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计划总结.docx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教育管理部门关于教育信息化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别是教育局积极组织开展教育信息化建立推进平台应用活动中,结合学校实际,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制定信息化推进方案,明确信息化工作重点,落实教师信息化应用技术培训,稳步推进信息化工作,开展了教育信息化深度应用性研究的探索与实践,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有了一个较大的提升,提高了师生信息化应用的素养,提高了教育教学管理效能。现将我校此项工作总结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信息化设备逐渐到位,已实现教职工人人有一台电脑,班班配备了电子白板,满足了教育教学需求。学校建有电子白板教室35间、一体机教室10间、计算机教室4间、录播室1间,配备计算机473台,其中学生用机301台(生机比8:1),办公用机172台(师机比1:1),全部计算机上网。2016年5月,我校响应市教育局建立“三通两平台的任务号召,率先建成了以“优教通”班班通”0A办公系统为依托的教育教学管理平台,现正在试用并逐步深层推进使用。此外,学校每年能够根据校情,加大学校信息化建立工作,对设施设备进展更新维护,加强人员培训力度以及添置教学资源。学校特别注重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把教师信息技术运用及课堂教学整合的实效作为评价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建立评价、考核、奖励的长效机制。仅2015年,组织158名教师参加教育部中移动中小学信息技术能力国家级培训工程,成绩全部合格;同时学校组织135名一线教师进展计算机根基与能力应用和交互式电子平板基本操作测试。二、主要措施(一)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推进方案学校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设立了“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建立的各项工作。信息化领导小组经过屡次专题会议研究,对我校情况进展摸清底数、清理需求,查找了我校信息化建立的问题与缺乏,明确了信息化建立的重点任务,制定了信息化建立推进方案,结合我校现有的校园网根基资源及人力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和整合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坚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层开展,积极推进学校信息化建立,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二)加强教育信息化投入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校园信息化设施建立对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学校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学校开展规划中明确了信息化建立目标:推进信息技术工程,实现教育手段突破。从2011至2016年,我校以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为目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加快数字化校园的建立步伐,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投入,共投入1997184元。其中,白板教室35间,投入773280元;一体机教室10间,投入122570元;录播室1间,投入101133元;配备更新计算机277台,投入100O201元。(三)积极推进“三通两平台”工程爱立学校与中国联通达成合作协议,进展平台建立。经过施工建立,实现校园网络宽带500U,班级宽带不低于5M的应用条件。完成班班通授课端安装44套,开通教师账号165个,覆盖七年级一一高中三年级所有学科,多个版本的教材资源,涉及课前、课中、课后、期中期末考试、升学考试各阶段,完全与教材单元章节、课时实时同步。学校教务处、教研室及时安排了“优教资源平台应用技能培训,中国联通技术员对我校一线教师进展了为期一周的全员培训,收效良好,教师们都掌握了基本的应用技能。(四)专人负责,确保设备正常使用学校成立信息化中心,专人负责教育信息化推进建立工作,并配备专人负责学校网络建立和管理,标准学生网络行为,利用主题班会和校园宣传栏宣传网络道德,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教师办公室、微机室、和教室所用的电脑、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等电教设备由专人负责,定期完成检查和维修,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三、取得的成效(一)教师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教师能恰当的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深入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学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与研究。我校学科专任教师能积极参加信息技术的培训与学习,学校也利用各种时机加强对教师们的培训。使全校科任教师能熟练运用电脑进展电子备课、课件制作、多媒体运用、网络资源的收集与资源建立,目前,全校专任教师计算机合格率100乐极大的促进了我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二)“三通两平台”的建立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现在,一线教师正在通过“优教通”和"班班通”资源平台进展电子备课和授课,大大提升了教师互动备课、资源共享的有效性。随着学校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教师无纸化办公意识的普及,我校逐步尝试和推广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开展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的尝试和实践研究。除了学校教学QQ群在教师间沟通和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我校开通了OA办公系统,现正在试用阶段,以后必将促进我校办公现代化的开展。(三)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了教改的开展基于我校的“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鼓励一线教师能参与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尝试与研究,推进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以评优课为抓手,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有力促进了教学方式的革新。四、存在问题(一)资源平台的建立与深度应用还存在问题:1 .学生、家长教师空间账号需要注册才可以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的深度互动,但开通应用需要交费,收费问题无法回避又缺乏政策支持。2 .教师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需要在观念和技术培训上强化提升。3 .在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方面来自家长的阻力很大,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所需的硬件无法统一提供。(一)基本设施配备缺乏学生微机室局部电脑年份较早、配置较低,无法兼容一些软件的正常运行。5年前装备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已经老化,投影机的镜头已到更换时间,需要更新。五、今后的工作思路我校所有班级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促进我校各班均衡开展;培养适龄生平等、快捷、有效、安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奠定他们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根基。尽快使我校教育信息化整体建立水平迈进全市前列,充分表达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和开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一加快“三通两平台"建立(三通:宽带网络班班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效劳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效劳平台),基本建成网络、资源和效劳全覆盖的我校教育信息化公共效劳体系。二到2018年底,完成四项建立一是我校按规定标准配备计算机教师,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二是我校建成教师电子备课室、微课制作室、录播室,满足日常教育教学需求;三我校为每名教师提供电脑,为教师研修和日常备课提供方便;四是到2018年我校建成自己独立的网站和数字化校园。三加强信息化应用与管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深度融合;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省、市、校三级教育资源库的开发与建立,形成相应的鼓励机制;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开展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四网络安全与制度建立及时建立网络管理制度,确保网络安全畅通;应用适当的软件,严防危害青少年身心安康的有害信息。对师生进展网络遒德教育,提高他们对不良信息的判断和自觉抵抗能力。学校建立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开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鼓励评估制度。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学校的信息化推进又有了一个较高的层次,但是后续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继续完善,信息化应用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的的渗透、提升,但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在教育局的指导下,学校的信息化推进将会越来越突出,对我校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必将越来越发挥有更大的作用。