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位置随动系统建模与时域特性分析-自控.docx

    • 资源ID:1200577       资源大小:133.67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位置随动系统建模与时域特性分析-自控.docx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老师,.工作单位,题目:位置随动系统建模与时域特性分析初始条件I图示为一位置随动系统,测速发电机TG与伺服电机SM共轴,右边的电位器与负载共轴,放大器增益为Ka=4().电桥增益£=5,测速电机增益4,=2,Ra=6J2.U=1.2nH.J=O.(X)6kg.m2,C<=Cm=0.4NmA,f=().2Nms,i=0.1其中,1/为折算到电机轴上的转动惯量,/为折算到电机轴上的粘性摩擦系数.i为减速比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枇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H撰写等详细要求)<1)求出系统各部分传递函数,画出系统结构图、信号流图,并求出闭环传递函数:(2)当Ka由。到8改变时,用MatIabjS出其根轨迹.(3)Ka=IO时,用MatIab画求出此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求出超调量、峰值时间、调整时间及稳态误差。(4)求出明尼比为0.7时的Ka,求出各种性能指标与前面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5)对上述任务写出完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必需写清晰分析计算的过程,并包含MatIab源程序或SimU1.ink仿真模皇,说明书的格式依据教务处标准书写。时间支配:任务时间(天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审翘、性阅相关资料2分析、计算3编写程序2撰写报告2论文答一1指导老师筌名I系主任(或费任老师)签名I书目I系统建模及分析O1.1 各部分传递函数O1.1.1 电位黯传感部分O1.1.2 放大器部分11.1.3 电动机部分11.1.4 测速发电机部分21.1.5 减速港部分21.2 位置陨动系统建模31.2.1 结构图31.2.2 信号流图313开闭环传递函数31.3.1 开环传递函数31.3.2 闭环传递函数42绘制根轨迹曲线43K,=10时系统各项性能指标53.1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53.2 各项性能指标计算值64系统阻尼比为0.7时各种性能指标74.1 阻尼比为0.7时K“值的计算74.2 性能指标对比95设计心得体会10参考文献10位置随动系统建模与时域特性分析图示为一位巴随动系统,测速发电机TG与伺服电机SM共轴,右边的电位器与负载共轴。放大器蝌益为Ka=40,电桥蝌益K,=5.测速电机增益尤=2,Ra=6.1.a=12mH.J=0.006kg.11r,Ce=Cm=0.4NmA,f=0.2Nms,i=0.1。其中,J为折兑到电机轴上的转动惯增,/为折算到电机轴上的粘性摩擦系数,i为减速比。1系统建模及分析1.1 各部分传递函数1.1.1 电位器传感部分电位器传感部分如图I所示:图1电位传感器部分元件微分方程:«,(/)=r-<9f(0=wo在零初始条件卜进行拉氏变换S)=均尔。传递函数:G(三)=得=A1.1.2 放大器部分放大器部分如图2所示:图2放大器部分元件微分方程:ua(t)=k1.1.(t)在零初始条件卜.进行拉氏变换:%=KMS)传递函数:G,(三)=40=丸U(三)1.1.3 电动机部分电动机部分如图3所示:元件微分方程:+a)+RJ)+(RJ+=J儿在零初始条件下进行拉氏变换:1.,/公3+(1.f+RaJ)s2M+(RJ+CdS)=WS)传递函数:G(三)=也=J'/,(.O1.uJsy+(1.J+RJ)s'+(RJ+GCr)S1.1.4 测速发电机部分测速发电机部分如图4所示:图4测速发电机部分元件微分方程:u,=k1.p在零初始条件下进行拉氏变换:,(三)=白%(三)传递函数:1.1.5减速器部分丽黑a减速器部分如图5所示:=了jZ图5IIIHW2轼动愦培J1.站性负蚊(选速器部分元件微分方程:At)=-mtI在零初始条件下进行拉氏变换:“<s)=(三)/传递函数:Q(三)1GS(三)=-/i1.2 位置随动系统建模1.2.1 结构图系统结构图如图6所示f一电蟒三研A痛砺¾T电动机卜中说*_>-1.Z=Zzz测一发电机1图6系统结构图1.2.2 信号流图信号流图如图7所示:-1.-图其中G=1.3开闭环传递函数1.3-1开环传递函数G'"1.Jsi+(1.af+RjJ1信号流图Ce+uX2+A)KKqi6+(RJ+CnC,+K.K,Cs仇'8SUeU,UaGmQ由于较小,故可以忽视.那么开环传递函数为:代人参数得:G(三)=K,c,iRttW+i(Rj+cq+.G)sG(三)=588.20.026472+3,3531.3.2闭环传递函数K,K,CM二'711f+(1.J+RJ)s2+(RJ+CuCf+KtJK6+/由于。较小,故可以忽视,那么闭环传递函数为:(三)=,qiRs"+i(RJ+CnC<+KaK,CJs+KrKaCn,代入参数得:()=58820.02647.1+3.35为+588.22绘制根轨迹曲线由开环传递函数G(三)=iR.