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心得体会.docx
-
资源ID:1247018
资源大小:10.1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学习贯彻《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心得体会.docx
学习贯彻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心得体会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与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智慧农业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为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智慧农业的关键是“智慧”。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力推进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和先行先试。既要加快技术装备研发攻关,加快农业传感器与专用芯片、农业核心算法、农业机器人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也要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强化政策创设,推动机制创新,集中用好各类支持措施,打造智慧农业发展高地;还要健全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智慧农业技术装备纳入农技推广范围,加强智慧农业技术指导和推广。这些举措,不仅能提升我国农业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助于打破国际技术壁垒,更能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有力推动智慧农业技术的快速普及与高效利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农业的前提和基础,其现代化程度直接关乎农业生产的效率与可持续性。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全方位提升智慧农业应用水平。从推进主要作物种植精准化,到设施种植数字化;从畜牧养殖智慧化,到渔业生产智能化;从育制种智能化,到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及农业农村管理服务数字化等7项重点任务,旨在通过科技赋能,引领我国农业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粮食稳产增产,根本出路还是在科技。近年来,我国智慧农业正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如今,仅需一部手机,便能对上千亩耕地的生产设施进行管控;“一键操作”即可完成田地灌溉、施肥等日常管理;育秧机、旋耕机、插秧机、抛秧机、收割机、无人植保机、烘干机等十余种智慧农机,逐渐实现了农业生产线的全流程机械化、智能化智能科技的广泛应用,极大提升了农业作业精度和效率,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智慧农业,让科学种田从梦想照进现实。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上,加快打造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和基础模型算法等公共服务产品;在产业布局上,着力推动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培育一批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推进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在示范带动上,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先行先试、探索智慧农业未来方向随着指导意见与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智慧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慧农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动力源泉。智慧农业是用科技武装农业,并牵引资本、人力、土地等多种生产要素。很多国家都把智慧农业作为优先发展方向,全球智慧农业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高度集成。各种设备与技术高度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叠加交融,形成了智能生产系统。国土面积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的荷兰,就是在设施农业中集成智慧农业,每公顷能产出54.4吨蔬菜,是我国的2.4倍。二是数据融通。不只应用在生产领域,而是打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环节,建立大农业数据库,实现产销高效对接。有的国家在此基础上建立农业展望制度,直接影响期货市场走势,拥有了主导世界农产品市场的战略武器。现阶段,人工智能可以成为农业生产强有力的辅助,但远不足以完全替代人和人的决策。这与其发展程度有关。一方面,有数据,缺智慧。行业数据、社会数据、企业数据难以有效融合,缺少针对农业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利用,预测预警和配置资源等核心功能还远未发挥。另一方面,有示范,缺规模。由于门槛高、价格高,目前应用局限在少数主体上,不少地方存在增量不增效、技术脱离实际等问题。此外,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数据、算法和算力,但是农业生产对象具有生物特性,比较效益又低,数据采集难、算法要求高、算力资源缺,导致落地难度大。人工智能赋能农业是好事,但也急不得。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再高大上的技术,农民和农企都面临是否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划算的问题。一方面,他们追求增产、提质、节本,需要导入智能装备;另一方面,又有求稳心态,对短期成本收益敏感,对新技术应用有迟疑。可见,新技术落地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不断迭代优化,从而突破盈亏平衡点。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应用场景,打造内容丰富、模式多样、载体多元的解决方案,降低用户成本,务求实效实用。农业机械化已经让大田的粮食生产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未来,农业信息化会让农民成为更体面的职业。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政府应聚焦农业公共基础数字资源建设,通过政策引导数字技术的产业应用。科研院所要把工程科技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研发攻关更多接地气的产品。各类资本则要以长期投资的耐心支持经营主体。农民和农企则要抓住新一轮信息技术机遇,提升品质、做强品牌,实现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