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预防及处理.docx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预防及处理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操作应由取得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负责,且定期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包括导管堵塞的评估、预防及管理。1、量管部位及方式1.根据患者的个体因素、诊疗需求及潜在并发症风险,为患者确定管腔数量、置管部位,以降低形成血栓性堵塞及感染的风险。2 .采用超声引导技术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人员及配合人员均要接受超声引导置入的核心课程,进行程序化模拟训练。2、冲封管工具及操作1.采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冲管可显著降低导管堵塞的发生率。3 .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不包括透析导管)堵塞方面,生理盐水封管液与含有抗凝剂的封管液效果相当。4 .导管冲管液和封管液最小容量原则上应为导管系统内部体积(导管加附加装置)的2倍以上和1.2倍。5 .冲洗液量要考虑相关因素,如导管类型、尺寸、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和输注的药物类型(如血液成分、肠外营养、造影剂和其他黏性溶液等)等,冲洗量至少IOm1,甚至更多。6 .脉冲式正压冲管时,分10次连续推注,每次间隔0.4s,每次Im1.溶液,通过短暂的暂停中断可有效清除固体沉积物(如纤维蛋臼、药物沉淀等),降低导管堵塞的发生。3、堵塞预防策略1 .评估患者是否有发生血栓性堵塞的相关风险因素:如年龄60岁、恶性肿瘤、融尿病、化疗、肥胖、血友病和血栓史。2 .与其他种类的输液接头相比,使用内部机制为机械阀的正压无针接头可降低导管血栓性堵塞的发生率。3 .根据接头的类型(正压、恒压、负压),按正确的顺序夹闭导管和分离注射器,防止血液回流到导管头端,引起血栓性堵塞。4 .建议在输注开始后24h内更换用于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管路。5 .不建议肿病患者常规使用华法林、低分子肝素来预防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堵塞。6 .当输注肠外营养时,应每4-6h冲管1次,防止导管堵塞。7 .建议在输注开始后24h内更换用于输注脂肪乳剂的管路。8 .患者同时输注2种或多种药物时,护士要识别沉淀风险较高的药物,以降低药物性堵塞的风险,如苯妥英钠、地西泮、万古霍素等。9 .输注液体时,检查输液系统(从输注装置到敷料下的置管部位),检查导管是否存在扭曲、打折、封管夹未开、缝合线过紧、无针接头存在故障等情况。10 .每口评估敷料的完整性及导管外露长度,降低因导管继发性异位至心脏或其他静脉而发生堵塞。1 .腔内血栓性堵塞I若经X线检雀确定是由于纤维蛋白或血凝块引起的堵塞,则采用尿激酶或阿普普酶(2mg2m1.)进行溶栓治疗,阿替普福的溶栓效果更好。2 .腔外血栓性堵塞:经超声或静脉造影确定是由于纤维蛋白鞘或附壁血栓引起的堵塞,则进行抗凝治疗。3 .脂质沉积性堵塞:O.1.mmo1.1.氢氧化钠溶液和70$的乙醇溶液清除脂质沉积有效,且01mrno1./1.氢氧化钠溶液恢复导管通畅的效果比70%的乙醇溶液更好。4 .矿物质沉积和酸性药物沉淀引起的导管堵塞:使用0.111三)11.盐酸溶液和50mgm1.1.-半胱氨酸盐酸盐溶液能有效清除,但建议使用1.-半胱俄酸盐酸盐溶液。5 .碱性药物沉淀引起的导管堵塞:使用8.4%的碳酸氢钠溶液或0.Immo1./1.氢氧化钠溶液可有效溶解沉淀物。6 .外部机械性堵塞:针对性解决因导管扭曲、打折、封管夹未开、无针接头有异物等引起的堵塞,必要时尝试改变患者体位,如抬高手臂、咳嗽或深呼吸。7 .内部机械性堵塞I若胸部X线检杳疑似有继发性导管异位、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在体内扭结等,立即报告医生,医护人员共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