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总结.docx
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总结一、整治工作经验与成效近年来,我镇深入贯彻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将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提升政府公信力、增强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抓手,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贵任链条我们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亲自挂帅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党委领导、纪委监督、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明确职责分工,层层签订责任书,将整治任务细化到岗、责任到人,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将整治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体系,作为评价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有效激发了各级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深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我们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整治工作的先导工程,通过举办廉政讲座、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廉政文化进乡村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宣传渠道,提高群众对整治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营造了“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持续不断的宣传教育,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显著增强,群众对整治工作的支持度和满意度不断提升。(=-)畅通举报渠道,精准发现问题我们建立了多渠道、立体化的举报网络,包括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开通网络举报平台等,确保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地反映问题。同时,我们注重发挥信访举报的“主渠道”作用,对收到的每一条线索都进行认真梳理分析,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此外,我们还定期组织专项检杳和明察暗访,主动发现问题线索,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我们成功查处了一批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有效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四)加大查处力度,形成有力震慑我们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原则,对发现的违纪违法行为坚决查处、绝不姑息。通过快查快办、严杳严处一批典型案件,形成了强大的震慑效应。同时,我们注重运用“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通过查处一批、警示一片、教育一方的方式,有效遏制了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蔓延势头。(五)完善制度机制,构建长效机制我们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在查处问题的同时注重完善制度机制。针对整治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漏洞,我们及时修订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如惠民资金监管制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等,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发生。同时,我们加强了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评估问效工作,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尽管我们在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党员干部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二是群众参与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待进一步激发。部分群众对举报渠道和方式了解不够深入,参与整治工作的意愿不强;三是制度机制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部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打折扣、搞变通的现象,影响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四是监督执纪的力度和精准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在查处问题时还需更加注重方式方法,提高查处效率和准确性。三、下一步工作打算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推进整治工作:(一)持续深化宣传教育我们将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宣传方式和方法,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举办廉政知识竞赛、开展廉政文化创作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同时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对整治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二)拓宽举报渠道和方式我们将进一步优化举报渠道和方式,确保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地反映问题。同时加强对举报线索的梳理分析和研判工作,提高线索的成案率和查处率。此外还将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和奖励工作,激发群众参与整治工作的积极性。(三)加大查处力度和精准度我们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对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查处、绝不姑息。同时注重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查处效率和准确性;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查处案件的剖析和通报工作,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四)完善制度机制建设我们将继续完善制度机制建设,加强对现有制度的梳理和评估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进行修订和完善。同时,注重制度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制度能够真正落地生根、发挥实效。我们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良好局面。(五)强化监督执纪问贲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通过建立健全廉政档案、开展廉政谈话、进行任前廉政考试等措施,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同时,加强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对于违反纪律和规定的党员干部,我们将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形成有力震慑。(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我们将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重要抓手。通过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监督机制,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他们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七)推动社会共治共管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我们将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整治工作,形成社会共治共管的良好局面。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整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与互动,及时公开整治工作进展和成效,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整治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总之,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不断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为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明确的权责为基层减负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末梢,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委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工基层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基层治理的整体效能。因此,我们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减压赋能。今年以来,从湘北的港中坪村,到重庆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多地考察,多次强调要为基层减负。特别是在重庆考察时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制定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这不仅强调了基层减负应该深入探索的重要内容,而且对当前基层减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为基层减负一直深受各方重视。特别是自2019年“基层减负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推出了一系列减负举措。严抓狠治文山会海,减文减会,大大释放了基层干部的手脚。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防止基层干部被动辄签订的“责任状”所困惑。琮合设定考核督查事项,避免多头重复考评。考核检查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机械地留痕台账对于基层干部而言,持续的松绑减负不仅纾解了紧张的工作情绪,而且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实抓细为民服务的具体实际工作。可以说,减负道出了广大基层干部的心声,减负带来的效能感正在增强基层干部尽职尽责的责任感。当前基层干部对减负工作仍有诸多期待,基层减负仍在路上。多重因素影响制约基层减负达到预期目标。比如,减负方式单一,未能发挥综合治理的作用;问责评价、激励考核等机制不科学、不完善。究其原因,主要症结还是基层治理的权责体系不尽健全。一些基层干部反映,权责边界模糊、职责不明是目前基层减负工作面临的最大“拦路虎”和“障碍物”。权责一致并实现科学合理的配置是公共事务得以有效治理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上下级政府之间的权责关系逐渐理清。但是,有些领域的权责不匹配问题依然存在。这导致基层需要承担的事务仍然较多,面临的负担仍然较重。由此可见,推动基层减负必须深入权责体系层面,解决权责关系不畅、权责失衡的困局。破解因权责失衡而加重基层负担的困局,需要从权力与责任的双重视角寻求解决之道。一方面,要明确权责边界,以清晰的责任划分来减轻基层负担。另一方面,为基层赋权需要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同时,积极关注干部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合理划分权责边界。不清晰的权力与责任,是基层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减轻基层负担,就需要制定权责清单,合理划分上下级政府之间的权力与责任。权责清单是构建权责明晰的纵向政府关系的“施工图”。正因如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这就意味着,要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即放、权责一致”的原则,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明确省、市、县(市、区)和乡镇(街道)的职责,并确保权限及时下放、规范承接、有序运转。特别是要合理设定“属地管理”事项,通过负面清单的方式明确规定不适宜层层转移给基层的事项,避免出现事项”层层转移”、基层无奈“责任兜底”的局面,进而真正回答基层该“管”好哪些事项、承担哪些责任等问题。动态调整权责事项。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各级政府该承担的职责作出及时研判和调整。一方面,对于新出现的事项,及时划分上下级政府之间的权责关系,划分彼此的责任归属和权责范围。另一方面,对于已经过时、不再合理的事项,及时作出清理、规范和调整。采取因地制宜、应时而动的方式动态调整权责事项。一是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确保权责事项与基层实际相吻合。具体而言,明确哪些工作该由基层政府承担,进而坚持“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在科学合理、动态调整的权责清单指引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二是面对突发性事项和临时性任务,要有特事特办、灵活处置的能力,而不能僵化地等待“命令二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基层治理事情多、任务重,能不能对基层干部实施有效激励,不仅影响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而且直接影响基层治理效能。因此,在合理划分政府间权责关系的同时,建立健全基层干部的责任清单,让基层干部履职有据可循,办事有章可按,明晰“干什么活、办什么事、担什么责”,进而消除被问责的忧虑。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容错机制,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通过明细划分容错事项,明确哪些错可容、哪些错不可容、该坚持哪些容错程序,对“无心之失”“探索之误”等依法依纪予以宽容,消解基层干部因担心问责而来的避责动机,全方位强化对干部干事创业的激励,让广大基层干部放下思想包袱敢闯、敢干。同时,还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革除各层级和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推动系统内的数据费源共建共享,进而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基层干部真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