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病鉴别诊断.docx
支气管肺炎鉴别诊断1、急性支气管炎:表现为咳嗽与肺炎症状相像,但一般不发热或低热,全身状况好,以咳嗽为主要症状,一般无明显的呼吸困难及缺氧症状,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多不固定,随咳嗽而变更。X线示肺纹理增多、排列紊乱。2、急性粟粒性肺结核:表现为咳嗽与肺炎症状相像,,但肺部罗音常不明显。常有结核病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及X线检查肺部呈粟粒状阴影可资鉴别。3、支气管异物合并感染:表现为咳嗽与肺炎症状相像,但有异物吸入史,突然出现呛咳,并结合胸部X线检查可以区分。4、支气管哮喘:表现为咳嗽与肺炎症状相像,但遇到刺激物突然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常在夜间或(和)早晨发作、加剧。患儿具有过敏体质和家族过敏史,支气管激发和舒张试验有助于鉴别。上呼吸道感染鉴别诊断1、过敏性鼻炎:表现流涕、喷嚏与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相像,但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对异样气味亦可发作,一般不发热,经过数分钟至1.2h痊愈。鼻粘膜苍白、水肿。2、流行性感冒:表现流涕、喷嚏与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相像,但有明显的流感接触史和流行性,全身症状重,如发热、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眼结膜炎症状明显有助于鉴别。3、急性传染病早期:上呼吸道感染常为各种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等,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试验室资料等综合分析并视察病情演化加以鉴别。4、急性阑尾炎:上感伴腹痛者应与急性阑尾炎鉴别。后者腹痛常先于发热,腹痛部位以右下腹为主,呈持续性,有腹肌惊慌及固定压痛点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诊疗支配1、一般治疗:嘱多休息、多饮水、清淡饮食。2、病因治疗:抗病毒药物:三氮嗖核昔(病毒理,Virazo1.e)o3、抗感染治疗:青霉素。4、对症治疗:高热: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阿司匹林,亦可用冷敷、温湿敷或醇浴降温;如发生高热惊厥者可予冷静、止惊等处理;咽痛:可含服咽喉片。5、局部治疗:可用1%病毒噗滴鼻液,每日4次;病毒性结合膜炎可用0.1%阿昔洛韦(acic1.ovir)滴眼,每12小时1次。6、支持治疗:赐予维生素,补液。7、进一步检查:咽拭子培育,胸部CT。8动态监测各项生化指标(包括血浆蛋白、电解质、肾功能、血糖、血气分析等);9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更(包括血压、脉搏、呼吸、心跳等);10依据监测结果,按需补充血浆或白蛋白、电解质,进一步订正酸碱平衡失调,调整到稳定水平;11主动调整免疫,爱护肾功能;12在保证内环境稳定的前提下利尿消肿,进一步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3评价各相关脏器功能,维持其相互平衡;14主动预防各种并发症,消退加重因素;15刚好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取得其理解和主动协作。急性咽炎鉴别诊断1、与扁桃体炎鉴别:表现为发热、咽痛与扁桃体炎症状相像,但急性扁桃体炎的咽痛及全身症状均比急性咽炎严峻,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有脓性分泌物予以鉴别。2、疱疹性咽峡炎:表现为发热、咽痛与疱疹性咽峡炎炎症状相像,但后者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呕吐等、咽部充血、咽腭弓、腭垂、软腭处可见24mm大小疱疹,四周有红晕,破溃后形成小溃疡可资鉴别。3、咽结合膜热:表现为发热、咽痛与咽结合膜热症状相像,但后者以发热,咽炎,结合膜润以资鉴别。毛细支气管炎鉴别诊断1、婴幼儿哮喘:婴儿的第一次感染性喘息发作,即为毛细支气管炎,但若三次以上喘息,则应考虑为婴幼儿哮喘的可能。