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实用志向(意志)主题用典集锦(20条).docx
-
资源ID:1232287
资源大小:19.09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写材料实用志向(意志)主题用典集锦(20条).docx
写材料实用志向(意志)主题用典集锦(20条)1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出处: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释义:志向要是不能立定,天下便没有能够成功的事情。强调志向的基础性和重要性。用法提示:王阳明是明代中晚期“心学”的代表人物。志,虽然只有一个字,却有很多方面可以展开讲。这句话说的就是“志不立”的危害,所以用的时候就要注意了,并不是所有带有“志”的典故都可以用在关于“志”的公文里,典故的侧重点不同,它后面所接的内容也就不一样。拿这句话来说,它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因为立志这种事情,立的是人,但是志要有所指向。2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出处:尚书周书周官。原文:“戒尔卿士,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释义: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比喻:要想成功,志与勤一个都不能少。用法提示:“功”和“业”是一个意思,可以理解为“功业”,要想成就一番功业,“志”与“勤”缺一不可。因为要先有目标,然后再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不然只会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尤其是在说青年人的时候,应当志存高远,激发出奋进的潜力,青春岁月才不会像王阳明所说的那样,如无舵之舟,漂泊不定。另外,在说到人生方向的时候,“功崇惟志”一句也是备选用典之一。3 .有志者事竟成。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算传。原文:“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释义:有志向、有决心、有毅力,做事终究会取得成功。这里还有一个成语“落落难合”,原指事情邈远,很难实现;后指为人孤僻,不易合群。用法提示:有一副传说为蒲松龄所作的对联,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在公文写作中,如果篇幅允许的话,也可以用这副对联。4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出处: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释义:一个人如果立志成为圣人,就会成为圣人;如果立志成为贤人,就会成为贤人。比喻: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先树立一个什么样的志向。用法提示:王阳明这话说得未免绝对,但是细细想来,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谁还能相信你呢?一般说到志向,都是年轻人的事儿,年轻人不仅要立志,还要“立大志”,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5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出处:近现代毛泽东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原文:“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释义: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发誓不回到家乡。表现了作者胸怀天下、志在四方,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与远大抱负。用法提示:这首诗可谓是“说来话长工毛泽东同志称此诗为“改西乡隆盛诗”,其实西乡隆盛也是改的别人的。这首诗的出处是日本和尚月性的锵东游题壁(其二):“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无成不复还。埋骨何须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西乡隆盛改作传说诗句:“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经毛泽东同志改作后,才为中国人所熟知。这联诗不太适合直接放在段首,可以放在一句之中。6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出处: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原文:“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大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诅可待J释义: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刚毅的精神始终存在。比喻:志向不改,永不言败。用法提示:“刑天舞干戚”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出自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黄帝争夺神座,结果被黄帝砍了脑袋,但他仍以乳头为目,以肚脐为口,挥舞着盾牌和斧头。这是陶渊明对刑天的歌颂,是对自己不屈之志的坚守。在公文写作中,一般说到志向,都说大志、壮志,“猛志”却很少用。比如,“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某人几经波折,历尽患难,依然不忘初心,坚守己志。另外,“猛志常在”还可以作为文章中的小标题。7 .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出处:近现代孙中山咏志。原文:“万象阴霾扫不开,红羊劫运日相催。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释义:我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奇伟之人,一定会让天地焕然一新。抒发了作者的革命志向。用法提示:这首诗作于1899年的秋天,曾被用作革命组织的动员口号和联络语,又称革命歌起义歌。孙中山从来不是以诗闻名,亦不刻意为诗,他作的以及留下来的诗词,也才不过数首,但却足以显示其精神境界和艺术品位。在公文写作中,这种比较口语化、浅显易懂,而又极具鼓舞性的诗句,非常适于宣传和号召。比如,要有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担当,要有孙中山“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的魄力,等等。8 .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出处:近现代瞿秋白江南第一燕。原文:“万郊怒绿斗寒潮,检点新泥筑旧巢。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J释义:我就像那凌飞的燕子,不畏高寒撕裂云层,只为欣赏江南那片满眼春光的景色。比喻:前路无畏,志向高远;也比喻:我的所作所为,正是我擅长的和要展示的。用法提示:燕子娇小可爱,活泼机灵,而瞿秋白却描写了它壮志凌云的一面。他不羡鲤鹏,不慕雄鹰,只愿做春燕,用自己短暂的一生铸就伟大、流芳百世。这是瞿秋白婚后寄给妻子王剑虹的一篇作品,既有新婚宴尔的欢乐甜蜜,又有搏击未来的豪情万丈。1935年,瞿秋白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英勇就义,年仅三十六岁。虽已逝去多年,但他的信仰与理想、责任与担当,却留在历史的注脚里,闪烁光芒,永远激励着我们,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们,应早立志、立远志。9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出处: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J释义:我定会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表达了诗人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用法提示:在公文写作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最好分开来用,但是都可以用在排比句中。