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汇报.docx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指示精神,以提高基层工作效率、减轻基层负担为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思想认识为了深入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的专项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细化任务分工。同时,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组织集中学习等方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整治形式主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精简文件会议,优化工作流程我们坚决贯彻落实“精文减会”要求,严格控制文件和会议数量,切实减少基层工作负担。一是严格文件审批程序,杜绝重复发文、层层转发等现象,确保每个文件简洁明了、切实可行。二是优化会议流程,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形式主义的检查考核,注重实效,提升会议质量。三是推行“一文多用、一会多议”制度,减少重复文件和会议,提高工作效率。三、改进考核机制,注重实绩导向为防止考核过多、过频对基层造成负担,我们对现有考核机制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优化。一是精简整合各类检查考核,避免多头检查、重复考核,减少基层应付考核的时间和精力。二是突出实绩导向,注重基层干部实际工作表现和群众满意度,避免“唯分数、唯指标”的简单化考核。三是推行“四不两直”检查方式,即不打招呼、不定路线、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奔现场、直插基层,真正了解实际情况,发现和解决问题。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能我们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基层减负增效。一是建设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报送、数据重复录入等现象。二是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通过在线办理、远程审批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基层群众跑腿次数。三是加强基层信息化培训I,提高基层干部的信息化应用能力,确保信息化建设成果真正惠及基层。五、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实我们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是成立专项督查组,定期对各乡镇、各部门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是畅通举报渠道,鼓励基层干部和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受理、认真核查,确保问题不遗漏、不推诿。三是对工作落实不到位、问题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格追责问责,形成震慑。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中央和省市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一是持续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二是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确保各项减负措施落到实处。三是加强基层调研,及时了解和解决基层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四是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整治形式主义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县的基层治理工作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今年以来,县委坚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积极回应基层干部群众关切与期盼,紧扣“减、力口、严”,动真碰硬清理基层组织“牌子乱象”问题,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促进基层“轻车壮马”、减负增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措施(一)在“减”上动真格,为基层干部“松绑在深化基层治理改革的进程中,针对基层工作负担过重的问题,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摘牌”行动为突破口,对基层单位的挂牌事项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规范。通过深入调研和排查,对村(社区)办公场所的挂牌情况进行了细致梳理,并组织召开了“牌子乱象”清理规范调度会,对挂牌的必要性、范围和审批流程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协商。明确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岗。区级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挂牌的清理整治工作,县、乡镇(街道)两级负责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确保费用保障到位,而村(社区)则具体负责执行“摘牌”任务。(二)在“加”上出实招,为基层工作“赋能”。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注重在“加”字上下功夫。首先,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通过开展各类专题培训、经验交流会和在线学习平台,使基层干部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政策法规和工作方法。其次,加大基层工作经费投入,确保基层组织能够顺利开展各项服务工作。优化财政资金分配机制,确保基层工作经费得到合理保障。此外,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推动智慧社区建设,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基层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三)在“严”上见成效,为基层治理“立规为了确保整治形式主义工作取得实效,坚持严格规范管理,强化制度约束。首先,严格执行基层工作考核制度,明确考核指标,减少不必要的考核项目,确保基层干部能够集中精力抓好工作落实。其次,严格规范文件和会议管理,减少文件数量和会议次数,提高文件和会议质量。对于确需召开的会议,推行“无纸化”会议,减少基层干部的会议负担。此外,严格规范检查评比活动,对各类检查评比进行统筹安排,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确保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四)在“督”上求突破,为基层减负“护航”。为了确保整治形式主义工作落到实处,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首先,建立基层减负专项督查机制,定期对基层减负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其次,畅通基层干部反映问题的渠道,设立投诉举报平台,鼓励基层干部积极反映形式主义问题,及时解决基层干部的合理诉求。此外,加强舆论监督,通过媒体曝光等形式,对形式主义问题进行公开批评,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促使各级部门和干部自觉抵制形式主义。二、下步工作打算通过以上措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基层干部普遍反映工作负担有所减轻,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得到加强。接下来,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工作,为基层减负增效,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一)在“实”上求突破,确保工作落实。将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每一项减负措施都能落到实处。通过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责任分工,对减负工作进行跟踪督办,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将加强与基层干部的沟通交流,了解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二)在“新”上求创新,激发基层活力。将鼓励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大胆创新,探索更多高效、务实的工作方法。通过开展创新竞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激发基层干部的创新热情,总结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将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基层服务工作,形成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三)在“联”上求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将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统筹安排各项任务,避免基层干部重复劳动。将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对接,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为基层减负提供有力保障。(四)在“评”上求公正,完善考核机制。将进一步优化基层工作考核机制,确保考核更加科学、公正、合理。通过建立动态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基层工作实际需要及时调整考核内容,减少对基层干部的不合理压力。将加强考核结果的应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等挂钩,激励基层干部积极投身工作,为基层减负提供有力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