2、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与支气管炎都有咳嗽、喘息症状,须要鉴别,后者一般不发热或低热,全身状况好,以咳嗽为主要症状,一般无明显的呼吸困难及缺氧症状,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多不固定,随咳嗽而变更。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与支气管肺炎都有发热、咳嗽、喘息症状,有必要鉴别,后者有气促、呼吸阻难,两肺可闻固定的细小湿罗音,尤以肺底;脊柱旁、腋下为明显可以鉴别。小儿胃炎鉴别诊断1、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与小儿胃炎都表现为腹痛,但消化性溃疡表现为上腹部难受具有节律性、周期性,病程长,不难和急性单纯性胃炎鉴别。2、急性胰腺炎:急性胃炎时上腹部难受伴恶心、呕吐,与急性胰腺炎相像。但急性胰腺炎上腹部难受猛烈且常向腰背部放射,甚至可引起休6克。可伴恶心、呕吐,但呕吐后腹痛不缓解,而急性胃炎呕吐后腹痛常缓解,腹痛程度也轻。检查血和尿淀粉酶或作腹部B超更易于鉴别。小儿肠炎(病毒性)1、急性细菌性痢疾小儿肠炎(病毒性)与急性细菌痢疾(急性菌痢)都表现为腹痛、腹泻,后者主要在夏秋季发病,常以畏寒、发热,急骤起病,伴有腹痛、腹泻,排便每天10余次,伴里急后重、恶心、呕吐与脱水,粪便呈脓血便或黏液血便。镜检可见大量红白细胞可以鉴别。2、食物中毒:小儿肠炎(病毒性)与食物中毒都有腹痛、腹泻、呕吐相同症状,但食物中毒常有进食不洁食物史,往往进食同一食物者同时发病,起病急,一般不发热,先呕吐,后腹泻,多为水样泻,粪常规无炎性变更,粪便培育物致病菌生长予以鉴别。小儿肠炎(细菌性)1、病毒性肠炎病毒性胃肠炎与细菌性肠炎均表现为腹痛、腹泻,后者的主要表现为轻度的发热、恶心、呕吐与稀便等症状,粪便常规检查可见大量脂肪球,粪便中可检出轮状病毒。2、霍乱与副霍乱:病毒性胃肠炎与霍乱、副霍乱均表现为腹泻,后者的主要表现为发病急骤,呕吐与腹泻猛烈,粪便及呕吐物为米潜水样,排便量大而无粪质,极易发生脱水、四周循环衰竭、血压下降,严峻者出现休克,常7伴腓肠肌痉挛。3、伪膜性肠炎:小儿肠炎(细菌性)与伪膜性肠炎均有腹泻症状,但是后者粪便特点为海水样、有腥臭味,重症者混有假膜,多有诱因,如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严峻感染、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等以资鉴别。病毒性心肌炎鉴别诊断1、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相像之处为心脏扩大,反复出现心力衰竭,可见心源性休克。但本病多发生在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大量增生及心肌变性等病变累及整个心脏。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显示左室肥厚为主。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左心衰竭症状,心脏肥大,心音减弱,无杂音或有轻度收缩期杂音。无病毒感染的病史或症状,无病毒性心肌炎的试验室检查变更。2、中毒性心肌炎:相像之处有相同的心慌、闷气、胸痛,但中毒性心肌炎具有严峻感染或药物中毒史。如常并发于重症肺炎、伤寒、败血症、白喉、猩红热等疾病,常随原发病感染症状好转而逐淅复原。3、风湿性心脏炎相像之处有相同的心慌、闷气、胸痛,但风湿性心脏炎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具有风湿活动的症候如高热,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炎,环形红斑及皮下小结等。有瓣膜病变时出现二尖瓣区收缩期和/或舒张期杂音。试验室检查可见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粘蛋白增高及抗溶血性链球菌“O”,链球菌激酶效价增高与咽拭子培育阳8性等链球菌感染的证据予以鉴别。特发性血小板削减性紫瘢鉴别诊断:1、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同之处为血小板削减、皮肤出血点,但是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三大症状、肝脾淋巴结不肿大,骨髓检查可以区分。2、急性白血病:相同之处为血小板削减、皮肤出血点,但是急性白血病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通过血涂片中可见各期无趣白细胞及骨髓检查即可确诊。