说到志向,可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学不成名誓不还”的雄心壮志;说到爱国,可以是“西北望,射天狼”“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报国情怀等。10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出处:战国墨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墨子修身。原文:“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释义: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讲话不守信用的人,他的行动就不会果敢。比喻:如果没有坚强不屈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言出必行的信用,即使有超人的智慧,也难以有所作为。用法提示:纵观古今中外,许多有大成就的人,都拥有意志、天赋与勤奋。坚定的意志在其中犹如统帅,意志强,才能充分地发挥智慧。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于个人,也可以用于国家,形容志向不够坚持、意志不够坚定,即使有智慧、有能力也很难有所作为。比如,“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无论何时何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努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的初衷也不会变。11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出处:清金缨辑录格言联矍齐家类。原文:“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释义: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即使是穷山距海,也阻止不了他。形容不管外部是什么因素,自己的内心和所作所为才最重要。用法提示:这句话里有一个成语“无远弗届”,出自尚书大禹谟,以前是用来形容德的,这里用来形容志。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不单可以用来鼓励青少年,学生、职工、领导干部也可以作为鼓励对象,对想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比如,“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广大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努力创造条件。12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出处: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三)。原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J释义: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形容不要违背自己的意愿。用法提示: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一组组诗,一共六首,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洋溢着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归隐的自豪。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第一首和第三首。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比较适合用在志向的确立和职业的选择方面,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J关键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做得好不好。比如,“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有志向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年龄大小,都能找到属于自己那份内心的快乐,都能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那份快乐。13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原文:“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释义:处境艰难反该更加坚强,不能放弃凌云之志。形容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放弃自己的志向。用法提示:王勃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才二十多岁,“老当益壮”自然是谈不上了。不过“穷”却是真的,不仅没钱,而且没势,只有才华。不过可惜,也是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他溺毙水中。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来鼓励大家,无论当下的处境多么艰难,都不要放弃自己的志向,万一实现了呢?这个志向,可以是一个人的,也可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比如,“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残酷的现实没有使他消沉,反而使他形成更为稳重顽强的性格,比同龄人更具有刻苦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14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N志。出处:北宋苏轼晁错论。原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11,决大河而放之海。”释义: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比喻:要想做成大事,必须有持之以恒的意志。用法提示:苏轼喜欢也很擅长写人物评论文,这篇文章的评论对象是西汉景帝时的改革家晁错,晁错因为削藩失败,直接导致七国之乱。苏轼在文章中总结了晁错被杀的原因,从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晁错这个人本身就有问题。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意志的重要性,同时也不能忽视才学,最好的结果就是二者兼而有之。比如,“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15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子罕。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释义: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替换,但是男子汉的志气和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比喻: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用法提示: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志”这个字,有的指理想,有的指志气。这句话里的“志”指的就是“志气”。人要立志,才能知道用功的方向。面对诸多挑战,没有一点“志气”充盈胸中,是万不能支撑过去的。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来教育青少年,从小就要有骨气;也可以用来表决心,之后的内容可以是“不可夺志”的事例。比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在改革攻坚时期,面对质疑、退缩、观望等消极情绪,领导干部胸中要有一点''志气”,排除万难,勇往直前。16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出处:清金缨辑录格言联璧齐家类。原文:“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J释义: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