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焦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docx
塌焦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一、原因分析1、配煤比的原因最多的时候配入24%气煤,挥发分高,粘结性差,结焦能力差,当配比达到15%时,焦炭质量大幅下降。2、配煤水分的波动今年前四个月,配煤水分偏差很大,有时候高达12%,有时候却10%左右,配煤水分的波动,导致了炉温的波动,塌饼率的增加。3、煤饼的高度煤饼的高度和密度直接影响宜行温度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由于捣固式焦炉煤饼堆积密度大,比顶装煤堆密度大0.25t/m3,容易造成焦饼上部200mm成熟欠佳,顶空间温度较低,煤饼高度每提高100m,顶空间温度下降25-30C。投产初期煤饼装人高度为5.4m,装入煤饼高度不稳定。4、加热制度不合理由于捣固式焦炉刚刚投产一年多,设备和机械运行不平稳,设备故障率较高,导致焦炉的加热制度不稳定,炉头系数偏低。首先是炉头热损失大,由于捣固式焦炉是侧装煤这是和顶装煤焦炉所不同的。因此机侧炉门敞开的时间要长,较顶装炉长5-8分钟,炉门敞开1分钟炉头温度降低o,这是造成捣固焦炉的炉头温度偏低的主要原因。焦炉侧面的热损失占总供热量的5%左右,并且焦炉侧面热损失随结焦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这就造成了炉头一对火道供需的不平衡导致边火道温度偏低。在正常结焦时间下,炉头一对火道具有一定的温度差,使其浮力差1.-2Pa,特别是用贫煤气加热,有利于炉头2火道加热而不利于炉头1火道加热,此浮力差的值随着炭化室的增高和结焦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结焦时间越长,越不利于边火道加热。其次是窜漏的影响,由于焦炉投产初期,炉体处于膨胀阶段,在生产过程中蓄热室封墙和小烟道两义部出现裂缝,在加热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冷空气吸入蓄热室,吸入空气蓄热室的冷空气,无论上升或下降气流都会使蓄热室炉头部位冷却,降低了上升气流空气预热温度;当上升气流煤气蓄热室吸入空气时,它会在蓄热室内与煤气混合燃烧产生废气,废气沿着蓄热室炉头部位进入立火道。使煤气的发热值降低,从而降低炉头温度:如果斜道正面不严密,在上升气流时。当空气漏入斜道中与煤气混合燃烧时形成臼眼,也会使炉头温度降低。最后是压力制度的影响,焦炉看火孔压力一般保持在-5-5Pa,当看火孔负压增大时,就会使蓄热室的负压增大,蓄热室封墙漏人的冷空气就会增多,这对炉头加热是十分不利的。另外。上升气流蓄热室吸力增加,使气流速度增大,炉头处高炉煤气动压力增加,静压力减小,使气流上量减少。不利于边火道加热,因此,上升气流蓄顶吸力的大小对炉头温度有明显的影响,吸力增加则炉头温度下降。反之则上升。二、整改措施1、优化配煤比气煤的粘结性差,在成层结焦条件下形成的半焦层较薄,但半焦收缩量大,半焦固化时气态产物析出速度大,故半焦强度低。把气煤的配入量降低,多配入粘结性强的肥煤和焦煤,使燥料的粘结性提高,塑性温度间隔宽,半焦层厚且结构致密,焦炭的粘结熔融性好,横纵裂纹均较少,块度较大,焦炭质量的提高降低了塌焦发生的概率。2、稳定配煤水分现在配煤的水分基本稳定在10%-1.1.%,这样不仅使塌煤率大大降低。而且配煤水分稳定,使炉温也趋于稳定,配煤水分每改变1%,炉温波动5C度左右,3、控制煤饼高度在装煤量无法称量的前提下,采用定容的方式,即在煤厢中划一条标准线控制煤饼高度,达到每炉装煤量的稳定。根据实际情况我们确定煤饼的装入高度。4、制度合理的加热制度根据捣固式焦炉自身的特点制定了符合捣固式焦炉的加热制度。在提高炉头温度方面采取了下列措施:首先对小孔板进行改造.通过增大小孔板的改造,使横排曲线从原来的“馒头形”变得平稳。提高了机焦侧的炉头温度。其次确定合理的压力制度.根据焦炉的加热情况,对温度正常的炉号,看火孔压力可保持微负压,即为-50Pa,有利于降低拉条温度,提高高向加热,改善焦饼上部成熟状况。但对边火道温度较低的炉号,看火孔压力保持正压,一般可保持在57OPa的范围内。通过压力制度控制»提高焦饼的高向加热。最后是加强炉体各部位的严密性.对于蓄热室封墙、斜道正面、小烟道单叉部位的不严密.应采取用石棉绳填塞和喷补及抹补的方法解决;对于斜道串漏可采取改变压力制度的方法。例如,当煤气漏入空气中,可增加空气的压力,即将进风口加大,或同时加厚空气斜道口调节废,如果是煤气蓄热室压力过大,就应减少煤气流量,这样可使串漏情况得到改善。炉头部位墙而裂缝的处理是在推空炉号进行抹补,减少了荒煤气漏人燃烧室为保证焦炉边火道的正常加热,必须加强口常操作,测完炉头温度和蓄热室吸力时,耍及时把小炉盖和测压孔盖盖严。出炉时尽量缩短敞开炉门时间。以减少炉头散热。利用高压氨水喷洒进行无烟装煤,炭化室装完煤后要及时关闭三通球阀,否则,会造成炭化室负压,损坏炉体,降低炉头温度。要加强炉体严密性,做好炉体的检查和维护工作,使炉温均匀稳定,焦炉处于良好状态,从而生产出优质焦炭并延长炉体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