3、过敏性紫瘢:相同之处为皮肤出血点,但是过敏性紫瘢为对称性出血斑丘疹以下肢为多见,血小板不削减易于鉴别。4、红斑性狼疮:累及血液时可表现为血小板削减、出血点,有怀疑时应检查抗核抗体及狼疮细胞(1.EC)可助鉴别。肾病综合症鉴别诊断1.急性肾炎:相像之处水肿、蛋白尿,但是急性肾炎起病前有咽部或皮肤链球菌感染史,短期内发生血尿、蛋白尿、少尿、肾功能异样、水肿、高血压等,血尿、血清补体C3下降,肾活检可鉴别。2、狼疮性肾炎:相像之处水肿、蛋白尿,但是狼疮性肾炎多见于年轻女性,伴有多系统病变,特殊是发烧、关节炎、皮疹,血沉显著增快,贫血,血小板削减及球蛋白明显增高,血抗核抗体阳性率可达95%,补体测定可见C4、CIq与C3一样显著下降。3、过敏性紫疲肾炎:相像之处水肿、蛋白尿,但是过敏性紫瘢肾炎多发生在67岁以上儿童,1、2岁以下罕见。秋未至春初多见。可有上感或食物、药物过敏因素。特征性过敏性紫瘢,有关入院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经过:入院后赐予每周1次针刀整复镇痛术及微波治疗仪治疗;并给与理疗,静脉应用激素、脱水药,患者腰腿疼消逝,患者好转出院。出院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出院状况:患者自述腰腿疼消逝,腰活动无明显受限。查体:患者四肢肌力正常,右小腿外侧、小趾足背及外侧痛觉减退(8/10分),余部位感觉正常。左小腿周径(膝下Ie1.D)较右小腿小1.5cm。直腿抬高试验:(一),余同入院。出院医嘱:1、留意休息,每日上、下午分别行腰背肌功能熬炼10分钟。2、3个月后门诊复查。今日上午牛主治医师查房,认为依据病史及体征可诊断为联合瓣膜病、慢性心衰、心源性肝硬化。此次心衰加重,可能与呼吸道感染加重及饮食钠盐限制不严格而加重心脏负担有关。关于治疗方面,认为应卧床休息,充分供氧,限制钠盐,补充钾盐,加强抗感染,应用青、链霉素。地高辛仍服用维持量0.25mgd,但患者心衰时间长,心肌状况和肝功能均差,尤其在与利尿剂合用时,应亲密留意视察,警惕洋地黄过量。上述看法均已执行。今日下午病人状况略有好转,呼吸较平稳,心率7080min,浮肿减轻。孙主治医师巡察病房,详询病史,细致体检,除发觉己获体征外,尚有咳嗽动作后胸腹肌肉广泛收缩,左侧尤甚,呈木板状,叩击多处肌肉均有强直反应。结合以往肌电图所见I型先天性肌强直症无疑。从所画家系图看,也较支持,望对家族成员作具体调查(预约体检左颈动脉搏动较弱,提示从该侧灌流至半球的血循环量不足,脑血管造影完全证明大脑中动脉起始部闭塞。目前以改善脑微循环治疗为主,应留意视察甲皱和结膜微循环的变更,刚好记录。另外,明日检查出血时间、血凝时间、血小板计数和优球蛋白状况,如属正常,则及早用尿激酶或溶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因子(TPA)或抗栓酶3(精氨酸酯酶)溶栓治疗。1991-4-1主任巡诊记录主管医师汇报病史、检查发觉,以及入院48小时以来的诊疗经过。孙琪主治医师:病史和体检结果精确,诊断左侧大脑中动脉形成和I型先天性肌强直无疑。现急血管病之急,初步准备用溶栓剂(尿激酶4万U)静滴,每日2次,预料疗程7天。高主任分析:本病人发病特点符合高血压脑卒中,发病年龄较小,仅49岁,病后无意识障碍,无头痛、呕吐及其他颅内高压体征和主诉,经活血化瘀治疗,偏瘫症状明显好转,应考虑脑血栓形成可能性较大。此外,病人脉率90/min,眼底有血管硬化征象,血沉IWh,较正常男子稍高,意味着球蛋白增高,应进一步查葡萄糖耐量试验、肾功,作脑电图+压颈试验,脑血流图+压颈试验。本例发病己56天,估计血栓干枯。尿激酶恐难奏效;TPA、抗栓酶-3成品供应困难;故现仍以一般活血化瘀治疗为妥。高主任查房及全科探讨,依据其发病状况、体征及其他检查状况,确诊为脑血栓形成。目前通过改善脑微循环和支持治疗,病情好转,肌力右上肢In级,右下肢IV级,精神状态好转。黄XX主治查房后,认为诊断比较明确,现在患儿月龄小,耐受手术打击的实力差,短暂赐予清洁灌肠,预防性抗炎治疗,缓解症状,择期手术。阶段小结的内容包括:(1) 入院日期、小结日期。(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3) 主拆、入院状况、入院诊断。(4) 诊疗经过、目前状况、目前诊断。(5) 诊疗支配、留意事项。(6) 医师签名。【示例】首次病程记录2003.3.14.10:30悸、气促,夜间喜用高枕,因发热入该院,经注射“青霉素”等治疗(量不详),并卧床休息两周症状消逝。今年4月初因劳累过度,以受风寒,当晚咳嗽,咽痛,痰中带血,心悸气促不能平卧。乡村医师给服“止咳剂”,并注射“青霉素”,症状无好转,近4天来出现下肢水肿,尿少,色黄,大便成形,每日一次,食欲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