*+i(RJ+CC+K禺CGS得:GG)20(,5()WK,0.036.r+(1.36+0.08Kh).y-952+(34()+2()K11)s以非开环增益为可变参数绘制根轨迹:加KU79s2+(340+20KJi解得:205+50001;=-I9.U+340S等效开环传递函数C(三)=K,20s+50009./+34(K在MA1.1.AB中编写绘制根轨迹曲线的程序如下:»num=(501250();»dcn=1.87250|;»r1.ocus(num.dcn):得到根轨迹图,如图8:图8系统根轨迹图3K“=1()时系统各项性能指标将K=IO代入闭环传递函数表达式得:“,、5(XX)K150000(三)=;=;92+(340+20K“)s÷50(X)Kii+540$+SaX)O开环传递函数:G(三)=A000°91+54伽3.1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MAT1.AB中编写绘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程序如下:»num=5000):»dcn=923405000;»stcp(num.dcn);得到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9:System:sysPeakampBude:125senseOvershoot(%):2S.1,Attroe(sec):0.0460.020.040.060.080.10.120140.160.180.2Time(sec)图9K“=IO时系统单位阶跃晌应曲线由图2可知:超调量%=25.1%调整时间,,=0.1135峰值时间O=O.046S稳态误差%=03.2 各项性能指标计算值由(三)=5000091+540"50000可得:阻尼比G=0.402自然频率%=74.5超调量%=e5×100%=25.1%峰值时间In=0.046s<J'调整时间<=M=OJ17s稳态误差C=IimSE(三)=IimH=1.imr小=0w,o+G(三)-Oj2+605+55564系统阻尼比为0.7时各种性能指标4.1 阻尼比为0.7时K“值的计算由(三)=可得:50WK“952+(340+20/Cj5+5000Af.,解得Kd=1.56或者K”=185.3(舍去)则(.v)=-9s?+371.2s+7800其中:自然频率"=29.44在MAT1.AB中编写绘制单位阶跣响应曲线的程序如下:»num=(7800;»den=9371.278(X);»step(num,den);得到此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10:1.4StepResponseSystem:sys0.050.10.150.20.2S0.3Time(sec)8640.0.0.epn=d与图10Ki1.=I.56时系统单位阶跣响应曲线图由图3可知:超调量%=e*7×100%=4.6峰值时间/P=一=7=0,49vNT'调整时间,=至=OjXs孙稳态误差e“=HmSE(三)=IimS"、=Iim丁亚±±1.即)_="Tv/T+G(三)I。S?+41.2$+866.74.2 性能指标对比在MAT1.AB中输入以下程序进行图形对比:»nun=78(X);>>den=9371.27800;»step(nun,den);»ho1.don»num=5(MX)0;>>den=954050000;»step(nun,den);»ho1.dof1.'得到性能指标时比如图II:1.41.2StepResponse86O.83Md专阻尼比超调量峰值时间(三)调整时间(三)稳态误差¢=0.40225.1%0.0460.1130G=0.74.6%0.1490.1940由上表及图I1.可知,系统阻尼比增大会使超调量减小,峰值时间增大,调整时间增大,但秘态误差不变。5设计心得体会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更加深刻驾驭随动限制系统建模和分析过程。首先依据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在限制系统中的作用,确定输入量和输出量;然后由系统原理线路图画出系统结构图,并分别列写组成系统各元件的微分方程,消去中间变身便得到系统输出珏和输入信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接者,将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可以得到各部分的传递函数,依据方块图可以写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在分析系统动态性能的过程中,我驾驭/MAT1.AB在自动限制中的基本应用,比如利用MAT1.AB绘制根轨迹图形(Hocus语句),系统阶跃响应图线(NeP语句),并且依据阶跃响应曲线读出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值:运用MAT1.AB将阻尼比不同的两条画在同一张图中,可以很清晰的将二者之间的差异看出来,使了分析各种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由于理论课程学的不是很好,我在课程设计中遇到/许多的困难,许多时候须要向同学们请教.这让我相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以后会更加重视理论课的学习。参考文献H1.胡寿松.自动限制原理(第四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X)12刘坤ma1.ab自动限制原理习题精解.北京:国防工业高校出版社,2004王晓燕,冯江.自动限制理论试验与仿真.广州:华南理工高校出版社,2006|4|张培强.MA1.1.AB语言.合肥:中国科技高校出版社,1998|5|何洪毅,陈晓东.自动限制原理同步辅导及习题全

    注意事项

    本文(位置随动系统建模与时域特性分析-自控.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