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docx
供应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医院供应室是集中处理经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及无菌物品的供应中心,供应室护士长期接触致病菌、噪音、高温、锐器、粉尘、化学消毒剂等危险因素,严重危害护士健康与安全。一、职业损伤因素1.生物性损伤(1)传染性损伤:供应室在回收清点各种物品过程中,接触临床上用于各种诊疗、护理的高危器械与病原微生物污染过的针头、注射器、各类手术刀片等锐利器械,刺伤后可引起各种传染病感染。细胞毒性损伤:回收的器械、物品可能残留部分抗癌药物,回收时如溅到眼、皮肤或呼吸道内,则增加了对细胞毒性药物的接触风险。2.物理性损伤噪音:主要来源于真空灭菌器、超声清洗机、气枪等机器工作时发出的噪音,人长期在噪音环境中工作,易导致疲劳、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听力下降;长时间暴露于90分贝唤声环境中能引起头痛、头晕、耳鸣、失眠。(2)高温:灭菌柜在消毒灭菌过程中的高热量,工作人员在高温环境下操作易发生中暑。取出灭菌物品时,手及上肢有烫伤的危险。(3)粉尘、碎屑、微粒:在制作棉球、纱布以及手术巾的折叠、包装时.,粉尘到处飞扬,极易吸入呼吸道并长期刺激呼吸道,可损伤呼吸道功能。(4)紫外线灯侵害:紫外线灯在使用过程中可产生臭氧,对人体的皮肤黏膜有损伤作用,严重者可致皮肤癌。3 .化学性损伤含氯消毒剂、甲醛、过氧乙酸、及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因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在应用时,挥发于空气中可污染环境,这些挥发气体被吸入后可引起支气管炎,最终导致呼吸系统损害。此外,化学消毒剂对眼睛亦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流泪、模糊、视物不清等,还可引起接触性皮炎。环氧乙烷泄漏,可引起头痛、嗅觉消失等症状。4 .职业防护知识缺乏护士闩我防护意识普遍较弱,防护知识缺乏可能是影响护士防护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原因有:(1)护士未进行系统的防护知识教育;(2)防护知识的宣传和重视力度不够。二、防护措施1.生物有害因素防护按标准预防及手卫生原则,严格进行手卫生,视所有回收物品皆须按传染性物品处理,工作时须戴手套,手套破损及时更换。污染液体和消毒液溅到皮肤须马上流水冲洗。回收物品由专人浸泡、清洁、消毒,并做好记录,严禁回收包乱放以免交叉污染。在回收诊疗包或清洗包装锐利器械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被刺伤时应马上按泉州市第一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进行伤口处理及时上报,并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供应室护士定期体检,接种乙肝疫苗等进行主动免疫措施,提高机体免疫力。2 .物理性有害因素的防护高压蒸汽灭菌要由培训合格的消毒员负贡,熟悉消毒锅的性能,由专人管理、定期保养、及时维修。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开门时不面对锅门,应站在门后或门旁,以防锅内蒸气烫伤。出锅时要戴套袖、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高温物品。卸载已消毒物品时,为尽量减少直接接触机会,操作人员应快速卸下灭菌物品,减少整理、翻动灭菌物品的次数。为将唤声降至最低,可在高压蒸汽灭菌锅前安装隔音板。紫外线照射臭氧消毒时,尽量安排在中午下班人少时。工作过程中规范佩戴口罩,防粉尘微粒污染。3 .化学性有害因素的防护正确合理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器械的消毒液要随时盖上盖子,工作时必须戴厚橡胶手套,戴面草,穿防水衣服或穿围裙和袖套,头套完全遮盖头发。在专门的清洗槽清洗,清洗时应避免水泼溅和气溶胶的形成。坏氯乙烷灭菌器须安放于通风良好处,切勿接近火源。对环氧乙烷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紧急事故处理的培训。4 .加强政治与业务学习供应室护士应增加F1.我防护意识,组织学习有关艾滋病及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及防范措施,加强消毒、隔离知识的学习,提高认识。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防护知识教育,加强防护知识的宣传,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与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