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正确确定强制拆除行政诉讼案件被告及起诉期限的批复》(法释〔2024〕8号).docx
-
资源ID:1217685
资源大小:7.86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正确确定强制拆除行政诉讼案件被告及起诉期限的批复》(法释〔2024〕8号).docx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正确确定强制拆除行政诉讼案件被告及起诉期限的批复法释(2024)8号(2024年6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921次会议通过,自2024年8月8日起施行)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你院关于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遒作出行政行为”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六十四条中“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内容”等的请示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强制拆除其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不服提起诉讼的,以作出强制拆除决定的行政机关为被告;没有强制拆除决定书的,以具体实施强制拆除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未收到强制拆除决定书,实施强制拆除行为的主体不明确的,可以以现有证据初步证明实施强制拆除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认为原告起诉的被告不适格且能够确定适格被告的,应当告知原告变更被告;原告拒绝变更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人民法院经审查各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或者依职权调查后,仍不能确定适格被告的,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视情将有关材料移送有关机关调查并裁定中止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六个月起诉期限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六十四条规定的一年起诉期限,应当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遒行政行为内容且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行为实施主体之日起计算。被告主张原告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内容及实施主体之日起已经超过法定越诉期限的,应当承担举证责任。此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