展典型区域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应急决策服务第5部分:沿海港口码头区征求意见工作。1.4 主要起草人及任务分工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名单及分工如下:向先全:总体负责,组织实施,标准框架制定李响:负责产品设计和标准内容编写任兴元:负货标准框架的制定孙丽娥:负责服务系统设计宋晓:负责数据集成分析刘荣杰:负责遥感产品分析设计张苗茵:负贡预报产品分析设计赵前胜:负责情景推演产品分析设计刘海洋:负贡决策产品分析设计张则飞:负责产品验证分析丁雪霖:负责产品需求分析二、确定团体学会标准主要技术内容2.1 编制原则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本标准。标准编制遵循“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规范性”的原则。本标准是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的。标准的编制面向沿海政府、社会、企业等基层用户服务对象,充分考虑到现阶段我国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服务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发展水平,注重了与相关标准的协调性。2.2 内容和范围规定了标准的主要内容和使用范围。在主要内容中,针对港口码头企业、相关从业人员和政府管理部门,开展沿海港口码头区应对台风、风暴潮、海浪灾害等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服务;台风期码头作业应对、船舶避风避险应对等典型应用场景下的应急决策服务产品:基于应用服务系统的数据集成、服务功能和产品发布。适用范围上,本标准适用于沿海港口码头区面向海洋环境安全事件开展保障与应急决策服务。2.3 用户需求分析编写组通过与浙江省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宁波港以及在温州市洞头区交通局、应急局、气象局等管理单位和港口企业的交流,了解实际需求。针对沿海港口码头及周边工业园区等重要经济区域,提供越浪风险预测、高风险堤段和时段预测、高风险公路路段和时段预测、风暴潮和海浪风险分布预测、风暴潮灾害危险性分析结果、危险堤段等级评估、社会影响评估、越浪漫堤应急处置方案等产品。针对船舶避风,需要精细化的船舶进港和躲避指导建议,通过多主体协同应对智能调度决策体系与典型情景推演模型构建,形成情景推演产品和台风期间船舶避风避险应对方案,情景推演要素要包括:台风等级、风暴潮等级、运输资源、避风港等。2.4 典型应用场景下的产品设计台风灾害会严重影响到港口码头的生产活动,为保障灾害期间的安全生产作业,面向港口码头区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结合港口码头区的海洋灾害防御能力信息.、企业信息、作业工况及其设计极值情况、防台措施、应急抢险方法等信息,设置台风期码头作业场景和船舶避风避险应对场景。(I)台风期码头作业场景开展台风期间港口码头区域的越浪风险评估,根据潮位和海浪预报结果,计弊海堤各岸段峰值越浪量,动态识别高风险堤段及时段,提供水平分辨率达到百米级的风险区域空间分布、台风监测和预测信息、港口码头越浪风险分布、港口码头峰值越浪量、码头作业安全风险预警、码头人员和物资调配方案设计和情景推演、企业管理过程推演、船舶进港和躲避指导建议、台风期间码头作业风险防控方案等信息产品服务,为港口企业在台风期开展码头作业提供支撑。(2)船舶避风避险应对场景开展沿海港口码头区及周边海域的台风、海浪、风暴潮风险评估、船只分布、锚地分布、锚地安全风险预警、码头人员和物资调配方案设计和情圻推演、企业管理过程推演、船舶进港躲避指导建议等应用服务,为船舶避风避险示范应用提供支撑,三、主要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3.1 验证分析标准编制组规范了面向沿海港口码头区的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应急决策服务产品和系统功能,依托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评划项目“海洋环境安全风险感知与应急决策服务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本标准设计的相关产品和系统功能在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等项目示范区进行了应用。3.2 预期的经济效果面向沿海港口码头区的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和应急决策服务应用,可为政府、社会、企业等不同服务对象提供有针对性、多层次、多角度、精细化、定量化的多承灾体多事件安全态势综合风险评估服务,提高一线基层单位应对海洋灾害的防御能力。精细化定制化的监测预测、风险评估预警和应急决策等服务,在沿海的广泛应用将有效减少相关海水养殖的经济损失。四、采用限际标准的程度及水平的简要说明本标准不涉及国际标准采标情况。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未出现重大分歧意见。六、贯彻学会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典型区域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应急决策服务笫5部分:沿海港口码头区为中国太平洋学会团体标准,建议在对沿海港口码头区开展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应急决策服务时使用本标准。为了保证标准的落实与应用,建议采取以下措施:(I)组织措施: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标准化分会联合标准起草单位举办宣贯培训,保证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和实施。(2)技术措施:典型区域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应急决策服务第5部分:沿海港口码头区是国内第一次建立标准,涉及专业和行业较多,相关单位和人员在实施过程中应随着技术和方法的发展,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加强标准跟踪工作,在宣传贯彻和应用中不断收集反馈意见,为下一次修订奠定基础。七、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