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暨基层治理三年行动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docx
-
资源ID:1246604
资源大小:12.1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在全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暨基层治理三年行动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docx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为基层减负的决策部署,今年以来,我区持续推进为基层减负,聚焦城市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通过多项务实举措,着力破解大型社区管理难题,稳步推进社区治理体系优化,切实提升大型社区的管理效能。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汇报如下:一是把握总体目标,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落实。全面贯彻落实“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牢牢把握提升城市管理服务质效这一核心目标,成立了由相关部门组成的深入调研小组和政策宣传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院坝会等多种形式,充分调查论证,推动工作有序开展。在调研过程中,对铜都街道的团结、白云、京铜三个户数超过6000户的大型社区进行了拆分调整。在拆分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区域位置、人口规模、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等多元因素,按照管辖区域与户数适当、界线清晰、区域集中封闭、资源配置合理、功能完备的基本原则,确定了以户数1500至3500户为宜的社区规模标准。通过科学划定新的社区边界范围,保留原有的3个社区,同时新成立了6个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新社区,实现了大型社区拆分优化的合理序列化。二是完善治理体系,强化组织领导。区将大型社区拆分优化工作作为全区重要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组建区级指导组,探索构建”区级指挥部一街道领导小组一工作指导组一社区筹备组”的四级工作落实体系,建立常态化跟踪调度机制,定期召开问题研判与调度推进会议。截至目前,已召开专项会议10次,推动具体问题及时解决。各街道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共同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分管领导牵头组建了5个社区调整拆分指导组。涉及拆分的社区均成立了筹备组,明确工作责任,做到统筹推进、细化落实,确保每一步都扎实有效。三是优化工作流程,稳妥有序推进。将新增社区“两委”干部选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围绕新增社区工作组组建、前期准备、党组织和居委会选举等关键环节和任务进行细化部署。区级指导组与街道联合制定了新增社区党组织、居委会选举工作流程图,建立了工作提醒、问题收集与研判处置的闭环机制。区级和街道指导组全程跟进、及时研判,确保大型社区拆分工作按时、按要求稳妥推进。具体时间安排如下:6个新增社区将于2024年4月启动“两委”选举,5月20日前完成社区党组织及居民小组党支部选举工作,6月30日前完成居民委员会和居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工作。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确保社区治理更加规范、程序更加透明、居民参与更加广泛。四是凝聚多方力量,夯实治理基础。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和各街道紧密合作,注重从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热心居民、致富能手等群体中遴选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通过从原社区“两委”成员中“留”,从优秀社区人员中“提”,从人才储备库中“挑”,从社区能人达人中“招”,精选配强社区干部队伍。新成立社区“两委”成员平均年龄35.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63%。有序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及时开展新增社区干部薪酬套改工作,根据工作实绩、工作年限、学历等因素核定干部薪酬待遇。同时,区级工青妇、人社、卫健、残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全程跟进,同步推选共青团、妇联、残联、调解委员会等配套组织,确保新成立社区人员选配及时、运转高效,实现社区管理服务无缝衔接。五是建设服务中心,提升服务保障。结合社区服务定位、业态植入、发展方向等因素,区以“规范化”“亲民化”“特色化”为原则,并以打造“15分钟生活圈”为目标,充分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职工之家、妇女之家等阵地资源,全力为新成立社区打造集理论学习、便民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同步盘查重点服务群体、社区能人和辖区公共户单位资源等“家底”,精准供需对接,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民生服务、群众议事等12项亲民化服务,着力构建社区共治、共享、共育、共创新格局。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和弱势群体,提供更加细致入微的服务,解决实际困难,提升居民幸福感与满意度。以上发言,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今年以来,县委坚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积极回应基层干部群众关切与期盼,紧扣“减、力口、严”,动真碰硬清理基层组织“牌子乱象”问题,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促进基层“轻车壮马”、减负增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措施(一)在“减”上动真格,为基层干部“松绑”。在深化基层治理改革的进程中,针对基层工作负担过重的问题,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摘牌”行动为突破口,对基层单位的挂牌事项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规范。通过深入调研和排查,对村(社区)办公场所的挂牌情况进行了细致梳理,并组织召开了“牌子乱象”清理规范调度会,对挂牌的必要性、范围和审批流程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协商。明确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岗。区级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挂牌的清理整治工作,县、乡镇(街道)两级负责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确保费用保障到位,而村(社区)则具体负责执行“摘牌”任务。(二)在“加”上出实招,为基层工作“赋能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注重在“加”字上下功夫。首先,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通过开展各类专题培训、经验交流会和在线学习平台,使基层干部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政策法规和工作方法。其次,加大基层工作经费投入,确保基层组织能够顺利开展各项服务工作。优化财政资金分配机制,确保基层工作经费得到合理保障。此外,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推动智慧社区建设,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基层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三)在“严”上见成效,为基层治理“立规”。为了确保整治形式主义工作取得实效,坚持严格规范管理,强化制度约束。首先,严格执行基层工作考核制度,明确考核指标,减少不必要的考核项目,确保基层干部能够集中精力抓好工作落实。其次,严格规范文件和会议管理,减少文件数量和会议次数,提高文件和会议质量。对于确需召开的会议,推行“无纸化”会议,减少基层干部的会议负担。此外,严格规范检查评比活动,对各类检查评比进行统筹安排,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确保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四)在“督”上求突破,为基层减负“护航为了确保整治形式主义工作落到实处,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首先,建立基层减负专项督查机制,定期对基层减负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其次,畅通基层干部反映问题的渠道,设立投诉举报平台,鼓励基层干部积极反映形式主义问题,及时解决基层干部的合理诉求。此外,加强舆论监督,通过媒体曝光等形式,对形式主义问题进行公开批评,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促使各级部门和干部自觉抵制形式主义。二、下步工作打算通过以上措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基层干部普遍反映工作负担有所减轻,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得到加强。接下来,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工作,为基层减负增效,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一)在“实”上求突破,确保工作落实。将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每一项减负措施都能落到实处。通过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责任分工,对减负工作进行跟踪督办,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将加强与基层干部的沟通交流,了解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二)在“新”上求创新,激发基层活力。将鼓励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大胆创新,探索更多高效、务实的工作方法。通过开展创新竞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激发基层干部的创新热情,总结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将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基层服务工作,形成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三)在“联”上求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将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统筹安排各项任务,避免基层干部重复劳动。将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对接,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为基层减负提供有力保障。(四)在“评”上求公正,完善考核机制。将进一步优化基层工作考核机制,确保考核更加科学、公正、合理。通过建立动态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基层工作实际需要及时调整考核内容,减少对基层干部的不合理压力。将加强考核结果的应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等挂钩,激励基层干部积极投身工作,为基层减负提供有力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